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发展心理学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016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对学生加强培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在会议精神的指导下,一些学校开始反思自身教育层面的问题,并积极进行改革创新,制定出一系列的教学方案,以期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对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和了解能够制定出更多针对性的课程方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

  一、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内涵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前身是儿童心理学。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发表《儿童心理学》一书,被认为是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儿童心理学形成与发展时期,在此期间,出现了一大批研究儿童心理学的先驱者和开拓者,并形成了不同学派相互竞争的局面;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标志着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更加明确。20世纪80年代,研究领域扩展到对生命全程发展的研究,学科发展进入全面发展的时期,并逐渐形成了发展心理学学科体系。在我国,1962年朱智贤教授《儿童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儿童心理学体系的形成,也为发展心理学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狭义的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广义的心理发展包括心理的种系和种族发展。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是指研究人类个体从胚胎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生命全程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主要的研究任务包括揭示各年龄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及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在我国发展心理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中小学生智力与品德发展、独生子女的教育、青少年犯罪教育等。近些年,发展心理学研究者对心理发展进行了多视角、多角度的解读,并尝试把发展心理学的知识与理论运用到教育改革当中,这种结合对学生智力和品德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改革中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这两方面的工作多流于形式。且应试化教育色彩较为浓重,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只是想在考試中取得良好的成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各类人才的要求也在提高。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教育教学仅有文化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中适应能力较弱,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1]。因此,一些学校开始对传统的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在保证文化课的情况下,加强了对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的重视,以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改革过程中,部分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对发展心理学进行有效的探究,努力将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与知识引入到教育改革中,促进了教育的发展。由于我国具有很高专业素养的发展心理学教育工作者较少,这使得教育改革中发展心理学的应用并不理想,当然,在推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学改革中发展心理学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其具体体现如下。

  1研究发展心理学不够深入

  发展心理学源于西方社会,大量的研究结果都产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下,这些理论和研究结论未必能很好地适用中国文化。因此,需要对发展心理学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将发展心理学较好地运用于实践。而现如今,我国对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水平虽有了显著的提升,但研究仍然不够深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研究力量不足。我国研究发展心理学的主力军多出自师范院校,其他机构对其研究的力量较弱,甚至从未参与研究。因此,发展心理学研究力量的局限性对其在教育改革的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阻碍。第二,研究设计与方法相对落后。我国研究者在进行发展心理学研究时所采用的研究设计多为横断研究,只有少数高校和研究者采用了纵向追踪或聚合交叉的研究设计。此外,大部分研究者在进行数据收集时多采用传统的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方法,较少采用较为严格的实验法,从而导致已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理论不够深入,结果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第三,研究对象较为单一。在我国,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多为中小学生,而对大学生和成人群体的关注较为不足,这导致发展心理学研究结论在教学改革中的推广性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因此,需要加强对各个不同群体的学生进行研究,以提高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的适用性。

  2重理论而轻实践

  根据调查,我国部分院校在发展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视理论讲解,而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发展心理学的理论通常较为抽象,只有联系实际,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同时,只有将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与个体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够将发展心理学更准确地应用于教育中,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改革。

  3教学手段与内容较为滞后

  虽然部分院校已将发展心理学融入于教学改革之中,并且向学生传授发展心理学的知识,但对于发展心理学的开展依旧有些薄弱,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延续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教学过程较为枯燥,学生接受程度不高。此外,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较为滞后,难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2]。因此,这样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发展也产生了制约的作用,针对学生的教育也较为偏离实际,这违背了教育改革的发展目标。

  三、发展心理学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途径

  人类的复杂性,决定了个体发展研究的多学科性,其中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物遗传学等等。下面我们着重探讨如何将发展心理学研究更好地融入当前的教育改革中。

  1将发展心理学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之中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加强学生专业课程的教育时,需要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荣辱观等,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近二三十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结合本国国情和教学实际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之路。只有将发展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思想道德教育之中,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规律、接受能力和心理需求设置教学方案,能使思想道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真正推动个人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795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