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对强化中俄科技合作战略性安排探讨的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中俄科技合作虽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两国间巨大的潜力远未发挥出来,合作深度不够高,合作规模还不够大,运作方式也不够规范,双方科技合作的水平既与两国的大国地位和不断提升的战略关系不相适应,也不足以应对两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全球化、经济科技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则中俄两国目前都处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双方在观念、体制和管理上存在较大差异;二是双方战略性大项目偏少,在航天、航空、能源、水资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合作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三是双方缺少既懂对方语言又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在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中遇到不少困难。为此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强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框架下科技合作的战略性安排的建议。

  一、强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框架下科技合作的宏观战略安排

  (一)充分重视和提高俄罗斯在我国对外科技合作中的地位

  目前,国际技术流动高度集中在发达国家,国际市场70%的新技术产品由发达国家提供,发达国家及其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在国际科技合作中一般处于主动地位,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收益也较高。特别是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进入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路径依赖或自身技术能力的空心化。科技全球化及其所引起的国际科技结构的变化主要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与俄罗斯处于相对不利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科技合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我们一直将美国、日本、欧盟作为合作的国别重点。事实上,在与上述国家合作中,由于诸多壁垒的限制,我们并未引进世界一流技术;长此以往还可能导致我国的技术路径依赖,制约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独联体国家、美国、日本、欧盟和印度等国则加强了与俄罗斯的科技合作力度,并富有成效;日本、韩国等已纷纷抢占俄罗斯技术市场。有鉴于此,在今后的对外科技合作中,我们应充分重视和提高俄罗斯在我国对外科技合作中的地位。

  (二)制订符合中俄两国发展战略的科技合作中长期规划

  科学技术战略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十分重要,一方面因为实现科学技术的中心角色需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长期投资;另一方面,需要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管理稀缺的资源以实现最佳利用。中国提出2020年前建成创新型国家,俄罗斯提出实施国家创新战略,中俄两国在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上是趋同的,均将科技发展战略置于国家战略的核心地位。这种调整对于中俄两国都是一种客观的趋势。俄罗斯已出台了《俄罗斯联邦2010年前和未来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基本政策》、《俄罗斯联邦科学、工艺和技术优先发展方向》和《俄罗斯联邦关键技术清单》等科技发展规划;中国已制定国家中长期(2006-2020年)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这为两国发展科技合作明确了方向。为进一步扩大中俄科技合作,并不断促进合作效率的提高、合作内容的丰富、合作领域的拓宽、合作环境的改善和合作水平的提升,建议双方科技主管部门考虑制订两国中长期科技合作规划。

  (三)加强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合作以提高科技合作深度

  应将科技合作产业化作为推进中俄科技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途径。中俄正处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两国在发展航天、生物、信息和通信技术、核能和其他能源、新材料、化工、激光、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和军民两用技术等领域各有优势、互有需求。在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相对而言,俄方具有技术的优势,中方具有产业化的良好环境。中俄两国可以优势互补,并建立一套切实可行并且不断完善的合作运行机制。为了加强双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合作,建议充分利用现行的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加强科技合作分委员会、军技合作分委员会以及经贸合作分委员会和银行合作分委员会的横向联系和相互配合,形成高效、务实的合作协调机制。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设立科技合作风险基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

  (四)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双方科技合作中的深层次问题

  根据近年来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所提出的任务,近期科技合作的着力点主要是:充分利用双方高层会晤的机制,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两国科技合作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确定一批两国在战略领域进行合作的大项目;不断完善双边科技合作项目遴选和监督实施机制,加强在航天、核能和其他能源、动力、新材料、化工、生物、信息和通信技术等优先发展领域的合作;加强双方科研机构特别是国家重点科研院所之间的协作,支持建立和发展联合科研机构和实验室,加大科技人才交流力度;在双边合作过程中保护知识产权;协助两国有关组织和公司(企业)解决好在军转民技术、科技成果商品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合作方面出现的问题;大力扶持中俄“友谊”科技园和其他科技园的建设和运营,继续给予必要的财力、物力、法律方面的支持;鼓励和支持两国地区间发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五)互建或共建中俄科技园建设是加快推进双方科技合作重要战略举措

  “中俄科技园”相当于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园,其构成单元应该是实体,例如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合资合作企业、科技发展中心(国际技术中介机构)等,由目前分散在某个特定地区(如沈阳、长春等地)的构架单元整合建立,具有现实性与可操作性。其基本特征是面向目标市场,将推动、加速双方科技成果在中俄两国转化,产生经济效益作为根本出发点与着眼点。采用中俄“双园”模式。具体到我方的“科技园”,主要集合若干个与俄有合作项目的专业工程技术中心、产业开发基地和特色产业园(如AMT产业园、IC装备基地、光电子信息基地、海洋生物科技工业园等),依托中科院在东北地区,乃至包括北京、江浙沪一带在建或拟建的,包括与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建的产业园或科技园,关键在于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条件和基础。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成立中俄合资经营高技术企业并支持其就近入驻园区。同时在引进俄罗斯的人力、技术、无形资产、设备等强势资源时,注意考虑俄方的利益,互利互惠,实现双赢。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30390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