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独竹漂活动的文化特征与价值及象征意义的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  独竹漂活动的文化价值

  2.1  交通出行的实用价值

  一般来说“某一体育项目发展的文化内因在于它自身内蕴的实用价值”[7], 独竹漂活动发展的文化内因与其自身内蕴的交通出行这一实用价值是分不开的。早年,贵州赤水不通陆路,当地盛产竹木,这些竹木只能通过当地的赤水河运售给外地,即将竹木捆成一个个筏子,利用水的浮力来运输。这种“以筏作舟,以筏载人”的河流文化成为了当时赤水苗族的重要生活行为方式;另外,赤水河流四通八达,而当时当地的过河船只很少,一些艺高胆大的长期从事河运竹木的苗族工人会在没有船只的情况下,会利用一根楠竹作为渡河的实用工具,这种“以竹代步,以水为路”的生活出行方式在当地并不鲜现。可以说,正是独竹漂活动自身内蕴着交通出行的社会实用价值为其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与理论根基。

  2.2  调解压力的休闲娱乐价值

  人作为生物个体存活的意义是通过不断劳动为自己换取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期间人的生理、心理都将面临着严酷的考验, 这就需要劳动创造者通过某休闲娱乐活动来进行调节、排解。虽然最初赤水苗族民间举办独竹漂活动主要是祭祀屈原,并不是直接为了休闲娱乐,然而活动却实实在在地给参与者、观赏者带来欢乐与享受。独竹漂形态十分奇特、活动内容十分丰富,除了精彩的独竹漂表演,还有划龙舟、抢鸭子比赛活动。因此,赤水民间的独竹漂活动可以让参与其间的人们尽情的哟呵、发泄,从而有效的起到调解身心压力的功效。现在,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过度,人们的心理压力有增无减,赤水民间独竹漂活动的调解心理压力的功效仍在持续, 或许这就是赤水民间独竹漂活动能够传承下来的重要动因之一。

  2.3  强化体能的健身价值

  前面已提到赤水民间端午节开展的独竹漂活动缘于祭祀屈原,活动参与者并不是为了身心娱乐与强身健体。然而,当我们跳出活动开展的主旨意义来审视这种民俗活动对身体机能意义来看,它又具有强化人体能的健身价值。首先,活动参与者要站在细小的楠竹体上进行各种超难的平衡、跃腾等动作,这对人的体能、平衡、爆发力等身体素质具有强化与提升的作用;其次,活动要求参与者进行较长距离的划行比赛。一声炮响,参与者在观众的掌声中、欢呼声中、呐喊助威声中迎着波涛滚滚的江水逆流而上,奋力划行,待划至终点时,大家已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精疲力竭。可见,该项活动对文化参与者来说是极费体力的,它将有效的促进文化参与者身体物质、能量的流动与转化,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的体能。

  2.4  催人奋进的竞技价值

  客观地说, 赤水苗族水上工人在运输活动中是十分敬畏大自然的,他们认为万物兼有灵,与自然保持和谐是他们的心理所向。然而,当苗族水上工人脚踏湿滑、沉重的竹筏子时,他们必须要在波涛翻滚、乱石矗立的河流中勇往直前,与自然的力量进行较力竞速, 那是一种人在求生本能欲望的驱使下表现出来的奋进力量。因此,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从来都不缺竞技性,当然这种竞技性主要是一种对生命的渴求与对未来的期望, 一种在逆境中不屈不饶的精神力量的体现。现今,独竹漂活动成功步入全国民运会的竞技舞台, 继续传承着民族体育催人奋进的竞技价值,这远远超越了民族体育外显的运动形式,它是人类留下来的一种珍贵的精神财富。

  2.5  符号化的传承价值

  德国思想家卡西尔认为,“科学、语言、神话、宗教、艺术、历史,都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组成人性圆周的各个扇面。”[8]在这里,独竹漂活动就代表着当地水上苗族工人的一段生活历史、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思维逻辑、一种文化价值取向、一种战天斗地的精神文化符号,它们组成了当地水上工人人性圆周的各个扇面,凝结着当地水上工人勤劳、智慧、勇敢及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可以说,无论时代如何风云变幻,无论独竹漂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如何改变, 其文化精神内核已深深渗透其里,并以世代相传的形式在民间不断地传承、传递,保证族人对这一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延续与薪火相传。如今,该项目走向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舞台, 在丰富世界体育文化宝库的同时, 也为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寻觅到了新的路径。

  2.6  情感调节与资源整合价值

  贵州赤水地处黔北边陲地带,社会经济、文化、交通、教育等资源要素相对匮乏,将地方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整合起来推动当地社会发展是一种迫切需要。同时,赤水毗邻四川合江县,当地苗、汉族杂居相处,这种地区间、民族间交错杂居的现象也需要加强相互的文化对话及情感交流。独竹漂活动作为贵州赤水民间端午节期间的一项开放性、娱乐性体育活动,为当地苗、汉人群共同参与活动提供了平台。也给平时奔波劳碌的人们提供了凑热闹、看稀奇的休闲娱乐时光,每到节日之际,四邻八社的乡民及外地的游客便齐聚于赤水河沿岸, 男女老少在欢声笑语中交流了情感、增进了友谊。活动期间,地方上琳琅满目的土特产也是外地旅客热衷的对象,当然还包括游客的吃、穿、住等方面的消费,从而表现出突出的社会资源整合价值。

 3  独竹漂活动的文化象征意义

  3.1  历史与地理:民族生活方式选择产物的象征

  任何事物无论多么奇特新颖,都不是凭空想象捏造出来的,都应该将其放入具体的发生历史条件镜像中去分析。被形象称之为“一苇渡江”、“水上芭蕾”、“水上走钢丝”的独竹漂文化,若不能回归到它发生历史的具体生活情境中去, 那将成为无法想象的外来物。

  历史上,生活在贵州赤水的苗族人群主要以农耕种植为生,赤水能被誉为“中国十大竹乡”,正是当地苗族辛勤耕耘的结果。由于当时赤水陆上交通匮乏,当地大量的竹木运销到省内、外各地只能通过赤水河输运,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水上运输活动中,最终促成了这些水上苗族工人具备划行独竹漂的能力。因此, 独竹漂活动是在特定历史与地理条件下贵州赤水苗族生活方式选择的象征。

  3.2  遵从与抗争:民族生存法则逻辑的象征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个性, 一些研究只认识到它对自然的遵从,而忽视了它与自然的抗争,进而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惰性文化,这明显是一种偏见。

  深入探寻独竹漂活动的由来, 是赤水苗族水上工人在遵从与对抗自然中形成的产物。一方面,这些水上工人在运竹过程中要根据河道、水流情况而扎竹筏子,充分遵从自然。比如,因赤水河上游河道窄、水流急,水上苗族工人会在上游将竹扎成适当的小筏子,以安全顺利通过,而到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缓,他们又将若干小筏连成大筏子;另一方面,这些水上工人面对波涛汹涌的河流,他们在运竹过程中不是怯弱、屈服,而是勇于与自然抗争,甚至是在拿生命在与自然背水一战、殊死搏斗,最终在与自然的遵从与抗争中让他们将竹运至目的地。因此,独竹漂活动携带着赤水当地苗族对自然遵从与抗争的两种文化符号意义,是赤水苗族生存法则的逻辑象征。 4  结语

  贵州赤水苗族独竹漂活动文化特征突出、价值多元化,它是赤水苗族生活方式选择产物的象征与苗族生存法则逻辑的象征, 也是民间民俗体育由历史来到现实存在的典型文化符号投射点。事实表明,只要民间民俗体育在现代化流程中联系自身的文化特征、突显时代所需的文化价值要素、彰显其文化象征意义就会前程锦绣。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6.

  [2]陈季君.明清时期黔北皇木采运初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6):6-15.

  [3]仁怀政协学习文卫委.仁怀文献辑存[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827.

  [4]贵州省赤水县志编纂委员会.赤水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68.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163.

  [6]邱丕相.民族传统体育的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2.

  [7]饶远,杨万智.民族体育走向世界的文化动因浅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1992(3):8-11.

  [8]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87.

【独竹漂活动的文化特征与价值及象征意义的论文】相关文章:

1.门的设计特征及文化价值演变的论文

2.香云纱的文化审美特征论文

3.德远堂的文化特征 阅读答案

4.《德远堂的文化特征》阅读答案

5.七夕节的文化特征

6.播音主持的文化价值分析的论文

7.排舞运动的文化价值开发研究论文

8.孤独的价值美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04828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