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声乐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声乐论文二: 题目:现代信息技术在师范声乐课程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至今的产物, 它的出现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应用到教学之中, 能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优化教学设计, 为课堂教学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中是时代的要求, 是师范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是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师范声乐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 声乐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 从师范院校角度来说, 师资队伍壮大, 师资力量增强, 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均有较大改变, 从学生角度来说, 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声乐专业知识, 敢于突破传统学习方式的束缚,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纵观当前师范院校声乐课程发展实际,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在教育改革之初, 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下, 示范声乐课程的开展却不是很乐观。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在较短时间内还无法完全摆脱。

  1. 声乐学习的“难点”

  一直以来, 声乐学习的“难点”在哪?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那么难点究竟在哪?归根结底, “难点”就在于师生在课程教学中总在寻找“位置”和“感觉”, 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概念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理解, 如此一来, 理解教师思维的学生自然不费力气便能很快理解, 但对于“心中有自己想法”的学生则达不到什么成效, 这些所谓的“感觉”对声乐课程教学并无益处。

  2. 教学设备的局限

  钢琴、音频播放器、镜子、黑板是传统声乐教学中必备的“几大件”, 虽然近几年大多学校对设备进行了更新和增加, 但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在延续, 学生在教师“感觉”和“经验”的指导下进行声乐演唱, 声音位置的高低、声音腔调的圆亮都是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学生完全依靠教师的指导进行反复练习, 一味地模仿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 学生对教师从心底也产生了深深的依赖感。教师为学生播放音频时, 一段完整的曲目很难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在课程教学中不仅浪费时间, 也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在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今天, 各师范院校在声乐课程教学模式上仍离不开传统教学模式, “一对一”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大班”普遍性的教学模式, 从形式上看颇为合适, 但在高校招生人数日益增加的当下, “一对一”教学模式很难实现, 而“大班”的普遍性则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知识, 这种形式化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起到针对性的作用, 反而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也会使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教学上, 不得不减少备课、做科研的时间, 对师范声乐课程的长远发展来说, 是极为不利的。

二、从辩证的角度看现代信息技术在师范声乐课程中的应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两面性, 现代信息技术在师范声乐课程中的应用也不例外, 本文中笔者从优势和劣势两个角度, 以客观的视角来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声乐课程中应用的局限性和促进性。

  1. 促进性

  现代信息技术以直观性、形象性、便捷性、实效性的特征为人们所喜爱, 在声乐课程教学中也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网络信息方便搜集以及进行资源整合, 学生在学习时, 能更加系统、方便, 节省不必要的时间消耗, 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2. 局限性

  声乐的学习需要天赋与汗水, 它是一门要求极高的艺术学科, 简单的模仿与学习无法促进学生唱功的进步, 只有经过刻苦、努力的练习, 才能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因此, 大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过多传递理论知识, 对学生练习能力的提高具有局限性。

  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 无论哪种技术的出现和使用, 都会显现出其优势和劣势, 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声乐专业工作者, 应充分认识到其不足, 借助新的手段和方法不断加以完善和创新, 为师范声乐课程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有效应用到师范声乐课程中

  1. 现代信息技术在声乐集体课中的应用

  集体课是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 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音乐知识理论, 使其掌握正确的发音原则和方式, 建立正确的声音理念。集体课减轻了教师多次重复的负担, 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师范声乐课程之中, 以课堂演播方式进行呈现, 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演示, 对于纯理论知识的讲解, 可以利用PPT、投影仪等加以辅助教学, 为学生介绍各个时期声乐发展特征、流派、代表人物等, 直观化、便捷性的教学方式, 节省了板书的时间, 丰富多彩的画面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习。教师在介绍声乐某一发展时期特点时, 除文字描述外, 还可以搜集该时期的社会背景、相关作品等资料, 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对作曲家、歌唱家进行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 使内容更加充实和直观。

  2.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课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课程教学中, 教师依靠自身教学经验, 对学生进行概念讲授, 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 因此, 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各种概念不甚了解, 对发声器官的位置、发声概念等缺乏了解, 对于抽象的专业术语 (如:声音支点) 了解不到位, 声乐课程显得深奥难懂。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Flash、AI、CAI等软件制作课件, 将人的发声器官, 歌唱时各个器官以动态画面的形式制作出来, 引导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概念, 现代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具体性特征让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学生学习时不用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巧。

  3.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前、课上、课后的应用

  课前预习, 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 对歌曲的时代背景、流派、作曲家、演唱家等相关资料进行了解, 细致地分析旋律和对词等,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前预习,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分析作品。

  课上学习,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练声, 运用Nuendo软件来制作简单的练习曲伴奏, 丰富学生练习时的趣味性, 帮助学生纠正音准、把握节奏。

  课下复习, 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很好, 而在课下却很难找回这种“感觉”, 课下学生利用手机、DV、录音笔等电子设备录制课堂内容, 课下多加学习、练习, 将课下练习时的状态与课上加以对比, 找出问题, 改正问题。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是时代进步的产物, 相对于传统声乐教学来说, 现代信息技术更能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新时代发展的今天, 新的课程教学方式, 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 不断提高师范院校声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丰富教学手段, 为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汪媛媛.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声乐教学的整合[J].媒体时代, 2015 (10) .

  [2]卢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声乐演唱分析[J].北方音乐, 2015 (7) .

  [3]张春明.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J].都市家教, 2010 (10) :187.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704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