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家庭教育的相关论文(3)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六、性教育缺乏

  中国的传统是把与性有关的内容都视为洪水猛兽,希望孩子在纯洁的氛围里长大,然而,事与愿违,在生活中与性有关的东西无处不在。 于是,很多家长在努力屏蔽这些内容,即使是开明的家长,也只是逐渐给孩子渗透一些与生殖有关的性知识,以避免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 近来,各大媒体爆料的性侵案件激起公众愤怒的同时,也让学校和家长警醒,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致命的盲区,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势在必行。

  遗憾的是当前学龄期孩子的家长对性知识的了解基本上是在无师自通的情况下获得的,在他们青春期到来的时候,父母教给他们性知识通常是“性都是丑恶、肮脏的、危险的”,很多人对性的了解来自于“毛片”、“手抄本”或者是一点点生理卫生知识,对于如何对孩子讲解这些东西感到无比困惑,也张不开嘴。 事实上,性教育有着极为丰富的教育内容,性知识不仅仅包含男性和女性在解剖生理上的差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的各种生理现象,而且还有相关的性礼仪、性心理、性道德、性安全以及与生育、疾病预防有关的知识内容,这些内容既与安全有关,也和孩子们长大以后的婚恋生活质量有关,一个对性充满罪恶感和肮脏感的家长不太可能教会孩子礼貌地对待异性。 所以,就目前看来,首先要接受相关性教育的可能是家长,家庭教。育“既要教孩子眉高眼低 ,也要教孩子眉来眼去”,才能让孩子在成年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处理两性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差异,更好地对待两性关系,给对方带来更多美好的生活体验。

  现在,国外对孩子实施性教育的各种理念和方法逐渐影响到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多学校开始开设相关课程教给孩子必要的知识,比如在小学德育课有“护蛋”课程,通过让孩子小心看护“蛋宝宝”,体会家长照料孩子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辛苦;美国允许孩子把电子娃娃带在身边,以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影视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情人节时身着正装的小男孩去给小女生送花或者巧克力,教孩子礼貌地表达爱意,把与两性交往有关的内容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中。 这种镜头告诉我们,不是戴上领结就变成了绅士,风度翩翩的绅士也是从小就开始训练和学习的,就这些教育内容和方法都非常值得中国的家长学习和借鉴。 毕竟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的内容远比分数更重要。

  七、家长缺乏学习和反思的意识

  尽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很多变化,家庭教育知识也在不断丰富、不断变化中,但绝大多数家长的教育理念仍然是复制父辈们的传统教育方式,绝大多数的年轻父母原本对教育孩子一无所知,孩子的出生一下子让他们变成了全知全能,并有权利评判一切的家长,只凭借本能的关爱或者是出于责任感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事实上,教育孩子是一个非常需要知识和智慧的工作,需要父母有开放的胸怀,不断地去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具体的教育技术,就现阶段来说,家庭教育与其说是如何教育孩子,还不如说是如何让父母变得更称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没有研究过教育学基本知识的青年公民,不应当有成立家庭的权利。 ”欧美国家男女青年领结婚证前要培训,取得资格认证后才发给结婚证书;妻子怀孕后,准父母则更要进一步培训,让生孩子、教育孩子成为胸有成竹的事情。 在我国,婚姻的门槛只有年龄的限制,很多准父母怀孕后第一时间考虑不是自己将如何承担父母的责任,而是让谁来照顾自己和未出世的宝宝。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得到各种各样的营养,这些养分的提供者,首先来自于家庭和父母,所有孩子身上发生的问题,其根源都是父母的教育理念或者是教育行为出现了问题,矫正这些问题的关键依然是父母。 很多急于求成又望子成龙的父母,在面对孩子问题的时候,只是一味强调孩子的问题,对自身的问题视而不见。 当我们质问孩子为什么总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同样问一声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又称职的父母? 也许,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孩子幸运地遇到优秀父母。

  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同时也与夫妻双方家庭生活的幸福感紧密相连,家长们需要对目前家庭教育中的中国特色有所思考,妥善处理事业与家庭的矛盾,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努力提高实施家庭教育的水平,给孩子一个灿烂的未来,也给自己创造幸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李径宇.隔代之间隔着什么[N].新闻周刊,2004-06-14.

  [2]李亮亮.欧洲四国家庭友好政策及效应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1):91-95.

  [3]徐伟.职业女性走出家庭教育困境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4,(4):64-65.

  [4]孙云晓,李文道.好好做父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5]李燕,黄淑华,张筱叶,等.父亲参与及其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5):20-25.

  [6]王向贤.社会政策如何构建父职? ———对瑞典、美国和中国的比较[J].妇女研究论丛,2014,(2):51-56.

  [7]罗良,吴艺方,韦唯.高质量父母教育卷入的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4-61.

  [8]王建.家教和学校教育:走不出的恶性循环[J].基础教育研究,2005,(10):10-11.

【家庭教育的相关论文】相关文章:

1.学前教育的相关论文

2.幼儿教育的相关论文

3.有关家庭教育的论文

4.小学家庭教育的论文

5.家庭教育的缺失论文

6.当前家庭教育的特点论文

7.家庭教育相关论文

8.家庭教育的感言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9951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