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实现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的良性互动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 要: 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结合发展学生的显性与隐性学力, 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自主学习三维循环式教学平台。该教学平台是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 形成三维互动循环式语言教与学的大平台, 其特点是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堂下的学习实践和自主学习教师与学生是互动的; 教师之间是互动的 ( 所有资源是共享的, 对学生知识背景的了解是互通的) ; 学生之间和学生自我学习不同阶段、不同技能操练之间是互动的。学生的显性学力与隐性学力会得到充分张扬与提高。

  关键词: 显性学力; 隐性学力; 三维循环; 英语教学

  前 言

  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育思想偏重于知识传承, 侧重于教师指示的传授, 而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导致了目前很多大学生缺乏应有的批判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致命弱点, 这种状况与 21 世纪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对创新人才的强烈需求形成尖锐矛盾。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创建于 2001 年,自成立之日起, 南海校区就十分重视教学改革, 利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发展学生的显性与隐性学力, 在英语教学中创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自主学习三维循环式教学平台, 创造种种条件实现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的良性互动,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 较为成功地锻炼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发展学生的显性与隐性学力

  随着终身学习社会的到来, 学校教育不过是终身教育的一个基本环节, 而非终结教育。因此现代学校担负着两个课题: 促进人格形成; 促进学力形成。这种学力由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可持续独立学习的态度这三个要素组成, 也可以谓之 “自我教育力”。这样, 学校教师的职责就是, 创造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真正的学习课题的教育环境, 形成学校适应学生, 而非学生适应学校的校园文化。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说, 意味着必须从 “教师中心型”向旨在自我教育的 “环境活用型”的重点转移, 环境包含了调动人、财、物、时、空、信息六要素。支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观点集中地反映在 “学力观”上, 现代学力由 “显性学力”和 “隐性学力”组成。前者以 “知识、技能、理解”为代表, 后者以 “关心、动机、态度”为代表。所谓显性学力就是能用教学活动的成就度来表示, 可以借助分数评定的方式做出客观计量的能力。体力、智商、情商则是支撑现行学历的 “隐性学力”的存在。而后者在当代更加受到重视。从显性学力向隐性学力的重点转移, 锻炼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是时代所要求的。[1]

  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代表 “知识, 技能, 理解”的 “显性 ( overt) 学力”与代表 “关心, 动机, 态度”的 “隐性 ( covert) 学力”相结合, 隐性学力有可能使个人终身获得 “显性学力”。在显性课程上创造交互主体性教学模式, 隐性课程上通过教学管理层与师生之间, 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 粘合) 互动, 给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态度实施积极影响, 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显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2]“环境活用型”有两个要点: 第一, 一切以学习者为出发点, 不是学生去适应环境, 而是学习环境去适应学生发展。第二, 实现教学环境的智能化———学习场所多目的多功能化、网络化。学校不但是授受知识的场所, 而且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彼此沟通以形成社会能力的创造性生活的场所。[3]

  从教学设计的层面看, 学生学力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要借助自主学习及自立学习的教学。不同学生存在不同的学力水准、学习速度、学习能倾的问题, 因此以个性为目的来设计教学及学习环境是学生学力成长的必然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以英语系为试点, 创建了新型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三维循环教学平台”, 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发和设计实践教学课程、创建语言学习中心, 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自主学习三要素结合, 以全方位提高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及语言实践能力, 在较短的时间内,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自主学习三维循环式教学平台

  在吸收国内外语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华南师大南海校区结合自身实际与学生具体情况, 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指导思想, 即加强听说实用能力, 重视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基本的翻译和写作能力, 注重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 在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技能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明确 “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开展个性化教学, 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 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4]; 结合实际, 逐渐探索建立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测评系统, 以加强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言应用能力发展情况的检测; 同时通过广泛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 建设课外语言学习和应用环境, 为学生创造并提供接触英语与操练英语的场所和机会。

  经过改革, 华南师大南海校区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改变为以教师讲授、教学软件为载体的课堂教学, 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使南海校区英语教学逐渐形成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 以英语语言知识与语言实用技能、学习策略和文化素养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

  (一) 建立高效的显性课堂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实际分级、分班教学。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英语能力提出三个层次的要求: 即“一般要求”、 “较高要求”和 “更高要求”。华南师大南海校区将 “一般要求”、 “较高要求”作为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新生进校后参加分级、分班考试, 编入相应的班级— — — A 班(40 人), 一般要求; B 班(20 人), 较高要求。根据学生英语基础的不同,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4494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