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要〕文章分析了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目标,提出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思想,探讨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知识管理视角;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路径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形式在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知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标志,日益成为高校图书馆实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和关键[1]。但高校图书馆应根据专业优势及地区发展的要求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库,尤其是要通过对图书馆特色馆藏的数字化加工以及对具有院校、地域特色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数字化加工,来加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以实现资源应用与共享;并通过提供特色服务最大化满足用户的学习研究需求,为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及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例如四川大学建设了巴蜀文化数据库、湖南大学建设了湖南人物数据库,成为传播地方文化、促进学校资源共享的有效载体[2]。建设知识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应对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为配合这一转变,高校应在资金投入、软硬件建设、管理人才配备及科学管理机制等方面综合实施,为实现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打通一条有效的路径。

1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目标定位

  1.1知识管理相关理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已越来越大,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方兴未艾[2]。所谓知识管理,其主要内容即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特别是对知识的传播、转化及应用方面的管理。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就是对知识的“高级”分类过程;而图书数据信息的查阅、应用及研究就是知识的转移过程。因此,为了研究知识转移与运用的价值,在知识的分类方面,专家们将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正式的、可以用系统性语言或者公式、定理、符号进行有效传递的知识;隐性知识则是难以用言辞表达的、直觉的、尚不明细的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对知识管理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但二者之间并没有分明的界限,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在目前情况下,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法对显性知识进行处理恰是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一种方式与方向;但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特色数据库信息服务也必将有助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从而形成知识转化、传播、应用和创造的循环上升过程。

  1.2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内涵

  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是指高校依托馆藏信息资源,针对高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文献需求,对某些专业或某些领域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分类、整理与存储,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使之数字化,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过程。特色数据库能够体现高效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特色,其所要求的特色不仅体现为信息资源具有他校所不具备的优势特点,还体现为数据信息资源的完备程度,以及为用户所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因此,要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图书馆数据资源库,就必须以高校专业特色及专题特色为根本进行选题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必须以地域文化特色及发展需要为基础进行数据资料的采集与处理,也必须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追求进行辐射和覆盖。而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相关的市场调查与科学论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丰。广州高校特色数据库就各具特色。例如中山大学的突出的是教育文献数据库和珠三角文献数据库,而华南理工大学突出的是学科服务平台建设[3]。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特色”除了上述内涵,还应跟上网络技术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使特色数据库更具科学化与现代化特征,以此促进高校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1.3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目标

  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目标就是要突出专业、专题与重点,使图书数据资源更具高校专业特色与地域特色,除此以外还需达到以下目标:第一,通过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使高校图书馆规模扩大。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必须能够满足信息环境下高校教学及科研的需要,这应是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最基本的要求。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教学科研所需的信息是非常多的,增长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巨量的信息供应与服务是现代数字图书馆必须保证的,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扩大规模,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也是数据规模扩大的过程。第二,通过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丰富高校图书馆数据类型。特色数据库建设不是图书信息资料数据内容的单一化,恰恰相反,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应该更能够满足高校多专业、多学科的教学需求。应在满足多种专业需求的前提下,突出数据信息资源在专业优势、区域特长及发展方向上的特色,注重书目形式以外的图文、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彩生动的数据信息资料,以提供更为丰富的个性化信息数据。第三,通过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使高校图书馆更加开放。高校特色数字化图书馆的效益主要体现为其应用的广度、频度与效度,要以教学、科研,社会及经济效益的展现为评价依据。要达到这一效果,就必须使图书馆更加开放,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转化与应用,充分实现数据资源的共建、共用与共享。

2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思想原则

  2.1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基本原则

  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的特色化建设过程涉及到内容的收集、筛选、录入与运用,这一过程必须坚持数据库建设的基本原则,才能保持数据库建设的主旨与特色。首先,要突出数据资源的特色性。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是在现有纸质馆藏及电子数据资源基础上的重建,不是简单地扩建或补充,要以服务的特色化建设为理念,引导数据库的特色化建设。为此,应在传统数据资源的基础上,着重于某一领域、某一方向、某一主题,有重点地开发数据资源,使建成的'数据库充分体现地域性、学科性、专题性和唯一性[4]。其次,要保持数据主题的一致性。建设数据库的环节之一是大量数据资源的收集,要收集什么样的数据资源,哪些资源是重点,哪些资源有利于突出数据库建设的特色性,都必须围绕一个统一的主题,要始终保持数据资源在主题上的一致性;无关或相关度不大的数据资源即便收集也要经过筛选过滤,避免冲淡数据库的特色性。再次,要统一数据系统的标准化。数据系统对数据资源的录入过程需要统一标准,使录入内容在同一个平台上同构化、兼容化,以实现数据资源的网络化共享与应用,有利于服务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当然,无论数据库建设要追求怎样的特色效应,都必须以实用和适用为根本,都必须以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服务为根本。

  2.2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资源采集

  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资源采集应关注三个问题:一是主题选择,二是采集要求,三是资源来源。主题选择是开展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选题要在调查研究和项目论证的基础上,将资源主题的内涵和外延加以界定。资源主题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应考虑以下因素:第一要立足本校专业特色及学科优势,即参考本校的有利教育资源——如师资力量、科研方向、科技项目成果、人才培养特色等——进行选题。立足自身优势特点即特色项目有益于突出主题、彰显特色,有益于建设独具特色的数据资源库。第二,要充分运用本校图书馆有优势、有价值、有特色的馆藏资源,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将之进一步优化发展。第三,选题还要符合高校所在的地域特点,使建立起来的特色数据资源库既有特色,又能服务地域社会与教育、科技、经济的发展[4]。第四,选题要以服务学校教育及社会科学文化需要为宗旨,在满足各用户不同需求的同时,提供独具特色的信息服务。资源采集是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重要环节,数据库的主题是否能够达到要求、凸显特色,必须通过数据资源的具体内容来呈现。因此,数据资源的采集必须紧紧围绕主题而开展,必须经过取舍、筛选与过滤、加工才能采用。数据采集的来源有现存馆藏资源、各种教学材料、师生科技成果、各种学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等,通过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后纳入数据资源库。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5968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