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声乐论文(4)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声乐论文四: 题目:传统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

  谈到民族声乐的起源, 我们可以一直追溯到远古时期, 一些文献中有记载民族声乐的相关信息, 由于受当时的条件限制, 民族声乐表现形式没有保留下来, 我们只能从文字记载中了解, 这就造成我们对远古时期的民族声乐的了解少之又少。迄今为止, 我们了解的最古老的声乐表演就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表演唱”。隋唐之前, 中国的民族声乐只存在于宫廷之中。宋代之后, 在普通百姓生活的场所出现了“瓦市”“勾栏”等娱乐活动, 以及其后的各种“戏楼”“茶馆”的兴盛, 是中国戏曲真正的摇篮。

二、传统戏曲和民族声乐的联系

  (一) 传统戏曲的特点与民族声乐的含义。

  中国传统戏曲有着独特之处, 第一, 戏曲的表演形式是以一定的标准将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融合在一起, 在体现共性的过程中展现个性;第二, 传统戏曲是通过音乐和舞蹈的结合来表现现实生活, 这些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第三, 中国传统戏曲主要是通过“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来表现现实生活, 例如白脸的曹操, 红脸的关羽等。

  民族声乐则是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不同特征, 给人们展现出了多样化的音乐演唱形式。民族声乐与戏曲、民歌、说唱的表演不同, 它是继承并发扬这些传统演唱艺术, 同时, 也不断吸收、借鉴西欧美声唱法的优点和歌唱理论, 从而形成的具有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的新民族歌唱艺术。

  (二) 传统戏曲元素与民族声乐的联系。

  戏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 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戏曲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融合了民族乐曲, 而且还融合了宗教音乐、宫调等艺术表演形式,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久盛不衰, 保持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大众对传统戏曲与民族声乐越来越喜爱, 民族声乐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土壤中, 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 已经得到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完善和扩展。从而拥有自己的演唱和表演风格。

  传统戏曲和民族声乐都是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传统戏曲和民族声乐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传统戏曲与民族声乐在不同的地域形成不一样的文化特色, 民族声乐吸收了传统戏曲的优秀成分, 用来丰富声乐的表现形式, 例如, 传统戏曲中的板式变换、丰富的演唱技法等, 不仅使民族声乐得到发展, 同时也使传统戏曲本身得到了更好发展。

三、传统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

  (一) 传统戏曲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中国传统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 通过不断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不断发展完善自己, 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现代民族声乐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 同时还借鉴西方的声乐美学和声乐演唱技巧。在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为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传统戏曲元素体现在民族声乐中。

  对戏曲演唱者来说, 一般要求比较严格, 通常演唱需要秉持“字正腔圆, 声情并茂”的表演手法, 戏曲大多来自民间, 其中有很多表演形式, 如京剧、豫剧、黄梅戏等。这些都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演唱者引用诗词歌赋, 通过说唱等形式表现出来。民族声乐借助传统戏曲的表演方式, 通过声调在字与字之间的改变及抑扬顿挫的表达, 将歌曲蕴含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声调和气息在传统戏曲和民族声乐中也十分重要, 好的声调和适合的气息, 可以很好地将演唱效果表现出来。演唱中国传统戏曲时, 演唱者的呼吸方式主要是丹田运气, 可以运用丹田的呼气方式来调整演唱气息, 再加上演唱者自身的情感和独特的表演技巧, 可以大大提高演唱效果, 从而带动观众、感染观众。

  传统戏曲表演中融合了大量的肢体语言、声音等动作, 完美体现了韵律美与声音美, 民族声乐不断从传统戏曲中吸取经验和演唱技巧, 从而发展完善自己、壮大自己。

  参考文献

  [1]冯晓玲.传统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 2017, (13) :75.

  [2]王志昕.中国传统曲艺与戏曲元素影响下的民族声乐[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1, 08 (1) :96-99.

  [3]闫晓宇.民族声乐作品中的传统戏曲元素略谈[J].音乐论坛, 2015, (16) :39.

  [4]肖娜.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戏曲元素的融合[J].音乐论坛, 2015, (16) :38.

  声乐论文五: 题目:论地域特色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以川南民歌为例

  民歌是民族地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组成元素之一, 可以充分展现民族文化特点以及地方特色。我国高校的声乐教育应该不断吸取地方民族音乐的精华, 将其传承与发展下去。川南地区一般为丘陵地带, 和风细雨、气候宜人。巴山蜀水以及较为封闭的环境孕育了川南民歌文化, 使其蓬勃发展。当地的山歌又称“神歌”, “神歌”其实是指早晨的山歌, 由于方言谐音被读作“神歌”。可以说, 川南民歌是独具特色的地方民歌, 是我国民族音乐中重要的宝藏, 需要深入研究。

一、高校民族音乐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层次的追求。在西方声乐文化充斥着民族声乐文化的背景下, 我国高等院校民族音乐教学面临着种种机遇与巨大挑战。目前, 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缺乏民族性

  川南地区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 其主要的课程还应用着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审美的培养都偏向于使用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式。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对一地传授学生技法, 但教学内容与川南地区特色民歌结合度不足, 相对缺少个性和鲜明特点。

  民歌是广受欢迎的歌唱形式, 不但源于其特殊的发声和气息, 最主要的是其内含的特色地域文化、语言特色等。风格、韵味及语言是地域民歌的核心, 因此, 学习者的艺术修养对地域民歌的学习而言非常重要。在川南地区高校的声乐教学中, 很多院校都缺乏对当地民歌的具体研究, 从而不能很好地将川南民歌特色融入课堂。许多地方高校开始设立民族声乐教学, 民族声乐在总体上逐渐走向成熟, 但笔者认为, 当下民族声乐的教学方式仍缺乏民族性以及地域文化特色。

  (二) 缺乏民族声乐教材

  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 民族声乐教材相对缺乏, 这不利于民族声乐教学的效果提升。可以说, 民族声乐课堂中基本是讲授传统的声乐理论以及表演方式, 缺乏代表性的曲目研究。川南民歌的曲目十分丰富, 出现在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中却仅有少数几首, 学生的接触面很小。这种程度的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实现民歌教学目的的需要。

  (三) 师资力量不足

  从声乐教学的实际内容来看, 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资源仍有较大欠缺, 从事民族声乐教学的教师人数远远少于美声教学的教师, 这其中包括一些专业音乐学院, 学校声乐方面的教师比例失调, 民族声乐教师缺乏等。这种现状十分不利于川南地区民歌教学, 同时也限制着川南民歌的发展, 大力增加民乐这方面的师资力量, 对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川南地区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意义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 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文化众多, 各具特色。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中, 不仅要融入各个地区的民歌特色, 还要体现民歌背后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川南民歌为例, 川南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 在当地高校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要依赖声乐教育来带动。因此, 川南民歌与当地高校的艺术教育是不可分割的。

  (一) 传承家乡民歌特色

  地方高校就招生比例而言, 本省学生比重较大, 这为川南地区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奠定了基础。民歌产生并流传于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中, 川南民歌是当地人民风土人情以及生产生活的体现,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是他们的乡音。如新编民歌《槐花几时开》是川南民歌的代表性作品, 其歌词精炼、旋律优美、感情真挚朴实。这首民歌的歌词自清代开始就已被收录, 经过不断的演变, 作为一首经典作品被纳入高校教材中。学生在学习或演唱时, 要特别注重对家乡热爱之情的表达。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 高校民族音乐的教学能够加强川南民歌的分量, 让学生感受家乡的音乐美, 增强民族责任感。

  (二) 了解川南的历史以及人文知识

  在川南民族声乐教学中加强对川南民歌的学习, 可以增加学生对川南地区民歌的诞生历史以及环境的了解。川南民歌的曲目众多, 反映川南地区历史文化以及人文传统, 所以, 学习民歌同时也是学习和了解其历史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川南民歌的过程中, 不仅可以学习到民歌特色的演唱方式, 还能深入了解民歌所蕴含的历史以及人文知识, 加深对当地文化的热爱, 对川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 促进民歌传承发展以及信息交流

  川南民歌是一种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载体。加强川南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教学内容, 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民歌曲目, 并且学习与发扬其内在精神。川南民歌教学, 不仅要传授传统的教学内容, 还传授学生对歌唱技巧之外的背景文化知识, 这样学生才能更充分地意识到民歌文化的内涵, 了解其历史文化以及人文知识, 从而更好地学习川南民歌。如“川南民歌第一村”天仙镇“唱响川南民歌, 传承民俗风情”民歌赛的举办, 响应了传承民歌文化发展的号召。比赛以一首独具川南魅力的《那溪那山》拉开帷幕, 13支参赛队伍有着不同的腔调、风格, 尽情展示川南民歌的魅力:《爬海歌》通过唱跳的表现形式, 再现歌词场景, 十分幽默;《干哥哥》是男女对唱的演奏方式, 表现出干哥哥追求嫂嫂的苦涩爱情;天仙小学的《太阳出来红艳艳》将本次大赛推入高潮, 从孩子们的脸上看出川南民歌的传承希望。该次大赛完美落幕, 是一次较好的交流机会。高校教学应该多组织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民歌比赛, 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民歌, 从而热爱民歌表演。

三、川南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 强化川南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地位

  川南地区高校声乐教学一般都会结合当地民歌特色来培养学生, 同时汲取其他地方民歌精华, 以提升学生对川南民歌的认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 其受西方声乐教学的影响, 对传统的民歌教学认同度不高。然而, 民歌象征着民族特色的声乐形式, 也是川南民歌的可贵之处。只有深入地学习民歌文化, 才能领悟其内在的文化蕴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 只有深入了解川南民歌, 并且认真地学习, 才更容易让学生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领会其深厚的文化精髓。

  (二) 利用新媒体形式传播川南民歌

  川南民歌体现川南地区自然人文环境的独特。川南地区面积虽然不大, 但是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文化以及语言差异, 因此各地的民歌也就各具特色。川南地区高校的民族声乐教育发展前景广阔, 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完善。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传播途径以及载体都发生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文化传播。文化的发扬需要各种载体来传播。因此, 高校不仅要重视川南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研究, 同时还要创新教学方法, 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民间歌手的机会, 这对其体会民歌的魅力, 对民歌艺术的传播也起到很大作用, 如借助新媒体平台去大力宣传川南民歌文化, 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去搜寻资料, 或者通过目前最流行的直播软件去分享学习民歌的过程, 以及观看一些民歌选手的直播来学习川南地区民歌文化。同时可以在学校举办演唱会或者是学术研讨会, 引导学生去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 发现民族音乐的音乐美, 从而更能彰显川南民歌的文化内涵, 激发学生去学习以及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

  (三) 编写教材, 丰富乐曲宝库

  对于高校民歌教学课程中, 要选取一些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川南民歌曲目, 编写成音乐教材, 以方便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可以录制一些经典的川南民歌曲目, 制作成MP3或者是视频格式, 丰富川南民歌的音乐库;或者教师制作完整的多媒体课件, 来展示全新的课堂模式, 视听结合;也可以找寻一些能重点体现川南民歌风格特征的曲目, 在课堂上重点学习。

  结语

  川南地区的民歌研究对于高校声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校民歌声乐教学中应用广泛, 需要重点学习、传承川南地区文化以及人文知识。川南地区高校要利用好自身教学平台去传承和发扬川南民歌的文化内涵, 为该地区建设文化大省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格根莎娜.以科学发展观看少数民族声乐教育之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S1) .

  [2]易丹丹.地域特色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浙江民歌为例[J].美育学刊, 2016 (3) .

  [3]翁葵, 韦家燕.论构建少数民族地区艺术院校民族声乐教学的特色——以壮族原生态民歌融入为例[J].音乐创作, 2012 (11) .

  [4]柏乐.从原生民歌到新民歌的发展看中国民族声乐发展趋向——以《玛依拉》和《玛依拉变奏曲》为例[J].当代音乐, 2017 (19) .

  [5]申育林.领悟本旨不违宗与时俱进不违时——以《再唱一曲巢湖好》为例[J].论新民歌之道[J].合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5) .

  [6]肖黎声.关于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的几点思考——“‘珠江·恺撒堡钢琴’第三届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比赛”观后[J].歌唱艺术.2013 (12) .

  [7]崔姝声.传统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中的价值体现——基于传统民歌的声乐教学实践[J].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13 (4) .

【声乐论文5篇】相关文章:

1.声乐教学课件

2.声乐教学计划

3.声乐课教学课件

4.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论文

5.少儿半年声乐教学计划

6.少儿声乐课教学计划

7.声乐社团教学计划

8.声乐课教学计划

9.小学声乐课教学计划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704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