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辩论式研讨课的研究与教学应用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辩论式研讨课的研究与教学应用论文

  研讨课是小班化的通过专题讨论而进行的课程教学方式。通常研讨课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写作、演示和辩论,其特点是不再以讲授为主,而是实施研讨课教学方式。当强调教师把课程交给学生时,一些新生研讨课直接把过去的教师主导课程转换为学生主导型研讨课,学生像走马灯一样轮流上台进行课件演示。这种翻转课堂的做法初步实现了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换,但没有最大化地利用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时间。

  教师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可鼓励学生相互理解和同时参与。然而,由于个别学生过于自信而滔滔不绝,可能会限制某些学生的参与。针对如何设计一个参与度高的研讨课这个问题,笔者设计并实施了一种分组讨论与全班辩论的研讨课教学模式。

  一、辩论式研讨课的教案设计

  为培养学生的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笔者在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发动机研制概论课程中采用了这种辩论式研讨课。该课作为面向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通识核心课,为学生初步了解航空发动机复杂产品研制过程,从宏观上了解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目标、周期长的航空发动机研制过程,掌握航空发动机研发流程中必要的知识奠定了基础。设计好一堂辩论式研讨课,并尽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辩论式研讨课是具有辩论赛特征的研讨课,需要设计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题目,划为正反双方两个讨论组群。设计的题目通常是涉及人文类、多领域或系统性多学科知识的课程,是有多目标等多种观点类型的讨论题。研讨课通常应安排在课程即将结束阶段,其研讨主题涉及的相关知识点都已讲授过,研讨题目要当堂布置,当堂进行研讨和辩论。辩论式研讨课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分组讨论,第二阶段正反双方进行辩论。第一阶段,两个组群的划分原则是把学生随机分组,按照3 人一个小组分为正方或反方,双方各有相同的小组数。可根据教室的布局,将正反双方分别划分在教室的左右两个区域。例如,对36 人的小班进行分组,3人一组,36 人共分为12 小组,正反双方各6 个小组。通常3~5 人一个小组较为理想,增加人数会使小组讨论不够充分,减少人数则会降低讨论的水平。不建议将同宿舍熟悉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小组,最好是男女搭配,这可以促进学生间交流的机会,同时增强团队意识。

  讨论活动开始每小组先在各自的白纸上写观点,10分钟后将各自标有组别的记录纸依次传递给下一组,即正方A1 组传递给A2 组,A2 组传递给A3 组,……最后A6 组传递给A1 组;反方B 组也在本组群内进行依次传递。在拿到上一组的记录纸后各小组成员要进行学习讨论,下一组可以在上一组观点的`基础上补充新观点。之后每隔5 分钟将记录纸传递到下一组轮换,进行观点补充,直至本组群内轮换回自己最初的记录纸,并进行归纳总结完善。

  第二阶段,正反双方各派代表上台陈述各自的观点和论据,之后学生可自由发言补充或反驳对方观点。这样设计,课堂氛围会十分活跃。通过激烈的辩论,双方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同时学会了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师进行点评综述,并在肯定学生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围绕本门课的相关知识进行概括总结。

  二、辩论式研讨课的教学实施

  在新生研讨课发动机研制概论课程中,笔者实施了一节辩论式研讨课,按照辩论式研讨课的要求,设计了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题目“造发动机不如买发动机”。研讨内容涉及发动机研制的有关概念和知识点,正反双方学生组可从多视角论述发动机的研制问题。第一阶段,把选修的42 名学生分为两个组群,按照3 人一个小组分为正方和反方各7 个小组。讨论活动开始,各小组成员在各自的白纸上写观点。由于涉及航空发动机研制阶段的复杂性,学生所罗列的观点涉及发动机研制的多个领域,形成了图1 所示的围绕发动机研制的逻辑关系图。

  第二阶段,正反双方各派代表上台陈述各自的观点和论据,如表1 所示。之后学生可自由发言补充或反驳对方观点。经过前期对辩论题的思考,学生们发言十分踊跃。通过激烈的辩论,正反双方学生不仅能从不同视角来看待问题,还学会了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师进行点评综述,肯定学生分析问题的各种观点,并围绕本门课的相关知识进行概括总结。过去,学生只能从技术角度谈论国产发动机落后的原因,只能从材料问题、工艺落后、加工能力差等方面去议论这个话题;现在,学生学会了从需求分析入手,从经济发展、技术难度和需求、军事意义、政治和国家意识、研发周期等方面,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不仅视野扩大了,还坚定了发展国产航空发动机的自信心,增强了航空情结,提高了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教案设计要求教师围绕着发动机研制所需的知识体系进行研讨。答疑解惑是教师的职责,但通过研讨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变,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

  三、教学效果分析

  通常辩论式研讨课安排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因为其必须以前阶段的知识传授为基础,其教案设计与前期教学内容是一脉相承的,从教学内容到教学目标是贯彻始终的。涉及人文类和系统性多学科知识的课程更适合采用辩论式研讨课,也更能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思辨能力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重要内涵的两个方面,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培养。

  大学的课程要使大学生从高中的被动学习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变,从记忆知识向解决问题转变。高考作为大规模考试的一种形式,不得不采用以客观题为主的考试模式,从而使学生形成了任何问题都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思维模式。大学教学要转变教学方式,要更多地设计开放式的问题,采用多种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发动机研制概论课中成功地采用了辩论式研讨课之后,笔者又在面向大四学生开设的航空发动机维修性工程课程和面向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维修性设计课程中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辩论讨论的题目是“发动机性能达标比发动机维修性设计更重要”。同样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分享观点,学生参与度百分百,思辨积极主动。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好的教案设计需要

  做到如下几点:

  1.设计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题目。引导学生把相关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增强研讨性和互动性,增强学生参与度。

  2.以提升思辨能力为目标。把航空发动机设计中的一些典型案例作为研讨内容,做到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为出发点,以提高主动获取系统知识的能力和思辨能力为落脚点。

  3.以培养素质为核心。通过课堂辩论式研讨课等途径,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逻辑分析能力和表述能力。通过教师进行点评,以提升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手段、方法和能力。

  四、结语

  辩论式研讨课可以培养大学生运用系统知识的能力和思辨能力,使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向研究型教学方法转变,使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研讨课的主题需围绕课程大纲内容来设置,是相关知识的系统性扩展,促使学生掌握和深化相关知识的作用。辩论课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研讨课就是要点燃大学生心中渴望知识的明灯,同时也要激起大学生挑战难度的欲望和雄心。

【辩论式研讨课的研究与教学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1.装备概论课程导学研讨模式应用研究论文

2.研讨式教学在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应用论文

3.精确软件开发研讨及应用论文

4.有关微课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应用的论文

5.物联网智能网闸的研究与应用论文

6.引导式带教法在内科学见习课的应用论文

7.德育教学的研究论文

8.Proteus在电子实践教学课程中应用的研究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9795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