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论工程科技人才的知识技能态度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3.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工程科技人才知识面狭窄。我国工程教育专业的教学与课程结构未能根据科技跨学科,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做出适时的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严重落后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主要问题是专业科目的分类与市场脱节,专业限制比较严格,学生跨专业选择比较困难,同时教师知识的更新较慢,导致学生接受的不是最新的知识,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创新意识较差。缺乏适应“新工业革命”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相关课程如社会、法律、市场营销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课程。不能适应“新工业革命”的发展,缺乏系统性和灵活性。

  (2)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整体质量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实践能力不足。我国工程教育到目前为止仍旧依赖于科学教育,或将其视同科学教育,亦或是把工程教育看作是科学教育的附属形式。在整个工程教育体系中,其学术性及理论性内容在不断增加,而实践活动正在不断缺失,甚至达到了非常严重的状态,技术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内容正在被削弱以至于被忽视。培养出的人才与我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需求以及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并不能匹配。更多的学校注重的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技术人才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工程技术人才的严重短缺,同时也加重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这种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工程科技人才的严重短缺也影响了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

  我国高等工科院校与工业企业缺乏联系,而同时高等工科院校培养人才更加注重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教育,这就导致工业企业更加不愿与为在校工程科技人才提供实际机会和见习场所,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也很难有显著的提高。工程科技人才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双方均应承担责任,需要双方密切合作。

  教师缺乏实际经验导致工程科技人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目前我国高校选拔教师队伍基本是来自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大部分工科教师没有从事工程实践的经历。尽管现在我国很多学校开始认识到教师在相应的企业兼职更有利于实践教学,但是学校的管理部门还是担心若将高校教师在企业兼职合法化会导致管理混乱,所以学校还是愿意教师在学校专心搞科研。

  (3)创新教育的不足导致当下工程科技人才创新意识不强。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培养方案上要求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如何考核都有明确的表述,但是有关学生的创新教育提高的表述却非常模糊。学生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就记什么,教师传授的内容局限于课本和教学参考书,而不是从根本和实际上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习惯于把现有的、已成为固定模式的知识讲授给学生,注重的是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记住了多少知识,考试的时候能答出来多少内容而没有认识到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共性培养,总想把学生培养的同样优秀,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那本该具有的独特性,那些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总是被看成是异类。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统一要求统一管理,但与此同时也毁掉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创新教育。

  高等学校已经开始认识到创新教育的不足严重影响到了工程科技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工程科技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已经给予重视,但迫于传统教育根深蒂固,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是各类高校共同面对的难题和挑战。

4.工程科技人才知识、技能、态度的培养

  (1)教师角色的转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学习的技能。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识,传授用于使用和连接的重要概念,向学生提供所学专业的知识支柱。教师的多元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适当引进在企业中工作的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选送一定比例的教师去公司企业实习,这样教师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更有利于向学生传授工程知识。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从新生入学起,高校应有计划地加强学生对本专业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开展职业前瞻教育,增强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热爱,搭建自由交流的学术平台,营造开放的学习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技术性强,有责任感,对社会负责的大学精神。

  (2)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工程研究院所拥有各工程学科的专家学者,工程实践硬件设备也较好,并且承担了大量科学研究项目,接触最前沿的研究项目与知识,应该发挥其在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作用,政府应该起到协调学校与研究所之间对接的桥梁作用,对涉及到的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给予必要的支持。

  切实推进产学研多元化合作,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产学研合作。产学研的实质就是合作教育,即加强教育界与产业界的合作,一方面大学做好工程人才的基础培养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提供实践场地,促进人才将理论成果转化成市场需要的产品,企业获得最大利益,高校培养的人才又具有输出通道,达到良性循环。因此对于大学,企业,科研院所来说,应该共同合作提供工程实践训练基地,校企合作研究室等合作平台。

5.结论

  面对我国“新工业革命”所需人才与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需要树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教育理念,切实研究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旨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于国家“新工业革命”需要的高等工程科技人才。

【论工程科技人才的知识技能态度论文】相关文章:

1.论纽曼的知识观解读论文

2.女性科技人才的培育论文

3.论培养科技人才队伍促进科学发展论文

4.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特征与培养途径论文

5.论江汉油田职工队伍技能素质的深化提升论文

6.论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论文

7.论析音乐理论与技能的平衡发展的论文

8.以平等态度对待朋友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8092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