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职软件技术的人才培养探讨的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一篇: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摘要本文基于软件技术专业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实践,基于高职、应用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特点,提出了构建“专本衔接、标准融合、能力导向”的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并在“软件技术专业的‘3+2’分段培养项目”的应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本科;教育街接;人才培养

一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理念

  (一)坚持以人为本、能力导向的理念

  坚持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学生的能力发展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职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通过职业技能的综合训练,确保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1]。此外,积极引入人才培养的学分制、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邀请行业企业参与评价人才质量等方式,体现人才的能力本位,培养高技能人才。

  (二)坚持标准融合、质量诊改的理念

  构建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人才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中,可以借鉴和实践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明确产品或服务的标准,识别达成目标所必须履行的关键职责与程序,及时诊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设法改进,有效保障质量。根据行业、企业对“3+2”高层次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要求,参照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明确职业能力标准,确定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阶段学生专业技能的水平和等级,分解、明晰每一项专业技能指标,形成考核和评估的指标体系,确保每一阶段学生职业能力的达标。

二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强化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人才质量保障主体意识,成立“‘3+2’分段培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为保障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人才质量提供规划指导、监督落实,确保衔接人才质量得到有效保障。领导小组指导构建高职与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质量内部和外部保障机构。人才培养质量内部保障机构主要包括学校质量控制部、教务处和院系教学管理办公室。学校质量控制部作为质量监控、监督、评价的专门机构,主要通过听课、走访、调研、检查、座谈、评议等形式,独立开展督教、督学、督管工作。教务处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职能,为日常教学活动的实施、运行和管理提供有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外部保障机构主要指第三方评价机构,可由相关的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代表、行业协会的代表、学生家长等构成,参与开展人才质量评价工作,尤其是有效评价学生实习实训质量[2]。也可以完全由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来组织实施质量评价,第三方评价能确保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并能提供比较客观的意见和建议,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二)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市场调研,基于软件开发工作过程所需岗位职业素质和能力,与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与制订高职与本科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明确高职、本科阶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师资、教学资源条件等,在此基础上建立高职与本科教育衔接的课程标准,为人才培养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3]。“软件技术专业‘3+2’分段培养方案明确课程标准与软件职业标准的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4]。在高职阶段,学生应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技术证书中的一种;本科阶段应获得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技术证书中的一种;不同培养阶段的课程标准应该以这些技术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做到毕业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双证融合,逐步推广第三方评价机制。

  (三)加强运作机制建设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人才质量保障运行机制的建设是保障人才质量标准落地的重要举措,应重点建设办学主体沟通协调机制、“双师”型师资建设机制、教学规范、教学评价机制[5]。创新高职与本科衔接教学管理体制。制定教学规范,创新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高职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技能,本科阶段则更加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加深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增加专业知识深度,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高职与本科衔接教学评价机制。基于衔接教育特点,突破本科教育原有的教学评价方法和形式,强化实践教学,树立新的高职教学过程质量观,在教与学之间建立起反馈联动机制。

  (四)监控评价系统建设

  监控评价系统是落实“3+2”分段培养人才质量保障的重要支撑。首先构建信息化资源共享监控管理平台,实现高职与本科教育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通过建立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定期填报数据平台,比照教学质量标准对数据平台进行分析,再通过现场考察、座谈交流和材料检查等方式,合理有序推进监控评价工作。监控评价过程中,既要体现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特点,又要体现高职与本科交叉互监、互评的特点,真正实现以监控评价促进高职与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教学效果的体现、教师教学态度、课堂教学管理行为、学生的学习风气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评估,同时,利用周报、日报等方式及时反馈师生对教学环节的意见和建议。此外,注重高职与本科衔接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研究[6]。

三高职与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实践应用

  作为江苏省首批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常州大学合作的软件技术专业的“3+2”分段培养项目自2012年启动以来,注重整合政、行、企、校多方优质资源,深化与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甲骨文(中国)软件系统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合作。依托江苏省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学院与常州大学合作构建了信息化资源共享监控管理平台,实现高职与本科教育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通过网络监控与抽样分析有机结合,建立动态监测高职与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质量运行状态与成效的诊改机制,实现数据即时更新,能及时、真实反映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和质量水平。同时,利用大数据和挖掘技术,定期抽样分析、研判,为提供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截止到2017年,软件技术专业的“3+2”分段培养项目已培养了首届毕业生。“专本衔接、标准融合、能力导向”的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应用实践表明,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学生的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已达90%以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证率达95%以上,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强,人才培养质量完全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素霞,宋涛.高职与本科衔接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74-77.

  [2]万德年.高职与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2):92-95.

  [3]汤爱丽.高职与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策略探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17.

  [4]韩学芹.高职与本科衔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6(5):158-160.

  [5]郭兆军,李云霞,步文萍.道桥专业高职本科“3+2”分段贯通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2017,20:99-102.

  [6]刘志国,刘志峰.高职与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7:99-102.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4762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