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国外信息发展用户的理论综述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 信息用户安全研究

  在用户信息安全问题研究中,主要包括用户信息安全意识、用户信息安全意识影响因素及用户信息安全行为等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普遍较低,这不仅存在于新手用户中,而且在一些高级计算机用户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信息安全意识缺陷。如S.M.Furnell[13]等对415个家庭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虽然表面上用户对自己的安全意识高度自信,并声称意识到了安全威胁,并使用了相关的安全保护措施,但深入调查表明在某些领域里用户安全知识和对安全的理解还是缺乏的。尽管新手用户中有许多尖锐的问题,但在一些高级计算机用户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信息安全意识缺陷。通过问卷调查,作者总结了一些阻碍用户采取信息安全的因素:非自己责任2%、没有阻碍工作8%、认为不重要2%、没有时间处理安全问题11%、安全包及服务太昂贵19%、不知道如何使用安全包13%、不知道需要保护我的计算机2%、不知道如何保护我的计算机16%、不理解计算机威胁11%、不知道计算机威胁11%等。JeffreyM.Stanton等[14]创建了一个与安全相关的终端用户行为二因素分类体系,利用该分类体系,对美国110个用户进行访问,收集了1167份调查问卷,对终端用户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创建密码和共享密码中,非恶意低技术知识者的密码保护意识不强,且在不同类型的组织中不同。实验进一步证明,良好的密码保护意识与培训、意识、监控和动机激发有关。Jr.,RonaldC.Do

  dge[15]评估了学生用户对电子邮件诈骗(emailphishing)的倾向。学生会向未授权用户泄露不应该泄露的信息,在打开附件时向病毒代码泄露自己的身份。

  在用户信息安全行为方面,EirikAlbrechtsen[16]通过对IT公司和银行用户的访谈,揭示了用户信息安全经验和他们在信息安全工作中的个人角色。研究结果表明:①用户被激发进行信息安全工作,但不知道如何实施个体安全策略;②高信息安全工作量在信息安全与其他功效之间存在利益冲突;③信息安全文献需求和普遍的安全意识对用户行为和意识没有太大影响。

3 信息用户满意度研究

  近十年来国外学者对信息用户满意度的研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用户对信息系统、网站的满意度。如Chorng-ShyongOng、Jung-YuLai[17]通过测量用户满意度,以反映知识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其运用的是一个由16个项目构成的测量工具,见下图2。

  (2)影响用户满意度的因素。FethiCalisir和FerahCalisir[18]通过对24家公司51位终端用户的调查分析,考察了影响终端用对ERP系统满意度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系统可学习性是影响终端用户对ERP系统满意度的决定因素。用户对系统易用性和系统能力的感知影响着用户对系统有用性的感知,而用户向导同时影响着用户对系统有用性的感知和用户对系统可学习性的认知。MoAdamMahmood等[19]于1986~1998年间,从九个变量角度(知觉有效性、易用性、用户期望、用户经验、用户技能、用户参与、组织支持、认知态度),对45位终端用户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用户参与度、用户对系统有用性的感知、用户经验、组织支持和用户态度与用户对信息技术、系统的满意度都有重要关系。这对于信息系统设计和用户培训都具有重要意义。

  (3)用户满意度评价工具与方法检验。RogerMcHaney[20]等将DollandTorkzadeh创建的终端用户计算机使用满意度评价工具(End-UserComputingSatisfaction(EUCS))应用于台湾具有代表性的商业软件应用程序中,342名被试者利用该工具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证明了该评价工具的信度、效度,从而说明管理人员或软件产品生产者可以应用该工具进行软件调查、技术调查等。还有一些研究者在EUCS工具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以使其更适用于自己所测评的系统。

4 信息用户行为及心理研究

  这一主题的研究主要探讨决定用户信息行为的态度、意向等,探讨用户信息搜索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不同职业类型、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用户的信息检索行为及心理。

  (1)信息用户态度、意向等。如Chittibabu和BrianJ[21]提出了用户偏好使用某一信息源的态度、意图模型,实验数据表明相对于信息中心和非正式信息源而言,中层管理者用户偏好使用地方管理信息系统。

  (2)信息搜索行为及影响因素。这一层次的内容主要研究用户信息检索行为中使用的信息检索策略,数字化检索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等。Fideletal.[22]于1999年提出了七种不同的信息搜索策略:①直觉扫描策略(intuitivescanning),包括使用超链接浏览信息,使用网页标签浏览信息;②分析型策略(analytical),即思考具体的检索任务以达成明确的检索术语;③经验型策略(empirical),即从以前的检索过程中学习应用规则和策略;④已知网站策略(knownsite),即直接进入已知的或猜测的网站;⑤相似性策略(similarity),检索与以前已经检索过的信息相似的信息;⑥集中搜索策略(focusedsearching),专门集中于指定的主题进行检索;⑦快捷灵活策略(swiftandflexible),迅速浏览网页,然后转移目标。

  DavidNicholas[23]等描述并解释了正在兴起的、重要的数字化信息搜索行为,本研究是通过五年的日志分析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当高比例的信息消费者只关注极少的信息或网页,相当多的用户不返回网站,或很少返回。特别是‘bouncers’用户,他们进入一个网站后又退出来,转向另一个网站,很少返回一个网站。从消极角度讲,这说明用户在网络中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时,由于网络内容的庞大、内容质量等,用户过分依赖于搜索引擎,过分信赖搜索引擎;用户缺乏信息检索培训,信息能力比较低;用户为提供的选择而困惑,而搜索引擎增强了这种困惑感。从积极角度讲,其可能是搜索引擎有效的检索结果,用户对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理解越来越强。用户很少返回网站,这是搜索结果太多的自然结果,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将导致用户广泛地搜索信息,但同时也是用户检索信息的优势。

  PaulL.Bowen[24]等调查分析了个体认知风格因素对管理者终端用户数据检索行为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感知个体依靠直觉构造的.检索式更准确。检索式的复杂度和个体学术能力也是用户提取信息成功的因素。

  (3)不同职业类型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特征。研究者主要探讨了医生、病人、环境工作者、技工、渔民、学术电子期刊用户(学者、研究者、教师)等不同职业类型用户的信息搜索行为。如HeatherL.O'Brien、SonyaSymons[25]通过调查学生、教授的信息行为及偏好,证明了受教育时间长度和所学专业影响一些学生的信息选择,而网络和同伴对教师、学生信息检索行为的影响也比较大。SusanaRomanosdeTiratel[26]分析到,尽管社会科学家在其出版文献中引用的书目类型文献要比期刊多,但他们喜好的最主要的信息源却是专业期刊。同时,社会科学家偏好使用母语文献,倾向于使用非正式文献,如在查询正式信息资料之前向同事咨询等。对于图书馆,与古典文学研究者相比,社会学家较少使用图书馆资源及目录工具。相反,他们依靠同事的推荐、期刊浏览,以及其他出版物的引用文献。

  (4)不同地区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特征。WooseobJeong[27]研究了在美国学习的韩国毕业生的日常信息检索行为(Everydaylifeinformationseeking(ELIS)),调查表明在典型的韩国学生中有两种异化心理机制:语言障碍和种族信仰。他们有限的英语水平妨碍了他们与美国社会的交互。韩国学生维护道德观念,抵制被美国社会同化。

  (5)不同年龄用户的信息检索行为特征。如DeniseE、SandraHughes-Hasac[28]研究发现,费城都市青少年在日常信息搜索行为中,偏好使用诸如电话、电视、计算机等电子媒体类型的信息资源。他们偏好以人为信息源,而一般不太使用图书馆资源。这启示信息工作者应该考虑青少年信息需求的特点,提供合理的信息服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30412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