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1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在近20多年中,中国的企业在飞速的发展的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随着李*强总理正式提出了互联网+的模式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更是深入到中国的每一个企业家的骨子里。可以说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是很不幸的是,很多集团型的企业由于点多面广,组织架构庞大,在信息化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进行整体的战略布局,形成了各种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孤岛,没有形成有效的信息链。这是目前很多集团型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之一。造成该困境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这些:

  (1)企业的领导对信息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次思路上并不完全成熟。

  (2)企业内系统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没有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

  (3)企业内各个系统独立运行,存在各个信息孤岛。

  (4)企业内部外部的数据之间无法有效的交互,存在重复输入的现象。

  (5)系统中的功能有待完善,定制能力较差,难以满足集团的战略变化。

  (6)企业没有专业的IT团队,难以支撑集团的战略发展。

2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是非常必要的,首先需要明确集团信息化建设所包含的内容,一般来说可分为IT管理、IT研发、IT运维等。而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就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明确整体的系统的框架,能贯穿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单证流、结算流。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形成产品差异、服务差异、以及品牌差异,从而形成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1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2)实现管理模式转型,打造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实现业务、财务、结算、管理等多方面的无缝衔接。

  (4)利用好信息技术,可以使得企业更扁平化,才能从容应对市场的变化。

  (5)只有依托于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才能拥抱互联网+。

  2.2信息化建设主要涉及的方面

  2.2.1信息系统的建设针对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通过自主研发或者采购外部的软件产品和服务等方式来开展。系统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的部分。

  2.2.2IT管理主要涉及到企业上网行为管理、机房管理、软件采购、硬件采购等。需要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IT管理的高效和有序。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管理或者外包管理等模式。

  2.2.3IT运维日常的桌面维护、软件安装、机房巡检、病毒防治、系统升级等。

3集团型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几种方式

  目前主流的几种方式:内部自建模式、外部采购模式、混合模式。一般来说集团型企业的业务、结算、管控等方面都存在很强的个性化要求,不管采用什么模式来实现最终都要充分考虑自身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要兼顾灵活性,因为需求的变化速度会远远地超过我们的预期。

  3.1内部自建模式

  内部自建模式主要是指企业拥有自己的IT团队,对于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化系统都由自己的IT团队自主进行需求调研、系统设计、系统研发、系统测试、系统上线、系统升级等工作。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系统个性化程度强,更新、维护、升级改进的响应程度较高;但是也存在弊端,就是成本较大,同时开发周期也较长。

  3.2外部采购模式

  外部采购模式主要是指企业所需要的信息系统通过采购外部软件产品的模式。接口以及二次开发的需求也同样由软件供应商提供。人员外包、项目外包都属于这类模式的范畴。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系统使用成本相对较低,上线实施周期短;同样也存在弊端,个性化程度不高,更新、维护、升级、改进的响应度不够。

  3.3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主要是指企业所需要的信息系统部分通过采购外部的软件产品,部分采用自主研发的方式。这种模式既考虑到了系统的个性化,同时又能兼顾系统的灵活性,可以很好的对系统的更新、维护、升级、改进作出响应。

4集团型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具体实施步骤

  4.1对现有系统建设的整体规划

  由于目前大部分的集团型企业内各个系统已经存在多年,并已经正常运行。建议采取分阶段、分步骤的对现有系统进行整合。整合的同时要对业务、数据、流程等方面进行整体的战略布局。

  4.1.1整体规划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考量的原则,全面考虑业务流、信息流、单证流、资金流、结算流的深度融合,要能具备界面整合、数据整合、业务整合等能力。

  (2)全面集成原则,既要支持逻辑集成,也要支持物理集成。

  (3)生态圈原则,系统的整合平台不能成为第N+1个系统。

  (4)规范化原则,规范各个应用系统数据。

  (5)标准化原则,实现代码标准化,业务模型标准化,数据建模标准化。

  (6)平台化原则,采用主流的平台技术,确保开放性和可靠性。

  (7)流程化原则,采用工作流引擎技术,做到可自由的拆分与组装。

  4.1.2系统规划的步骤

  (1)近期目标。A、对企业主要的核心系统如业务、财务系统进行改进和整合B、建立企业的管理分析平台、数据挖掘系统,实现包括业务、财务等方面的各类分析报表,并对企业的业务财务数据进行有效分析。

  (2)远期目标。A、根据企业战略发展以及应用实际需要出发,将现有系统以及今后发展可能需要应用到的系统进行规划,并且系统与系统之间,要能够实现数据的有效交互。B、对企业内各类应用系统进行评估,对一些不利与企业集团化发展的系统,考虑是否需要改进或者更换。

  4.1.3主流的架构模式

  (1)企业服务总线模式。ESB被称为企业服务总线。ESB技术在传统中间件技术与WebService、XML等技术相结合之后的产物。它实现了系统间最底层的连接中枢,是搭建企业系统整体架构的必要部件之一。它颠覆了以前的软件架构体系,和传统中间件产品相比,它的解决方案性价比更优,并且ESB还消除了异构系统之间存在的技术差异,让不同类型的应用服务器之间可以互相协同,在不同的服务之间实现了整合。就功能角度而言,它提供了事件驱动和文档导向的处理模式,可以实现复杂的数据交互,同时它内置了许多标准接口可供用户调用。国内很多ERP厂商都提供此类型的产品,如金蝶的ESB和中创的'INFORS产品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9976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