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公共管理硕士的论文(5)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公共管理硕士的论文【6】

  一、“公忠”思想在公共责任中的表现

  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列主义传入中国,特别是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中国的社会历史性质就发生了根本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政治、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下,各种新思想,新技术都从四面八方传进我国,因此,我们不能只把目光锁定在光鲜亮丽,迅猛发展的一面,更要看到这些新的东西给我们带来的冲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公共管理部门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公共管理伦理是产生于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并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上层建筑,他一经产生便对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起到能动的反作用。公共管理伦理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巨大的,2000年以前亚里士多德就说过,它是“国家中人们的粘合剂”,现代英国学者沃拉斯声称,它“能够影响政治力量的倾向”。从而公共管理伦理具有引导、规范、维系以及选择的功能。这些功能要想实现,最重要的莫过于“公忠”所起到的作用。在公共责任上,“公忠”思想主要体现为:

  1、引导国家公共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利主体负责,提高自身职责,为国家谋利益。“公忠”精神的原则和基本精神具有社会普遍性,行政行为具有公共性。又因为行政系统掌握着一定的社会政治资源并处于特殊地位,其行为和风貌不经为大众所关注,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巨大的影响,直接对社会大众起示范效应和导向作用。

  2、以“公忠”为标准来认识、评价和把握行政过程中担任行政角色的行政行为,通过外在的舆论评价和内心信念的体验以及一定的制约制度,形成强大的规范场,引导和约束行政系统的运行和行政管理者的行政行为,即通过伦理规范限定行政活动范围、行为模式,是行政过程趋于程序化、规范化。

  3、“公忠”从某种角度上它直接影响着统治的稳固和国家的治乱兴衰。行政人员是否具有这种思想,势必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行政官员都能克以奉公,秉公办事,秉承“公忠”思想,也许所有的社会问题都能的到根本性改变。

  4、因为有“公忠”思想的存在,当出现不同的价值或出现善恶冲突时,行政主体能够根据该思想自觉自愿的做出能对国家、人民实现最大利益的选择。

二、“公忠”思想在公共管理伦理建设中的重要性

  1、现阶段公共管理伦理失范的表现

  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确确实实是中国的一次意义重大的行政体制的价值选择。这个选择无疑会对整个行政体制、道德观念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在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公共管理伦理有许多失范的表现,存在的问题是相当严重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类型有:

  (1)权力交易。权力交易是权力再分配过程中的以权换权,即谋求权力的最大化。政治腐败和司法腐败就常常表现为权力的滥用和非法的交易。

  (2)渎职失责。渎职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者不尽职责;失责是享有一定权力的人对自身应负的责任和义务的一种无视和糟蹋。

  (3)权钱交易。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于形成和发育时期。由于体制的不完善,经济腐败、寻租行为的存在,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4)以权谋私、渎职犯罪等行为,是行政运作过程中缺乏最基本的公共管理伦理规范和法制秩序的典型反映。义务和责任是公共管理的表征。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是公共管理伦理的核心。

  2、加强公共管理伦理建设中“公忠”的作用

  (1)加强“公忠”思想教育。良好的公共管理伦理,有赖于正确的“公忠”思想的确立,行政意识、行政理论、行政认知、行政情感、行政态度等行政文化的诸多要素,构成了行政模式取向,直接决定着公共管理伦理的状况。因此,加强“公忠”教育,使行政系统各层级人员树立正确的公共管理伦理观,形成内在的约束机制。

  (2)强调以“公忠”思想为准绳立法。把伦理行为上升为法律行为,使伦理具有与上层建筑的政治、法律同等地位的监督、执法权力的法律效力和作用。道德良心作为软件必须通过政治法律等硬件系统的功能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如果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再好的道德体系也很难对社会产生实际的影响。

三、结语

  公忠的观念的发生和影响,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公忠的观念的源起与流变,是一种社会历史存在。今天提倡的公忠,与传统的忠君是根本不同,但的确是对传统的尽心竭力、忠贞不贰的思想的继承,也是对传统的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精神的发展。公忠这一传统道德规范,仍然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道德价值。第一,公忠观念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实基础。第二,公忠观念是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道德力量。第三,公忠观念是构建道德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传统的公忠思想还是今天提倡的公忠,我们都应该一如既往的传承下去。这是我们几千年来总结流传下来的经验,是在国际化潮流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观念。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公共管理伦理依旧与公忠思想紧密相连,在公忠思想的指导下,用我们最坚定的理念,最执着的信念,一起努力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成为真正为人民服务、表达意见的组织,真正成为公共责任履行的评估者。

  公共管理硕士的论文【7】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1、“扁平化组织结构”—进行分权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在政府这种等级分明的集权式科层制组织中,上下级和同一级别的组织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较为困难,面对新情况的出现往往很难做到协调一致。因此,主张“扁平式的组织结构”,这样使政府能够灵活多样地应对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2、在加强公务员政治性的同时更加关注“顾客”。新公共管理反对传统理论中公务员保持中立的观点,认为政治和行政不可分离,主张对能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的高级公务员加强政治性培养,使其做到权责统一,保持较高的政治敏感性。公务员作为社会大众的“服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市场需求和“顾客”的感受,以服务对象的满意为工作准则,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意见反馈给予高度关注。

二、当前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不足之处

  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是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对公安院校全体人员各种行为的总体规范,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建立规范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树立公安院校的优良校风,以保证各项教学训练任务的完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公安院校的在校学生表现出了更多的特点,传统警务化管理也显现出以下不足:

  1、管理观念落后,不适应新时期公安教育工作的要求。当前,公安院校在校学生大多为“90”后,其特点是能快速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程度较高,有较强的自尊心、个人荣誉感、独立意识、竞争意识和平等意识,个性较为明显。传统的警务化管理以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为主,容易把学生当成被动的管理对象,这就引发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与具有新特点的被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单纯的依靠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忽视对学生因个体差异而造成的深层次分析培养和引导,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影响着公安教育的良好发展。

  2、管理方式僵化,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警务化管理的基本准则是“从严治警、从严治校”,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但是在具体管理中,部分学管干部片面理解警务化管理的内涵,使用单一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一味地进行“命令—服从”管理,强调学生的顺从与听话,无法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做出有效管理,十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此管理方式下,直接任命的学生干部数量也相应多起来,虽然这对部分学生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也难免在学生中产生“官僚作风”、“形式主义”,对学生的今后发展十分不利。

  3、教学和管理未能有效结合。警务化管理的核心是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使学生在校期间逐步达到人民警察的职业内在要求,具备人民警察所拥有的职业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警务化管理是辅助在校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也就是警务化管理应服从和服务于为公安院校的教务教学工作,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公安教育的和谐统一。事实上二者却未能有效结合。例如,开学之初,警务化管理往往被高度重视,学校对学生的基本素养要求较严格,内务、队列、操练的等日常管理活动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学生在此管理强度下会无心学习,听课效率不高,影响了本学期课程的基础知识学习。而在临近期末考试阶段,学生们疲于准备考试,此刻的警务化管理日常要求标准会有所降低,整个管理水平有所下降,如此一来对学生的基本素养的一致性养成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4、学管干部的个人能力有待加强。学管干部作为警务化管理中最直接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培养公安专门人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管干部的人格品行,价值观念,道德修养,业务能力都在日常的警务化管理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安教育工作出现了新问题、新情况,部分学管干部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候思维模式还未能及时转变,个人应对能力还有待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不牢,这些问题都限制着学管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对警务化管理的借鉴意义

  1、以学生为“上帝”、“顾客”,一切以学生为本。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必须重视“顾客”的感受,以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为工作准则。从事警务化管理的所有工作者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教育领域的“服务人员”,必须转变管理思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社会道德的情况下,以学生为“上帝”、视学生为“顾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警务化管理的积极性,加强对警务化管理制度的宣讲教育,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支持警务化管理;保障和维护学生的权利,营造一种和谐相处的师生关系,真正做到关心和爱护学生,这样才能向广大公安院校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2、完善竞争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公安院校肩负着培育共和国警官的这一特殊使命,在日益成熟的公安教育模式下,公安院就业率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也正是如此,部分学生抱有“铁饭碗”的思想,认为自己早晚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对自己的标准,沉迷于网络游戏、交友等,荒废了宝贵时光。此外,部分学生存在着单一发展的问题,只是在学习或者其他某一方面比较擅长,人际交往能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方面较为薄弱,达不到一专多能的发展要求。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管理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提高管理效率。

  3、强化忠诚教育,增强学管干部和学生的政治敏锐性。新公共管理理论反对传统理论中公务员保持中立的观点,强调公务员要有政治立场和责任感。公安队伍是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特别能战斗的纪律部队,公安院校正是培养公安高等人才的摇篮。郭声琨部长在视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时强调,公安工作和公安教育,对党忠诚必须摆在首要位置。忠诚是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也是警务化管理的基本内涵,警务化管理工作人员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学生,做好学生的“政治领路人”。

  4、提高学管干部的综合管理能力,进行专业化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专业化管理的内涵是让管理型而不是专家型的人员担任领导职务。警务化管理下学管干部扮演者多重角色,既是学生教育的领导者,又是学生生活道路上的贴心人、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三观”的塑造人等,如此复杂多样地角色,加上现阶段在校学生多为具有鲜明个性的“90后”,学管干部只有在提高自身综合管理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做好警务化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学管干部首先要做一个忠诚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者,既要自己学的懂、学的透,又要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其次,学管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积累实践经验,只有通过学习、实践,学管干部才能不断提高认知能力,掌握警务化管理的制度内容和军事、法律方面的知识,用自身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实践经验来赢得学生的敬重和信任;最后,学管干部要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警务化管理强调管理、教育和服务,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统一于公安教育事业当中,随着公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会出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学管干部只有在掌握教育和管理科学规律的基础上,真正了解学生的特点,用科学研究的眼光审视警务化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才能与时俱进地培养一代又一代公安专门人才。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7361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