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独竹漂活动的文化特征与价值及象征意义的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要:独竹漂活动是在典型农耕时代背景下与特殊地理条件下,贵州赤水苗族生活方式的产物,也是民俗体育文化符号的一个投射点。文章从文化学、民俗学的角度,在全面论述独竹漂活动的文化特征、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再从文化发生角度上阐述其象征意义。试图寻求独竹漂活动传承与发展的理论基点,更加深入认识民俗体育文化事象。

独竹漂活动的文化特征与价值及象征意义的论文

关键词:独竹漂活动 民俗体育 文化特征 文化价值 文化象征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9—0001—03

  中国民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应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需要而产生,在中国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环境中积淀。”[1]独竹漂活动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时期赤水境内的“水运皇木”。到清中期,贵州赤水苗族民间种植的楠竹长大了, 为了生计的苗族人群在赤水河长期充当筏运楠竹的工人,久而久之,他们具有了独竹漂技能。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贵州赤水苗族民间在每年端午节这天习惯性举行划独竹漂祭祀屈原的习俗活动, 这为独竹漂活动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内涵。现今,独竹漂活动已突破民间习俗向国家举办的全国民运会赛事发展,对独竹漂活动的文化特征、价值及象征意义的全面阐释, 有利于独竹漂活动在现代进程中更好地发展,也有利于丰富民间民俗体育研究理论,更加深入认识民间民俗体育文化。

 1  独竹漂活动的文化特征

  1.1  悠远的历史性

  悠远的历史性主要指独竹漂活动发生历史的源远流长。独竹漂活动的发源要追溯到明代发生在赤水境内的“水运皇木”,即当时朝庭建设皇宫所需木材大量从川黔获取, 通过赤水河运输。据《遵义府志》记载:“四川马湖、永、播而下产楠木,历代南中不宾,斧斤不得而入焉。明洪武初年,建置城郭都邑,册封蜀王。营建藩府,皆取蜀材。”[2]因川黔交界,取得的蜀材要通过赤水河运往。另据《仁怀文献辑存》记载:“明永乐四年,少监谢安以采木至石夹口十丈洞,亲冒寒暑,播种为食,二十五年始还。”[3]这里的十丈洞就是黔北赤水的一个地名, 进一步佐证了明代朝廷到黔北取材的事实。对于取材后的运输方式,主要是排筏运输,《赤水县志》记载:“明代至清初主要是木材排筏。随着楠竹生产的发展,至清代中期,除木筏运输外逐步发展竹筏运输。民国时期,竹木排筏运输形成专业,并建立排筏运输工会。”[4]可见,独竹漂活动的发生历史悠远,它应起源于明时期赤水河的排筏运输。

  1.2  特殊的地缘性

  特殊的地缘性主要是指独竹漂的发生与特殊地域的关联性。赤水地处贵州西北部末端,同四川南部接壤,距贵州省会贵阳市约400 公里,历为川黔商贸枢纽,是通往巴蜀的重要门径。据赤水大同河的几位八十以上高龄老人讲诉:“早年贵州需要的食用盐及其它一些生活物资需要从四川引进,当时不通陆路,只有靠赤水河来运输,需要工人拉船沿着赤水河逆流而上。而赤水境内丰富的木材与竹材要销运到外地,也要通过赤水河,人们将大量的木材、竹材扎成排筏顺着赤水河撑行而下。”诗云:“茅台斜阳映赤水,残阳几页贩酒船,独竹飞流飘然过,纤夫逆行步步难。”这正是生动反映早期赤水河交织穿梭的繁忙劳动景象及苗族水上工人为了创造美好生活所呈现出来的如歌如泣的历史画卷。可见,贵州赤水独竹漂活动的发生是赤水苗族水上生活方式选择的结果,而这种方式的选择又归因于赤水特殊的地缘条件。

  1.3  典型的原生态性

  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变迁, 中国文化的生态发生了显著改变,学者开始呼吁保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原生态性,但对原生态的概念还是模糊的。查阅《辞海》尚未有“原生态”一词的注解,在《现代汉语词典》有“生态”一词,“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5]综上,原生态性主要指赤水民间的独竹漂活动在发展过程中, 较好地的保持了原来的习性、环境、特征及状态。独竹漂在贵州赤水漫长的河运竹木历史长河中形成后,赤水民间端午节一直流行着独竹漂文化习俗活动, 活动始终是在没经刻意装饰的赤水河里进行的,活动器材一直采用当地山上的竹材,文化传承人一直来源于当地村民。可以说,贵州赤水民间的独竹漂活动并没随着时间的'进化而忘根,较好的保持了文化活动的原生态性。

  1.4  叹羡的艺术性与超难性

  叹羡的艺术性与超难性主要指独竹漂具有让人惊叹与羡慕的艺术欣赏性及对文化主体的平衡、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的超难要求。一般独竹漂活动分为表演与竞速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它们的相同点在于都是人赤足站立在直径只有16~18 厘米大小的漂体上。不同点在于前者主要进行各种技巧性展示,如“穿越险滩”、“杆上空翻”、“燕式平衡”、“金鸡独立”、“一字漂行”等,能给参观者带来“水上芭蕾”的视觉盛宴,而后者主要是较力竞速,细小流线型的漂体有利于减小在水中所受阻力, 以确保在划竿的推力作用下,使之飞速漂行,让人联想到传说中达摩的“一苇渡江”。可见,独竹漂活动的任何一种运动形式都具有让人叹羡的艺术欣赏性及常人不可轻易完成的难度性。

  1.5  突出的休闲娱乐性与健身性

  最初独竹漂活动并不是为了满足休闲娱乐与健身所需而存在的, 它是水上苗族工人为了养家糊口而长年从事着水上放筏的一项苦力劳作。但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重视人民的体质与健康,民间民俗体育得到国家重视。由此,赤水苗族民间端午节兴起举办独竹漂纪念屈原的民俗活动, 每到活动之日便引起众多当地人及外地游客前去观望。无疑, 在当时文化相对稀缺的时代,独竹漂活动给节日的人们带去了欢声笑语,成为当地人的休闲文化符号。时至今日,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腾飞,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对精神需求与健康需求十分突显,赤水民间开始创造性的利用独竹漂表演婚俗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满足人们的娱乐休闲需求。同时,民间独竹漂活动一般要进行长距离(民间一般约一公里)的竞速比赛,有助于强化与提升人的运动体能,对参与者具有良好的健身性。

  1.6  显著的传承性与流变性

  “传承就是延续”[6]。独竹漂缘起于贵州赤水明朝时期的水运皇木,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洗涤而延续至今,足以说明独竹漂具有强烈的社会生命延续力, 因此, 传承性是独竹漂活动的显著特征。然而,独竹漂活动的传承并不只有继承,还表现出了根据新的时代需求作了创造性、改变性传承。即它在时间轮轴上,除保持了其基本的文化形态特征外,它在价值取向上、活动目标上及文化各层面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比如,它已经由最初的生活筏木向人们对生命安全与幸福生活向往的宗教祭祀活动转变,再向现代经济产出、社会娱乐需求转变,最后向政府举办的体育竞赛活动转变(使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此,流变性是独竹漂活动的又一显著性特征。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04828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