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语言研究是亚氏传统逻辑学说的起源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语言研究是亚氏传统逻辑学说的起源论文

摘要: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与其语言研究在来源上有很大的关联,如在修辞学方面,他从智者的修辞术中总结出比喻理论,从而创建了著名的《修辞学》理论系统;在语法学方面,极其经典地表现了语法与逻辑之间的承递关系;在语义学方面,可以说,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逻辑学说,得益于其对语义的探索,因此,语言因素在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修辞学逻辑学说渊源

  语言在与传统逻辑结合之后,对于我们的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源于亚里士多德逻辑著作中的语言思想所形成的系统语言理论。在亚里士多德生活的古希腊时代,语言知识在他的整个逻辑学说中具有极大影响,即语言是逻辑研究的工具,他通过语言进行逻辑研究,其逻辑推理也是从分析语言和语法入手的。因此,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的建立与语言的研究有着直接的历史渊源,亚里士多德的语言研究帮助他确立了在其逻辑学中应有的历史地位,直接促进了其传统逻辑学说的研究、发展。

一亚氏传统逻辑学说的语言根源

  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被人们称之为“人类导师”,被认为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更因其逻辑学说而被称为是“西方逻辑之父”,其逻辑学说主要汇编在《工具论》中,主要内容有关于谓词和范畴的学说,关于命题(判断)的学说,关于推理的学说以及关于思维基本规律的学说。

  逻辑学探讨的是思维规律,语言学探讨的是语言规律,而从某种角度来说,语言规律是思维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逻辑从逻辑方面分析自然语言的逻辑表现,逻辑语言通过逻辑工具探讨自然语言的语法、语用和语义,使之更好地为人类生活服务。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富盛名的雄辩大师,门下追随者众多,柏拉图即为门下高足,他忠实地记录了老师众多的“对话”言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语言与逻辑思想的财富。亚里士多德师从于柏拉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终成人类历史上的思想巨人。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即明确概念与柏拉图的逻辑思想是逻辑史上的宝贵财富,他们的学说对亚里士多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崇尚知识、热爱真理的传统一直得以承传。如柏拉图所编撰流传下来的“对话”著作就有40余篇,全都是经典的语言素材与逻辑推理的雏形,这显然说明了逻辑思想是通过语言具体运用抽象得来的。就亚里士多德个人来说,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使他更能够进行语言探索。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民主以及思想的自由、科学发展的推动以及古希腊论辩之风的盛行等等,这些良好的氛围客观上给亚里士多德著书立说提供了宁静的心理空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屋建瓴地总结、创建了《传统逻辑学》这一留芳千古的理论体系,堪称人类思想文明宝库之瑰宝。

二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内涵

1修辞学与逻辑学之间存在的关系

  在古希腊时期盛行论辩之风,为了在论辩中取胜,智者们常常使用“论辩术”以及“修辞术”。而后者指的是“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其目的是为了在法庭或公众集会中说服群众,主要指立论和修饰词句的艺术。但“论辩术”和“修辞术”中的一些在使用中就显得逻辑混乱,语言受损。而亚里士多德就将二者进行了比较,并通过研究,说明修辞术如果使用恰当就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艺术。这样,他就在他创作的《修辞学》中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即演说中的推理、证明的逻辑,这与他的逻辑学说产生了很深的渊源关系。

2古希腊智者思维对传统逻辑学说的影响

  在古希腊时期,雅典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众多智者相继出现,各种思想泛滥,论辩现象蔚然成风,客观上,论辩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也形成了逻辑学中论证理论的基本素材,同时也为逻辑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而论辩之所以能够产生感染力,在于运用语言的能力,智者的“修辞术”偏重语言的技巧,所以语言驾驭能力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论辩的优劣。其中包括揭露诡辩、规定概念、进行归纳等,而这些统统属于逻辑方面的内容。

  智者们从如何正确使用语言于写作,即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语法以及正确地确定名称。在这种氛围下,最早的语言哲学思想产生了。在智者看来,逻辑包含的内容是语言的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以及语言的思想内容。但他们没有将使用语言的技艺和逻辑思维方法进行区别开来。但智者的论辩却为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的诞生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他开始对逻辑进行全面的探讨,即论辩所需的正确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从而真正地上升到逻辑学的角度,开创了形式逻辑的先河。这当然离不开智者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3亚里士多德修辞学思想与逻辑学说的关联

  亚氏《修辞学》的第三卷以风格为线索,说明了其影响因子是语言知识和比喻辞格。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比喻理论对逻辑学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现代修辞学来说,比喻也是极重要的辞格。

  亚里士多德关于比喻的理论非常精道,他从字词在隐喻中的作用逐步引入隐喻理论,如在他的著作《诗学》中,就定义了:“用一个表示事物的词借喻他物,这个词便成了隐喻词。”例如“陀螺团团转”中的“陀螺”是本义词,“生命的陀螺”中的“陀螺”则是隐喻词。他认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不应该太少,隐喻词必须与被比喻的事物相适合,不能造成语义的含混不清。作者把比喻分为明喻和隐喻,明喻是说这个像那个,如:这个孩子像小老虎一样结实;隐喻则说这个人就是那个人,如:他这头笨驴。我们看到,明喻的比喻明显,而隐喻则要经过思考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在亚里士多德的比喻逻辑结构中,其明喻和隐喻都表达了同样的演绎推理,他们都有共同的逻辑结构,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逻辑结构的语言表达上是有差异的。简单地说,明喻是明显地打比方,隐喻则可以是对类比推理的表达,而明喻如果去掉了说明就成了隐喻。

  在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中,论述了类比推理理论,即根据两个对象在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属性,并在知道其中一个对象及其特定属性时,推出的另一个对象的相关内容,比如:X对象具有x、y、z、u属性,Y对象具有x、y、z属性,因此,就推断出Y对象也具有属性u。而我们经过仔细研究发现,比喻理论与类比推理理论之间的关系是,它们要求被比对象相似点不能没有,也不能太多,并且类比推理和比喻的对象都是不同类的事物。一个好的比喻应力求其合适,比喻的对象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类比推理的条件是“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或相似”,类比的对象则可以是不同类的事物,所以类比推理和比喻有时会合为一体,更能给人以美的语言享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4256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