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学习兴趣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学习兴趣论文(一)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激励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学习之前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物态变化的图片,并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如:

  (1)炎热的夏季,我们在吃冰棍时会发现刚从冰箱里取出来时,冰棍的包装纸上会有一层白色的“粉”,而剥开包装纸后冰棍又会出现“冒白烟”的情况;

  (2)衣柜里放置的樟脑丸时间长就不见了;

  (3)发烧时,用湿毛巾敷在额头上可以帮助退烧。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这些生活中的画面后,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并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从而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通过问题来巧妙设疑,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巧妙地设疑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需要进行巧妙的设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开始时先向学生询问两个问题:(1)为什么地上放置的一个桌子或者一辆小车,你不用力推它,它就不会移动?(2)同时为什么用手拉动的桌子或车子,一旦松手就会立刻停下?在学生经过片刻的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再次询问:物体产生运动是因为力的存在,对吗?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产生原因的欲望,并引发他们的积极思考。经过学生讨论和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告知学生正确的答案,即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也不是物体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促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而这个结论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中最关键性的一点。通过这样巧妙的问题设疑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激烈的讨论和问题争辩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且经过讨论之后再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会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并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通过开展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其学科中的原理、概念和规律等都是在一定的实验事实基础上产生的。并且实验作为研究物理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只有重视实验,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在平时的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新奇有趣的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习“大气压”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可以用一个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后再将其迅速地倒过来,而这时学生会发现水并没有流出来,而且纸片也没有掉落。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研究欲望,促使他们更积极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再如,在学习“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这样一个实验,即把两张竖直平行的软纸拿在胸前,并使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为1~2厘米,这时让学生思考如果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发生。当学生思考之后,教师再继续进行实验,学生很快会发现两张纸片并没有因为吹气来分开,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时教师再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就会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且增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通过第二课堂的开辟,增强学生的探知欲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巧妙设疑和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的开辟来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深化、补充、延续和拓展,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望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可以在第二课堂中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课本中的小实验,并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中感受到物理学科的奥秘和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如,在做筷子提水、纸锅烧水、浮在水面上的硬币、细线割冰和瓶吞鸡蛋等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可以思考和动手实践,提高求知欲和自信心,从而让他们在学习中真正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并激发学习兴趣。

五、小结

  兴趣作为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重要动力,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学习效率的提升。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学习兴趣论文(二)

  一、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首先,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告诉学生,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情境,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其次,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知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把与生活有关的现象搬进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观察。如纸锅绕水、瓶吞鸡蛋、气球提杯、水火箭、细线割冰、能浮在水面的硬币等,有些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的现象则尽量让学生练习解释,有些暂时还不能解释的则着重观察现象,为今后学习留下深刻印象。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更强了。

二、将物理教学与科普知识结合

  学生对科普知识都是既好奇又喜欢,他们就喜欢听教师讲一些课外的科普知识,因此我们可以结合教材进行科普教育,这样不仅避免了课堂枯燥呆板,增加了趣味性和吸引力,而且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面,开拓其视野,使学生从小树立为祖国四化贡献力量的志向。例如,讲“摩擦”时,可介绍减少摩擦的例子:气垫船、气垫登陆艇、磁悬浮列车等。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设计磁悬浮列车的上下车问题。在讲“动能势能转化”时,可介绍人造卫星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动时,势能转化为动能,离地球越近人造卫星运动得越快,可结合此现象介绍哈雷慧星在宇宙间转一周大约六七十年,可是当转到太阳附近时,近日点动能最大,速度最快,只需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样不但解释能量的转化,也吸引学生探求自然奥秘,使其产生好奇心。在讲参照物谈到人造卫星时,也可以介绍一些高科技知识吸引学生。比如,GPS系统,是一个环绕覆盖地球的6个轨道上的24个卫星网。海湾战争时,多国部队每个士兵都携带像摇控器大小的仪器,可随时确认自己所在地球上的经纬度位置。学生若有一个,就可以到世界各国旅游、探险,即使在热带丛林、在南极也不会迷失方向,告别了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的历史。

三、抓住物理学科的特征,充分做好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我们只有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进而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如学习“望远镜和显微镜”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做好“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实验,适当增加该观察活动的探究性,选用焦距是50mm和300mm的凸透镜各一个,焦距是–75mm的凹透镜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不同的组合透镜去观察、发现、体验。以凹透镜(f=-75mm)作为目镜,以凸透镜(f=300mm)作为物镜组成伽利略望远镜,使两镜相距150mm左右,调整目镜(凹透镜),学生观察到物体的正立虚像。以f=50mm的凸透镜作为目镜,以f=300mm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组成开普勒望远镜,使两镜相距约300mm,观察远处的建筑物或树木,调整目镜,学生看到清晰的倒立的像。以f=300mm的凸透镜作为目镜,以50mm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组成显微镜,使两镜相距300mm,将被观察物体(细小物体如头发丝)置于物镜前约80mm处,调整目镜,学生观察到放大的虚像。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实验,在自主观察、发现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了物理学习的'乐趣,极大的激发了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知识是比较枯燥的,而且还很抽象,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会产生厌倦的心理。多媒体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多媒体有声音、图像、视频等形式,比单纯讲授更加直观、有趣。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地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情景,会紧扣学生心弦,引人入胜。

五、结语

  初中物理是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的第一站,开始带着新鲜感学习物理,然而时间长了,学习内容的难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学生的兴趣也就会逐渐降低。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兴趣,不能使学生输在起跑线上。通过我们以上几点方法,可以切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效率。但与此同时,还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探索。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4878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