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以“青年教师双导师制”培养教师的职业素养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要】我校历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实施“人才强校”的策略,营造以骨干教师队伍为主体、教师激励机制和成长平台。近年来我校为提升青年教师职业素养从引导正确认识、提高教育能力、提升教师企业化的能力素养、教科研能力、组织各种培训、搭建竞赛平台等几方面着手实施了“青年教师双导师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不断优化、更趋合理,“双师”素质教师比例逐年提高。

【关键词】青年教师双导师制;教育教学能力;职业素养

一、“青年教师双导师制”的实施背景

  导师制起源于十九世纪的西方高等教育,主要是针对研究生的培养,其最大特点是密切师生关系。导师制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加以引导,因材施教。近年来我校引进的青年教师比例逐年增加,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在慢慢发生变化,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我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加上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和制造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更适用的要求,这就对职业院校的教师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除了培养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外,如何提升他们的企业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成为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何让职业院校的青年教师尽快掌握职业教育特点,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对教师人才培养的需求,我校建立了“青年教师双导师制”,即学校给被培养的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校级导师和一名企业导师。实践这一制度成为规划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和职业素养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学校希望青年教师这一后备力量能够快速稳健地成长,从一个“教学生手”能迅速进入职业教育教师的角色,获得成长空间并尽快成长为“教学能手”。“双导师制”顺应职业教育领域对教师具备企业实践能力和具备职业素养的要求,它提倡校企双方导师与青年教师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传授知识与技能、引导青年教师具备企业化的职业素养和积极参与技术项目、社会服务。

二、“青年教师双导师制”的主要目标

  教师素质决定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抓住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人才培养,就抓住了学校建设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环节。建设一支不但具有教育教学新理念、而且能具备企业化职业素养的教师队伍,将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对接到课程教学中,是深入实施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实践“青年教师双导师制”的目标是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责任感和荣誉感,实现青年教师、学校和企业的共赢,从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的运行。青年教师在校企双导师的带领下开展双边听课、集体备课、业务学习等环节可以将老教师的丰富经验与青年教师的现代信息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新老教师相互取长补短、互受启发、共同提高;青年教师与校企双导师通过共同参与教学研究和技术项目研究,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获得初为人师的成就感;校企双导师还可以通过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自己经验丰富的专业优势,指导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技能竞赛,使得青年教师在大赛平台上崭露头角;校企导师也可以从指导青年教师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吸收教育新理念,导师和青年教师相互促进,形成并提炼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体验到职业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三、“青年教师双导师制”的条件保障

  学校首先强化了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成效、教育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的全面评价机制,完善了《教师考核办法》,将“绩”与“效”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完善了专业带头人、学科(课程)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与选拔机制,进一步加强了考核奖罚力度,为争先创优健全了机制,建立了平台,形成了氛围;三是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公开招聘、培养与管理工作,优化了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四是制定了《青年教师双导师制培养管理办法》,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对新进校的青年教师实行校企导师“一对一”的传帮带,使他们尽快成长并适应教学岗位的要求;五是完善了师资培训和能力提升机制,学校拨专款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和各级各类培训。学校从制度上保障定期选派教师“走出去”参加“岗位实习”、“国培”、“省培”,“请进来”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和指导工作。

四、“青年教师双导师制”的工作过程

  青年教师从“教学生手”转变为“教学熟手”再提升到“教学能手”是要经历一个长期历练的过程,采用双导师制培养方式,可以使得青年教师迅速和稳步地成长。为了进一步规范导师和被导青年教师的行为,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具体要求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认识

  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认识,把培养过程看作是对自己成才的历练,不应认为学校或导师安排的任务是一种负担。导师把职业素养的教育贯穿于日常各项工作过程,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使他们不断加强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树立职业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爱岗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青年教师应尽快实现角色转换,满足岗位要求、提升教学能力、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素养

  1、指导教案设计

  教案不是教材内容的翻版,教学设计的好坏关系到授课质量,因此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做好教案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对课程相关的实训基地设备深入专研、阅读相关学材、教材等资料并进行分析思考。指导教案设计依照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原则进行: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导师考查教案包含几点:①是否与课程标准吻合,注意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对应;②每个知识点重点和难点是否明确;③是否提供相关学材与参考资料,对相关知识点有拓展;④是否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过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⑤是否在备课和教学环节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导师若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与被导教师共同探讨,帮助青年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5640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