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班讲课计划和反思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小班讲课计划和反思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并运用“弹、吹、拍、转”等动词完

  整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2、通过比较感知物体的软硬、空间变化等与声音的关系。

  3、喜欢动手制作音乐瓶子,体验声音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歌曲“小瓶子音乐会”的磁带。

  2、学具:每人1个透明、带密封盖的塑料小瓶,小盘12个,黄豆、石子、

  布块、纸团、花生、海绵各若干,小勺和漏斗4个,圆桌两个。 活动过程:

  一、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并运用“弹、吹、拍、转”等动词完整

  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1、老师出示一个空瓶子,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提问:听听老师手中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没有声音)

  怎样让小瓶子发出声音?请你来试一试吧。

  2、引导幼儿探索让空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

  请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教师注意观察并及

  时引导幼儿说出让小瓶发出声音的方法。

  3、引导幼儿分享操作经验

  (1)提问:“你是怎样让小瓶子就发出声音?”

  (2)鼓励幼儿用恰当的动词描述自己的发现。如 拍、敲、吹、扔、弹等。

  4、教师小结:小朋友发现了不同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用手拍瓶子、手

  指弹瓶子、用瓶子敲敲地面、把瓶子扔到地上等等,都会让瓶子发出声音。

  5、请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分二次探索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大胆表达自己的发

  现。

  二、制作“会唱歌的瓶子”,比较感知物体的软硬、空间变化等与声音的

  关系。

  1、出示材料,引发幼儿制作兴趣。

  提问: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礼物?(黄豆、石子、布块、纸团、花

  生、海绵)。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会唱歌小瓶子。

  2、提出要求,指导幼儿灌装材料:

  (1)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喜欢的材料装到瓶子里。

  (2)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把掉在外面的材料送回家。

  (3)装完后要扣紧盖。

  3、师幼分享自制的“会唱歌的小瓶”

  引导语:音乐会开始了,请小瓶子为大家唱歌。

  (1)听辨装有不同材料小瓶发出的声音,感知物体软硬与声音的关系

  提问:听听哪些瓶子会唱歌,里面装的是什么材料?

  没有唱歌的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小结:瓶子里装上豆子、石子、花生等硬东西会发出声音。

  (2)听辨装满瓶和半瓶豆子的小瓶发出声音,感知容量与声音的关系。

  提问:两个瓶子都装着豆子,为什么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有什么办法让声音小的豆瓶子唱出响亮的歌声?(请装满瓶的幼儿

  倒出一半豆子,进行验证)

  (3)小结:装得太满,小豆子没有地方跳舞,就发不出声音。

  4、分享装豆子的`好方法

  (1)提问:用什么办法装豆子比较快?

  (2)请个别幼儿演示装豆子的办法,鼓励幼儿使用工具

  5、指导幼儿运用分享经验制作第二个“会唱歌的瓶子”。

  三、演奏会唱歌的小瓶子,体验探究声音的乐趣。

  引导幼儿边用瓶子打击节奏,边与老师唱问答歌《小瓶子音乐会》。

  如:(师)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

  (幼)有有有!

  四、活动延伸

  在益智区里提供不同的材料,请幼儿继续感受声音的变化。

  一、 设计此活动的意图

  小班幼儿对各种声音充满好奇,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探索声

  音的产生、音色声响与材料的关系,大胆表达自己的探索发现是此次

  活动的主旨。活动中,教师以“小瓶子”为探究的载体,引导幼儿探

  索让小瓶子发出声音的办法,来感知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学习用 “弹、

  吹、拍、转、扔、敲”等动词,表达自己让瓶子发声的方法。教师提

  供了“石子、海绵、布头、纸团、豆子、花生”等多种材料让幼儿自

  主选择,尝试制作“会唱歌瓶子”。通过有趣的 “小瓶子音乐会”的

  游戏,引导幼儿操作、听辨小瓶子发出的声音,在比较中感知物体的

  软硬、空间变化等与声音的关系。 活动的设计组织遵循小班幼儿的

  学习特点,将科学探究融入有趣的拟人化情境,给与幼儿充分的动手

  操作的机会,让幼儿探究发现在前,及时观察、分享、提升幼儿探索

  的经验,鼓励幼儿同伴间相互学习,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究分享中获得

  粗浅的科学经验。

  二、 关于活动目标

  (一) 目标包含要素及目标表述优点

  1.根据目标表述,可以看出该目标所包含的要素有:认知目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以及技能目标。

  2.目标表述优点:首先该目标是从幼儿角度提出的,并且在表述

  上体现了统一性。其次,从教育活动目标整合性来看,该目标既包含有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也有技能目标,符合幼儿发展的统整性理念。再者该目标遵循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幼儿实际发展,体现了其针对性。总之,该目标的表述方式比较具体,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可测性。

  (二) 目标来源与依据

  目标来源于此次活动的设计意图,目标的确立则是依据《幼儿园

  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纲要》指出,要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指南》也指出,3-4岁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三、 对活动准备的分析

  此次活动准备充分,在材料准备方面,教师提供了“石子、

  海绵、布头、纸团、豆子、花生”等多种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

  而在经验准备方面,空瓶子来源于生活,所以对于幼儿来说听瓶

  子发出声音并不陌生。

  四、 对活动过程的分析

  (一) 分别从教师、幼儿层面来看

  1. 从教师层面来看

  活动中,教师以“小瓶子”为探究的载体,引导幼儿探索让

  小瓶子发出声音的办法。教师提供了“石子、海绵、布头、纸团、

  豆子、花生”等多种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尝试制作“会唱歌瓶

  子”。这充分体现教师尊重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活动

  的设计组织遵循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将科学探究融入有趣的拟

  人化情境,给与幼儿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探究发现在

  前,及时观察、分享、提升幼儿探索的经验,鼓励幼儿同伴间相

  互学习。另外,教师在提问时采用的是启发式方法,具有适宜性

  和有效性

  2.从幼儿层面来看

  首先从幼儿对教育活动参与度和情感态度来看,在整个活动进行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学习与探索的热情也很高。同时,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能动性,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经验。其次,从幼儿在教育中的互动程度来讲,师幼及生生互动比较频繁,如师幼分享自制的“会唱歌的小瓶” ,引导幼儿分享操作经验等等。第三,从幼儿学习方式来看,以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探索为主,让幼儿探究发现在前,及时观察、分享、提升幼儿探索的经验,鼓励幼儿同伴间相互学习,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究分享中获得粗浅的科学经验。

  (二) 对活动重难点的分析

  从教案可知,该活动重点为: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并运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活动难点:观察比较物体的

  软硬、空间变化等与声音的关系。因此,重难点确立均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和适宜的发展。如听空瓶子发出声音和自己让瓶子发出声音是小班幼儿生活中已有经验,但运用其他更多的方法让瓶子发出声音,以及制作“会唱歌的瓶子”,比较感知物体的软硬、空间变化等与声音的关系,对于幼儿来说,则是其新知识,所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挑战性。

 

【小班讲课计划和反思】相关文章:

1.《望岳》讲课稿及反思

2.小班找春天教案和反思

3.小班安全教案和活动反思

4.小班音乐教学方案和反思

5.正数和负数教案讲课稿

6.女娲补天讲课记录与教学反思

7.小班教学和保育计划

8.小班区域活动计划反思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2255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