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校教师管理应更加重视教师发展的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关键词:教师管理 高校教师 教师发展

摘要:分析了现有教师管理体系及其问题的成因,结合各国教师管理实践情况和教师自主性发展的内在要求,探讨教师管理需要改进的因素及其发展路径。教师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教师的价值、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发展。高校应该更加重视管理的人本化特点,考虑教师职业特殊性、工作特点和学校实际的关联性,支持教师发展性诉求的实现和满足。

  现代管理呼唤温情的、关心人的管理方式,高校应将这一观念体现在教师管理理念和实践之中。教师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进而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任何一所力图有所作为的高等院校都要抓好教师管理这项中心工作,要组建和保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校如何才能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呢?高校如何才能保持这样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实际上在讨论此类问题时,其他一些问题甚至更值得探讨,如何看待教师的自主性发展,如何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自主发展有机结合?下文主要结合后面这些问题展开。

一、改进高校教师管理是一种现实需求

  1。教师管理对提高学校发展和学校管理至关重要

  教师发展与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关键工作,它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一所高校的教师管理理念和措施的选择,反映了学校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的不同,必然会在教师的管理和教师发展方面带来不同效果。在实践中往往又是各校在实际管理操作过程中面临的一项比较棘手的工作,其根源在于教师职业的独特性质和学校组织的特殊性。

  现实的教师管理集中表现为单一的、机械的理性管理模式,注重学校组织目标,强调严格管理、制度至上,但往往忽视和阻碍了教师的发展,其弊端是有目共睹的。明显表现出重物质刺激,轻精神激励;重人才引进,轻人才培养;重制度管理,轻人文关怀的倾向。究其原因,对教师错误的人性假设,是制约教师管理困境的症结所在;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阻碍了教师队伍的建设;部分领导素质不高,也导致教师管理效能低下。对教师的管理是实行“泰勒制”式的整齐划一的量化泛化考核管理策略高明,还是重视管理的人本化特点,从学校教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工作特点,从教师评价的发展性角度来应对教师管理的种种复杂问题更加实际有效?显然,无论如何选择,都必然会反映出学校管理工作指导思想的不同,也必然会带来不同效果。

  2。目前对我国教师管理改革的呼声很高

  目前对于我国教师管理的改革呼声很高。教师管理是各校在实际管理操作过程中面临的较为棘手,其根源在于教师职业的独特性质和学校组织的特殊性。一些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普遍存在着重管事轻管人、重管结果轻管过程的倾向,要求教师每天严格执行上班签到,坐班定时和下班点名的制度,通过严管显示管理的威力和水平。例如,宝鸡市某学校为加强学校劳动纪律,推出按指纹签到的考勤方式,一经推出就引发了较大争议。这种通过实行企业管理模式对教师进行的量化、泛化管理也引起我们的深思。

  教师管理的实践和探索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校内领导体制的改革问题一直是决策者无法规避的重大政策问题。长期以来,学校管理机构政府化倾向比较严重,实行与政府相同或相似的运行机制,由此造成校内机构重叠,非教学人员比例过大,人浮于事,效益低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着眼于改变这种状况,本着“科学、精简、高效、合理”的原则,校内管理机构的改革也在进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精简、高效”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近30年来的高校校内人事管理改革,通常被认为取得了极为明显的进展与成效。具体是从1999年以来,我国许多高校对人事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目标是构建有效的教师激励系统,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及管理队伍。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岗位津贴制,即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需要,设置具有不同津贴数额和任务要求的岗位等级,依据每个教职工的业绩把他们聘任到不同的岗位上,每年进行考核。各个学校设置的岗位级别和津贴数额不完全相同,或8级,或10级,或10级以上,津贴则几千元、几万元不等。这样做是为了拉开收入差距,强化竞争,建立聘任自由、按劳分配的人事分配制度,以经济利益和奖励与惩罚并用的手段激励教职工。

  教师管理的改革和实践带来了很多变化,也吸引了教育研究者的讨论和争议。近年来的围绕教师管理的研究多是基于某种现状,主要分为人事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薪酬管理三大类。其中教师考核与激励、师资培训、教师专业化研究是“显学”,且研究增长的势头强劲;教师聘用与人事争议研究,将由“冷”变“暖”;人事代理与职称评审研究在经历一段“摇摆”后将终结。总体情况表明:教师管理研究与国家教育相关政策和国际教育发展潮流密切相关。

  很多研究者并不认可当前的教师管理,指出现实的教师管理往往表现为单一的、机械的理性管理模式,注重学校组织目标,强调严格管理、制度至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和阻碍了教师的发展,其弊端是有目共睹的。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普遍存在着重管事轻管人、重管结果轻管过程的倾向:明显表现出重物质刺激,轻精神激励;重人才引进,轻人才培养;重制度管理,轻人文关怀的倾向。究其原因,我们对教师实行的管理是“泰勒制”式的整齐划一的量化管理,对教师基于一种错误的人性假设,这是制约教师管理困境的症结所在。这种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非常不利于教师的发展和成长;这种制约性在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中尤为明显,最终也不利于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推进。

二、国外高等学校教师管理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德国大学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其根本原因就是拥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而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源于能吸纳有志于大学教学科研的教师制度。在德国,大学教师具有偏爱科研的习惯,除了与德国有学术自由的传统有关外,还源于教师制度的独特设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165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