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论文(5)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六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论文

  1.前言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对课程设置的研究和改革。优化体育课程设置,必须确定“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实际、实效、实用出发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体质,注重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以强身育人为目标,力求贴近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成都8所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其中学校有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大学、四川旅游学院、成都纺专、西华大学、成都工业学院、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与本研究有关的大量文献和相关书籍。

  2.2.2专家访谈法

  通过网络、电话及亲自走访部分高校的一些有着多年教学实践的体育教师和专家、相关专业的学者,将资深学者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思想汇聚一起进行综合分析,了解他们对现今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现状的看法和建议。

  2.2.3问卷调查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其中学生问卷发放500份,回收437份,回收率为87.4%,教师问卷发放100份,回收96份,回收率为96.0%。

  2.2.4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3.结果与分析

  3.1课程开设情况

  调查显示,在大多数高校中,应引起高度重视的是很多高年级和研究生以上的学生都未开设体育课程,基本在二年级开设了选项课,在一年级开设选项课还较多,对病弱学生开设保健课有的学校还没重视。在被调查的学校中都反映,高年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明显减少,学生的身体形态、素质、技能等综合指标在高年级普遍有所下降,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常规型教学课仍是一、二年级最主要,最基本的课程类型,但是,目前仅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程是不够的,应进一步合理、有效、积极地开设高年级体育选修课程,尤其是还应重点关注高年级的自主型活动课和开放型综合课两种课型。自主型活动课中体能课、竞赛活动课,除了开专题讲座、进行技术辅导、考核测验外,主要由学生自主性活动、自学自练、组织训练比赛、观摩交流。开放型综合课中的俱乐部制教学课既不同于传统的常规型教学课,也不同于自主型活动课,其在教学管理上是开放的,在组织教学的形式、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等方面是综合的。这种课程类型是普通高校今后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一种受学生欢迎、很有发展前途的课程类型。

  3.2公共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情况

  各学校体育课程由于师资人数、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条件、以及学生对一些课程内容的爱好程度与课程设置差异较大,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很难统一。从调查结果来看,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网球为各高校必修项目。其它项目设置有所不同,传统项目田径、武术受到了一定的冷落。新兴项目还较少学校开,不过已有学校起着带头作用,例如定向运动、轮滑、跆拳道等项目在部分高校也逐渐兴起。

  3.3学生对体育课程项目选择数量的意向调查

  在大学期间学习几个体育项目比较合适?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倾向于每学期一选,可选择一个主项,一个副项,即大部分学生四个学期倾向4次选择项目。而四个学期选1--2项的只占14.2%。不过有的学生也会因为喜欢一两个项目,多次都重复的选自己喜爱的项目,以便提高巩固,达到真正的掌握。常规的提法是,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方法。然而,从坚持锻炼的角度来看,这种提法有不足之处。一是忽略了学生生理方面的变化,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而且锻炼手段也有所不同;二是忽视了生活环境对锻炼的影响,不同项目有着不一样的条件要求,足球需要很多人才能一起锻炼,而乒乓球可能2个人就能一起锻炼,而且受场地限制也不一样,这些都是很大的影响因素。另外,大学生体育兴趣特点也与中小学生有很大的区别,中小学生兴趣较为广泛、不稳定,对未接触的项目都有一种好奇新鲜感,时而喜欢这样,不久可能又喜欢上其他项目了,而大学生渐渐地对许多体育项目都有所认识,就会选择性的喜欢一些项目,并集中发展它们。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从生理、心理的变化,影响着对事物的兴趣的变化。所以,在体育教学中,除了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增强身心健康,培养一些必备的体育技能外,在教学单元、时数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为着眼点,使学生多学习掌握一些健康知识和健身方法。大学生在课程内容和项目的选择上应当有所扩展,并且有深入学习的必要。

4.结论与建议

  4.1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学校校情的课程设置模式

  4.2积极改善体育课程设置

  4.2.1合理进行体育课程的设置,将其设置得更具有灵活性,并积极、有效地开设好高年级体育选修课程;

  4.2.2以学生为本,建立以健康体育为主线,素质教育为根本的课程体系;

  4.2.3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及专业特点,结合大纲,选编好实用、新颖的教材;

  4.2.4更新教学内容,并拓宽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并增设自己学校特色课程内容;

  4.4.5明确当前教学任务,并积极抓好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向多视角全民健身转化。

  第七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论文

  1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高校作为培养人的重要场所,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校有义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或思想,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总结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起到教育指引的作用:高校体育以健体育人为主要目标,通过在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具体包括体育的价值、情感、理想、物质条件、制度、道德等,以起到规范学生行为、引导其思想、塑造其现代意识、磨炼其意志力的作用。同时,通过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起到娱乐调节的作用:体育活动具有娱乐性的特点,高校体育教学也以实践活动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因此,公共体育课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调节学生的紧张情绪,增添生活情趣,调剂单调的学习生活等。若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内容,会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提高组织活动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艺术欣赏能力、文化素养等,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3)起到激励凝聚的作用:竞技性是体育运动的一大特征,体育竞赛中必然会有胜败之分,而胜败直接关乎个人、团体、学校的荣辱,这就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尽最大的努力去拼搏、去挑战、去创新、去竞争。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并激励其倾尽全力挑战自己的极限,提高其责任意识。

2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建议

  2.1教师自身注重人文素质修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其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若体育教师仅在课上教会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灵魂、思想、智慧等方面的培养和引导,即忽视了行为训练、意志锻炼、情感体验等,就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因此,教师应首先注重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这是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塑造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知识渊博、情感丰富、品质优秀、行为规范的个人形象,通过高尚的人格魅力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并影响和感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例如,教师可把教学的过程看作是与学生一起发现真理、一起进步成长的过程,改变以往知识传授者的姿态,而以研究的态度从事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发言,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可就某一观点进行争辩,使其懂得放弃和坚持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改正错误、互相尊重、谨慎谦虚的人文精神。

  2.2加强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的体育文化也是从传统的文化中发展而来的,带有明显的传统文化烙印。我国的传统文化蕴涵浓厚的人文精神色彩,如重视礼仪廉耻教育,注重人文修养、道德标准等,这些都与人生境界、人格理想等紧密相连。因此,加强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同样非常重要。例如,太极拳是我国古代就流传下来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和文化素养。进行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关键在于古为今用、取其精华,使用陶冶的教育方式,将体育教学和人文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使传统体育文化中所包含的精华理念转化为理想人格的目的[2]。

  2.3教学理念的创新

  要想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目标,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必然的选择。因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着眼于塑造理想人格、发展独立自主意识的一种全新的教育观。这种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力、理想、情感等方面,有助于学生找到和明确人生理想与目标,完善人格发展,以崭新的形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新教学理念,改变以往以提高学生体育技能为主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内在品质。

  2.4注重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

  受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如今的大学生很多都存在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等现象,其心智表现很不成熟。因此,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应十分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使其能够成为拥有良好道德品行的人,培养其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懂得团结协作、坚持不懈等品格。例如,体育教师在进行足球教学时,应强调团结协作和集体荣誉的重要性,通过灌输这些思想使学生明白足球场并非个人的秀场,而是体现一个团队整体实力和魅力的舞台。另外,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可使其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所谓科学道德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即不弄虚作假、尊重他人、尊重事实、敢于面对错误或坚持真理的一种态度;二是正确对待科技成果社会功效的态度,即教育学生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3]。这些品质都需要经过精心的培育才能形成。因此,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各种细节融入人格教育的内容,以健全学生的人格。例如,对青年人来说,榜样具有无穷的力量,体育教师可在教学中宣传有关体育明星的事迹,引导学生找寻到真、善、美的真谛,从而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科学道德,以激发学生奋起拼搏的精神。

  2.5注重开展体育精神教育

  体育运动作为人类创造出来的文化财富,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运动中所蕴涵的体育精神也由此形成,这种精神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均至关重要。目前,竞技类的体育比赛对全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内涵更加丰富、外延也更加宽广。体育比赛所蕴涵的意义已超过比赛本身,成为一种时代精神,其中蕴涵着诸多的人生哲理。因此,体育教师应十分注重开展体育精神教育,这里的体育精神主要是指“奥林匹克精神”,这是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宣讲奥林匹克精神,包括讲解体育运动的宗旨、真谛等。通过体育精神教育纠正不正当的竞争观念,启发学生敢于拼搏、正确对待他人、客观定位自己。

3小结

  综上所述,将人文精神教育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为此,教师应十分重视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并首先从自身做起,注重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通过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创新教学理念,进行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体育精神教育、人格教育等,也是融入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学校和教师应共同营造出有浓郁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论文七篇】相关文章:

1.高校公共体育可行性教学论文范文

2.试析高校公共体育课应加强体育理论教学论文

3.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论文范本

4.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5.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6.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论文推荐

7.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论文

8.试议高校体育分层式教学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967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