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谈科学健身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1前言

  在高校的课程教育中,体育教学是必修课程,它不仅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更是增强学生体育能力、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体育教学更是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德和情操的基础条件。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必须将一切课程设置的内容围绕学生为中心,并不断地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将学生的潜力充分地挖掘出来,以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国家栋梁之才。

2科学健身定义及原则

  2.1科学健身的定义

  所谓科学健身就是经过一定的健康教育,在掌握一定的解剖生理知识、卫生知识、心理知识、体育运动知识、营养知识、保健知识的前提下,结合医学检查,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在合理的运动处方指导下,进行健身活动、增强体质的过程.科学健身,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科学健身的前提就是要对参与者个体健康状况进行科学测量与评价,据此制定适宜的运动健身方案,也称“运动处方”。健身者据此进行体育锻炼,在运动过程中定期进行身体健康与运动能力进行评估,随时调整健身方案,以达到科学健身、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2.2科学健身的基本原则

  (1)对个体的认识,区别对待。个体的显著差异必然导致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包括兴趣爱好所致的阶段性锻炼目标不一致,运动量和强度的选择也不尽相同。要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去寻求适合自己的目标和身体条件的锻炼计划。

  (2)锻炼要自觉积极、目标一致。对自我身体的完善,健康的保持,潜能的开发,才是一个长期有效的指导思想,否则像单纯追求消遣娱乐。锻炼的随意性和无目标性,体现出来锻炼的时间不规律,锻炼的效果必然不明显,这样是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要树立目标,并分阶段性来检查目标完成的情况,通过对健康状况的自我感觉,对运动成绩的测量,对运动知识的积累,不断总结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锻炼内容、方法、手段等。

  (3)注重身体的全面发展。在锻炼方法和手段上要相互结合。了解各项运动的基本功能,然后互相搭配,统筹安排。锻炼要内外结合,内脏器官和肌肉力量、上肢与下肢,包括身体锻炼时注重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修炼,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4)方法灵活多样,因地制宜,具有灵活操作性。对大学生而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场地器材,结合自己的学习条件,比如,在学习劳累的时候去跑跑步,有场地的情况下约朋友一起打打球调剂下生活,而时间紧张,或者阴雨天气没有场地的时候插空做一些原地而且动作简单的练习,简单的重复性动作一样可以达到运动的效果。

  (5)掌握适当的运动量。负荷过小,比如有很多学生认为散步、逛街就达到了锻炼的作用,而实践中证明,轻微的运动起不到锻炼的效果。但负荷过重,不但不能锻炼身体,还会对身体有害。同时量和强度是运动负荷的两个方面,要学会监测身体技能变化的状态,用以调节,并注意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

3大学生科学健身现状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实现祖国现代化的建设人才,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民族兴衰。高校体育是学生通向社会体育的最后一站,高校体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体育意识,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对高校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进行科学健身培训势在必行,构建高校新生科学健身服务咨询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余小平的研究表明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焦点集中在教学中灌输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养成长期锻炼习惯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却在系统的科学健身知识上有所匮乏。李学恒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科学健身的关键阻碍在于没有正确的健身指导,缺少科学健身咨询。

  综上所述,科学健身是全民健身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是在国家层面进行大力发展和推广的活动,也是结合现代科技成果而提出的促進人们身心健康的又一新理念。科学健身关系到每一个人,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更应积极响应和践行科学健身,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4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阻碍,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如下:

  4.1高校领导对体育教学改革重视程度不够

  在当前高校教育中,存在大部分的高校领导对于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不重视,由于体育课程往往都是设置在大一和大二阶段,教学课时甚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都偏低,在高校体育考核方面上时常出现低分现象。学生初入大学,既要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又想着在空闲时间去进行娱乐活动,根本无心参与体育教学课程,从而降低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学生身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

  4.2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目标缺失

  教师们对公共体育课的目标认识多种多样,有的认为是教给学生们技术与知识,有的认为促进学生健康,有的把体育课看作为娱乐课、游戏课等等,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过度重视技能,过度娱乐化,出现运动不足的现象,这些认识的偏差导致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下降。一些体育教师缺乏职业道德,只关心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漠不关心,根本不主动引导、组织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教师教育的失败,是体育教师工作的失职。

  4.3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僵化

  传统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僵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传统教育中,其教学模式非常僵化。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都是以老师为主体,而学生则只是处于被动地位,一切行动都会以老师的指挥为中心,长此以往的模式,会让学生对体育课堂提不起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对学生个性的发挥产生了巨大的障碍。第二,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和老师的关注焦点都是升学率,而非学生本身的发展。高校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4学生严重缺乏锻炼时间

  大多数学生在进入高校后,由于受到拘束较少,很少主动积极的去进行体育锻炼,运动场的人往往都是体育爱好者和体育专业学生。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生活中的大量时间通常都花费在专业课程和上网娱乐交际上,根本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参与体育锻炼活动,高校设置的体育教学课程又少,教学方法和内容单一,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热情,导致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偏差,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

  4.5体育场地、器材、师资之间矛盾重重

  随着高校的扩招,生源的不断增加与运动设施、体育器材的增长之间存在矛盾,场地器材的紧张很难保证学生每天进行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相矛盾,教师的业务素质、科学研究能力以及运用先进代教学技术方面有所欠缺,很难适应现在大学生对网络技术和前沿科学探究等方面的需求。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4832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