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我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探析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我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探析论文

  摘要:

  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正在成为推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在借鉴西方比较成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应联系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来构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西方;产业发展目标论

一、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西方对外直接投资微观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西方对外直接投资微观理论都是从企业的视角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的。总的来说,大致可以归为三个主要类别:

  1.优势论:从海默的垄断优势论到巴克利、卡森的内部化理论再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论,它们基本上都强调跨国投资要以具有一定的优势为前提,利用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手段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优势,本质上都是一种“优势利用论”。我们固然重视对外直接投资主体所要具有的固有优势,然而,我们更要重视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来创造、发扬和巩固我国在经济领域的既有优势。

  作者认为,跨国投资企业的优势具有动态性,即优势可以在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不仅是企业实现优势的活动,也是企业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求优势、发展壮大自己的活动。对于一国的企业而言,只要国外确实存在着可供自己利用的有利经营条件,而这种条件又是国内暂时没有或不易取得的,企业就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谋求这种优势。国际上许多知名的跨国公司,如丰田、可口可乐、雀巢等一开始都是在具有相对优势的情况下,通过跨国经营才成长壮大的。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获得发展的机会,使企业本身的规模和实力更为强大;目前我国规模较小的公司也同样可以走出去,获得和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实现从小到大的迅速成长,积累自己的优势。

  2.周期论:主要是指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作者认为,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固有的现象,虽然目前我国在很多领域的产品创新上还处于落后地位,但是也有很多产品已经居于领先水平。这样,以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手段来延缓这些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同样也是必要的。

  3.特色论:包括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论和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可以说,这两个理论的主要着眼点就是发展中国家。作者认为,虽然它们具有较强的片面性,但是却为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太高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一条独特的思路和一个外资利用的切入点。

(二)西方对外直接投资宏观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西方对外直接投资宏观理论主要是从产业或更高的视角来研究一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问题。

  1.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和坎特威尔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它们虽然分别着眼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问题,但是,研究的思路是十分值得借鉴的。作者认为,产业问题或者说产业的升级、发展问题确实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全球竞争力水平的重大经济问题;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必须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才能保证它的持久竞争力,对外直接投资无疑是一个国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正是沿着这一思路,作者在稍后提出了“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发展论”。

  2.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作者认为,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是典型的“线性阶段模型”,而我国作为一个转型期的发展中大国,有着复杂而独特的经济结构,这就注定了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在我国的运用将受到极大的限制。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使该理论难以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1)我国的发展实践与理论模型并不一致。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的重要前提是“富国的今天就是穷国的明天”。事实上,世界经济环境与各国国内经济条件的变化快速而复杂,尤其是很多国家内部的经济结构迥然不同,因此,用单一规律的发展阶段理论模式来套肯定是行不通的。

  (2)我国双重二元结构的特征与投资发展阶段的关系。我国作为一个地域宽广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技术水平高的现代工业部门与技术水平低的传统部门并存;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东部与经济发展较缓的西部地区并存。因此,虽然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技术水平和地区发达程度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如果用这一理论来衡量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还只能处于第二个发展阶段,但事实上,我国有部分产业、部门、企业和地区已经具有了一些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项目,尤其是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完全具备国际化经营、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

  虽然邓宁的这一理论低估了我国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对外直接投资(传统有人称之为“对外扩张”)能力总体上还是正相关的。正因为这样,我们更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会不断地跃上新的水平。

  3.阿。勃利兹诺伊利的过度资本积累论。这一理论打破了有人试图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内建立完整而有效的相对封闭的经济循环的幻想。由于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存在,现代经济部门由于迅速发展而过度累积的资本,不可能投入到产品相对过剩的传统部门来解决其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因此,即使这一结构难题仍然存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仍是必要的。

  4.诱发要素投资组合论。这一理论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潮流,认为资本可以在市场因素的作用下自由地流动,说明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为主观意志所左右的客观必然性,我们只有通过各种手段去调控和引导投资的流向。

二、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发展目标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

  发达国家现有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在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基础上进行的,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率先实现为各微观经济主体建立国际生产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我国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并不具备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先决条件或优势;相反,是要通过国际生产体系的建立,来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势将是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果,而不是其前提。这种特定的宏观经济背景,决定了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不应仅仅局限于微观经济主体自身经济收益的增长,同时还必须体现国家产业政策的客观要求,反映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即通过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来带动本国产业结构的重组和优化。

  其次,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本质上是资本过剩的产物或者说是资本输出的一种新形式,我们称之为“资本过剩型跨国投资”;而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开始的,不仅不存在资本过剩的问题,而且国内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对于“非资本过剩型跨国投资”来说,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业务,其意义已经超出了企业投资行为的范畴。或者说,单纯的投资微观经济收益已不能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合理的解释。因为只有在优化跨国投资产业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得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造成企业自身的利润增长,同时也通过技术传递和市场扩展来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改造,为推动国内产业素质的整体提高开辟新的有效途径。

  因此,作者认为,从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角度来看,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强化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把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我国提升和拓展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来利用。本文中,作者从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角度来阐述“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发展目标论”,并以此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30026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