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简析从文化话语的建构到文化价值观的传播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016 年5 月11日的节目“‘日行一善’微信群”报道了福建省福清市龙田镇的一位叫薛建波的乡村厨师,通过微信群这种新媒体手段进行募款并帮助困难人群。节目通过具体的受助个体与行善事件介绍了招募、捐赠、帮扶、公示等各个环节,并充分展示了“小善聚大爱”的积极价值观。这种人文生动的报道方式以“微观”的个体事件进行“宏观”的文化价值观传播,突出了“回归新闻、内容为王”的特点。通过新闻文本可以发现,中国的对外新闻媒体,通过媒体的自我开放为国际受众提供了丰富明确的文化话语,通过多样化的生动题材呈现了当下中国社会存在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念,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反映与反思体现了媒体的公平正义价值观与人文关怀价值观。另外,对外新闻报道同时揭示了现实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自身的矛盾、物质与精神的矛盾等,用动态的方式跟踪发展中的现代中国,将中国文化与价值观念中现代化、国际化的因素呈现给受众,增加了对外报道的亲和力。话语具有文化动态性、道德理性、伦理自反性与批判意识,话语不是统一的、静态的,它在与历史语境、文化传统、他者话语的互动中进行着自我更新,在文化变迁的大时空中进行着再创造。

  基于内在的道德理性,话语倾向于呈现更全面、自由、良善、平等的面向。文明与文化的多样性为新闻报道的丰富性提供可能,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理解方式和价值追求目标。中国在进行对外报道时,既要考虑国外受众的需求,也要持文化上的“平等观”,坚守自身的'特点。因此,对外报道突出中国独特的历史传统、发展道路、外交方针、价值观念是对外传播的应尽之义。中国的对外新闻报道传达的中国“和平共处”的外交价值观,“协调持续”的发展价值观,“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传承保护”的遗产价值观等既展示了中国的行动,也显示了中国的内心,会为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塑造助一臂之力。另外,转型中国存在的问题同样是国家形象的一部分。国家形象的形成是客观事实与主观判断的结合,受众的理性思维与审慎批判是一国价值观念得以持续引导的重要动力。

  由于特殊的历史轨迹与发展模式,中国的对外新闻报道一度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在意识形态领域强调传播主流价值观。然而随着全世界开放程度的提高、文化交流的深入,这种报道方式已经无法全面呈现社会现实,远远不适用当今国际传播的大格局。基于这种现状,中国的对外新闻报道一改往日对外传播中“报喜不报忧”的态度,越来越注重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的平衡,积极主动设置议程,对国内发生的负面事件以及传达出的负面价值观同样予以报道,通过最接近事实的、信息量足够的报道回归真实的中国形象。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C C TV -N EW S)的《走近中国》(C loser to C hina)栏目在2015 年1 月18 日做了一期题为“中国的信仰与价值观”(C hinese B eliefs and V alues)的访谈节目。报道提出中国在市场经济模式下出现了“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并通过食品安全、民众哄抢、扶老被讹的新闻事件说明中国社会存在“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的不和谐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要通过法治、规治、德治、心治相结合的途径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并避免中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堕落为无信念的市场社会。该媒体通过全面、真实价值观念的呈现,客观阐释中国崛起背后的文化支撑体系与价值领域问题,这会提高中国对外话语在世界的公信力,有利于增强价值观导向的说服力,同时负面文化价值观的存在也会为积极价值观的形成提供契机。在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共同的价值观是有效传播与沟通的重要载体,基于这一载体话语含义才能被认同。例如,对于自由、平等、发展、民主、和平、关爱、正义等价值观的崇尚是大多数国家的价值体系中所拥有的,这些符合国际通行的认知体系,是超越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

  随着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国家与民族文化交流的扩大,彼此了解的深入,这种共享的文化价值观越来越凸显。詹姆斯·W ·凯瑞将传播的定义分为两大类:传播的传递观和传播的仪式观,并认为从传播的仪式观出发,传播的起源及最高境界,并不是指智力信息的传递,而是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15]新闻是包含社会意识与价值观念的产物,因此通过文化话语的传播巩固共同价值观是对外传播媒体为维护人类世界的文化意义所做的有益尝试。对外新闻传播过程中,国外受众与传播主体生活在不同的文化圈,有价值观上的差异。“文化接近”的概念与“文化亲和性”的理论[认为受众倾向于接受与自身所处地文化、语言和风俗习惯接近的信息内容。

  “共识”是由主观的文化观念社会地建构起来的。因此对外新闻报道中的文化策略应该注重普世性的价值观念以及核心价值观中的共享性,寻求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共义域”,从而使之转化为国际性的文化力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天人合一、兼爱助人等价值观都是全世界认可的优秀文化精神,现代中国的包容开放也是一种普世价值。

  通过共同价值观的传播逐渐培养起国际受众的兴趣与信任之后,对外传播媒体可以进一步通过中国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播建立起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主体间性对话”,从而使得传播对象真正了解全面的中国。

【简析从文化话语的建构到文化价值观的传播论文】相关文章:

1.羌文化在影像中再现或被建构论文

2.小议阳光校园文化的建构的论文

3.地铁文化建构路径研究论文

4.小议校园足球文化的建构的论文

5.电视媒体下武术文化的传播路径的论文

6.电视媒介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及保护论文

7.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构中的作用论文

8.我国传统戏曲的传播研究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04829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