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试谈区域核心竞争力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 要]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优势表现,主要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组成。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地区优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浙江省宁波市为例,着重分析了各县市(区)的核心竞争力,阐述了各自的核心竞争力状况及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并以宁波市核心竞争力较弱的象山县为重点剖析对象,提出其提升核心经济力的具体对策思路。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区域经济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全球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争相向最有效率的地方流动,哪里发展环境好,哪里竞争力强,发展就快,后劲就足,潜力就大,反之就会陷入被动甚至被淘汰。在这一背景下,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不在于今天已有什么,更重要的是明天会有什么,其先决条件就是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内外经济竞争与合作中占据主动,有效地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准确把握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理论来源于企业管理理论,是企业战略理论的前沿,最早由著名管理学家C·K·Prahala·GaryHamel提出来的,指出核心竞争力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后来延伸至地区、城市甚至是国家。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优势表现,是指区域所特有的,在资源利用、产品开发、生产、市场开拓及服务中,与其它地区相比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具有不易被其它地区所模仿或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其特点是:具有独特性,是其他地区所没有或程度不及的,在竞争中能获得较大的差别利益;具有充分的经济和市场价值,能够极大地满足经济和市场不断发展的要求;具有发展的长远性和持续性,就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能为区域经济带来持续发展的能力。区域核心竞争力有两个基本组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一)、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和资源有关,是指本地区在经济和生产发展中所独具的资源与有利条件。正如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说:“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里生产时所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里生产……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制造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我们最好就用我们有利的产业生产出来的物品的一部分来向他们购买。”李嘉图也指出:一个国家即使在各种生产方面处于成本劣势的条件下,也可通过生产相对成本劣势较小的商品出口换取成本劣势较大的商品,取得比较利益。比较优势对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贡献是造成了某种差异性,如资源成本方面的差异,形成特色产品等,从而能在竞争中获得较大的差别利益,它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特色力。

  一个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可以是:区位优势,如地处交通要道和枢纽,或沿海、沿边;自然资源优势,如区内蕴藏有大量矿藏资源,或丰富水能资源;社会资源优势,主要是指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区内已集聚的智力资源,或成为政治、经济、金融中心;混合型,即以上优势兼有。这些特色和优势或是天然禀赋,如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其他地区无法学习和转移;或是历史发展的长期积累,如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表现为时间的某种函数,其他地区在短期内很难追赶,因此都能带来较大的差别利益。尤其是天然禀赋的比较优势,一直都是区域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和资源利用有关,是指在竞争中相比于竞争对手的更强的能力与素质。麦克尔·波特的定义是:一国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即该国获得生产力高水平及持续提高生产力的能力。竞争优势是现代科学技术、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竞争发展的结果。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广泛应用,使知识成为推动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方面增强了国家和地区间的合作与联系,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竞争,并使技术优势成为竞争的主要基础;由此也使市场竞争出现了新的特征,即从以往的最终产品的竞争前移到了产品开发、甚至科学研究阶段,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具有了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些新的发展加上国际贸易的扩大,使资源和区位优势的作用相对减弱,而资源利用能力的作用不断上升。一个国家和地区在资源禀赋上可能是富有的,但有利的条件却不一定能形成优势竞争力。有的国家和地区虽然资源缺乏,但通过技术优势而对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如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等等,仍然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大量实践表明,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业能否创造出更高的生产力,并能持续地保持和发展这种生产力,而不仅仅是依赖比较优势,由此提出了竞争优势的概念。

  竞争优势强调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内生能力,特别是创新力。相对于比较优势,其在核心竞争力中地位也更重要。这主要是因为,由于交通、通讯技术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替代性资源的增多,基本要素(如土地、矿藏等)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下降,而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高级要素(如知识、人才、科研机构、信息网络等)的作用上升。同时,基本要素大都是天然禀赋,是既定的条件,高级要素则是社会的后天创造,这种创造主要依赖国家和地区的内生能力。因此,为了创造更多的高级要素,提升经济竞争力,发展内生能力就成为主要方面。另外,“内生”性还指出了创新力和竞争优势是主动有意识努力的结果,而不是自然存在的。这一方面意味着竞争优势的取得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另一方面也说明竞争优势并不是某一国家和地区所独占的,只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可去争取。

  竞争优势概念的提出,确实降低了比较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消除比较优势的存在,而是包含了后者。竞争优势的思想可一直追溯到德国古典经济学家弗·李斯特,他就强调了国家专有因素(如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后来从弗里曼和理查德·纳尔逊等人开始,都在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中对国家专有因素以及具体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给予了重视。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国家专有因素(包括比较优势)赋予一国经济竞争力及其发展以独特性,并影响着国家和地区创新活动的开展,因此具有极大的意义。然而竞争优势的概念相对于比较优势有了更多的发展,主要是它根据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趋势,突出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内生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内容也更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等多方面,实际上是一国和地区综合实力的反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30168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