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6)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九篇:中职卫校护理专业语文教学模式改革

  现代护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和人格尊严,尊重对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现代护士应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可见,对护士的培养不应该只强调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还应该高度重视对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人文素质的锻造。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多元文化的冲击的今天,医疗卫生单位中出现了一切向钱看的倾向,淡化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忽视了自己的道德修养,人文精神缺失。这种不良倾向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职卫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因此,中职卫校要明确语文教育对于医护人员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语文教育对于丰富职业卫校校园文化生活的必要性。因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实践“文化基础课为理论课服务,理论课为实践课服务,并协同为培养目标服务”的职教目标,是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研究方向。语文教学是一种道德素质教学,道德教育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中历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现代社会对护理人才人文素质的高要求,对中职卫校护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也对中职卫校的语文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作出新的应对———以专业需求导向选择教材、设置课程内容;以创新互动型教学方法引导课堂学习;以职业化眼光设计课外语文活动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从“内因”入手,加强引导,端正学习态度

  心理学表明:社会性需求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因素之一。“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产生某种学习活动,使其对与学习有关的刺激表现出渴望求知的迫切愿望,激起其探索活动;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认真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专心致志,甚至废寝忘食的学习毅力,能够经受时间、寂寞、成功与失败等的考验,最终达到学习目标,取得学业成功”[1]。可见,培养、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保证有效教学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中职生思想上普遍轻文重专,单纯地认为上职校只要全力学好专业课就行,把文化课放在了从属地位。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行动上的盲目性。面对这种情况,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在新生的第一节语文课上,通与学生讨论“中职为什么开设语文课”启发学生一个合格的护士应具备的“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优雅的风度”与语文的学习密切相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听说读写的四种应用能力与护理实践中优质服务之间的关系,当学生明确了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以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会得到普遍提高。

二、灵活处理教材,调整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2]。中职卫校的语文教师必须正视大纲要求与教材无法兼顾所有专业的现实,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掘专业资源,实现学科间内容的整合。对护理专业来说,首先,要让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和死亡意识,让学生懂得保护生命、敬畏生命。语文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以外研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为例,《敬畏自然》、《向芨芨草道歉》中对生命的赞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人生的感叹,都可以成为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和死亡意识的重要素材。其次,要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要对工作、病人的生命承担责任,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如依托《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一诗中作者对祖国的大爱与责任等,教师可根据护理专业特点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使学生在这种人文关怀中感受到自己的职业使命,培养职业情感。再次,古典诗文的内容也可以用现代化的眼光去关照,进行某种职业性发掘,抹平时代鸿沟,也能在一些古文中发现新的意义。如文言文《〈论语〉五则》,这五则语录都和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个人能力有关。这样就可以把它们和职场上人际关系的处理这类热门话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度挖掘,让学生结合实际,积极思索,激发学习兴奋点,感到学有所用,提高学习兴趣。

三、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

  中职生普遍在学习上缺乏耐性,单一的模式化教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将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整合,根据教学内容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常有新鲜感,这样才能使他们保持学习兴趣。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3]我们通过多种课堂活动激活课堂气氛,如对于教材中需要背诵的篇目,先在各小组内指定负责人检查和记录组员的背诵情况,先内部进行PK,选出胜者参加班里的PK,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有很大提高。诗歌单元结束后,搞一个全班的诗歌朗诵会,做到全员参与,很多中职生以前很少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这样的锻炼机会使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提升自我价值。

四、改进学生语文成绩的考核方式

  改变过去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制订一套操作性较强的综合评价方案。方案采用平时成绩(满分100分)的50%与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满分100分)的5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平时成绩满分100分的评价内容包括:(1)课堂纪律占10%,由值周班干和教师课上及时登记和反馈,一次违纪扣2分,以此类推,违纪超过5次以上,这项成绩直接记为0,无任何违纪记录的,此项记满分。(2)课堂提问占10%。主要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和回答是否积极主动,只设定主动和被动之分,没有正确错误之分,只要是积极主动地提问、回答的,一次记2分,5次以上该项记满分,被动提问、回答的,一次只记1分。(3)平时作业占70%。每学期固定布置十次课后作业,这些作业包括课后练习题、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抄写、写作、读书笔记等。根据字迹和内容的质量分为三个等级,质量好的,计满分7分,质量一般的,记5分,质量较差的,记3分。欠交一次作业的,直接扣7分。(4)校广播站或校刊投稿和各种比赛获奖占10%。凡是向校广播站或校刊投稿被采纳的,一次记2分,5次该项直接记满分。参加学校征文、演讲、朗诵、书写等比赛获奖的,不分等级,一次记5分,2次该项直接记满分。这种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查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语文成绩的评定会相对综合、客观,避免考试评定的弊端,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让学生把注意力真正转移到语文能力的提高上,使成绩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杜绝“背多分”现象,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五、结合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开拓语文学习的空间

  1.结合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教材内容,语文组定期开展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内学习的知识在课外进行实践,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时是在班级,有时是在全年级或者在全校。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应该打破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4]比如每年新生入学时开展的“文化知识大比拼”,策划和组织了学校每年九月定期开展的“说好普通话”主题活动月,活动的内容包括普通话培训的专题课、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汉字书写大赛、主题黑板报比赛、组织学生报名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等。在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新增“求职信书写比赛”和一系列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项目。语文组还利用利用学校周末开放多媒体的机会,组织学生观看教师推荐的中外经典电影,以写作“观影感”、“影评”和话题讨论等形式交流观影体验。开放性的语文活动,是持续语文学习兴趣的源泉,这些活动将大大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2.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由于课时的限制,教材中用于课堂教学的篇目非常有限,因此要求学生在每个单元中任意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课后自读、自学,并书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心得体会。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了避免学生自读的盲目性,经常在教学中抓住机会,及时推荐。为配合语文教学及时推荐优秀文章和读物。如学习了舒婷的《致橡树》推荐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配合学校和社会重大活动及时推荐有关读物,向学生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如《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手册》;为发展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爱好及时推荐有关专业读物,推荐校本课外读物《中医历史人物》等。此外,语文组还利用假期策划和组织了“读一本好书,做一次健康宣教,实施一个感恩行动”的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填写活动记录表,并对活动的成果展开评比。针对阅读活动列出书单,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和中外名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要求能熟记、背诵一些名篇名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以致用,对活动中上交的读书心得开展评比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调动了积极性。

  3.通过学校的各种社团,开展相关的语文课外学习指导工作。中职学校的各种社团和校刊,能为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一个多姿多彩的创造舞台。目前,我校每学期出版1期的《蓓蕾》和《窗口》校刊和学校广播站也是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语文教师对校刊和广播站的工作都进行了相应的指导。校刊上刊登的都是我校学生原创的优秀习作,校刊编辑工作中的版面设计、选稿、稿件修改等工作对提高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很有锻炼价值。鼓励学生积极向校园广播站投通讯稿,通过校园新闻的形式及时反映校园生活,个人通讯稿的录用量与语文平时成绩或班级中的操行量化分相挂钩,广播站每天开辟一定的时段,宣读一些短小的名家名篇及名人读书的小故事,不定期地挑选出部分学生参加征文比赛的获奖作品或课堂上的优秀习作进行全校朗读,以此激发我校学生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4.利用网络的途径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近两年来,手机和互联网的便利已经成为中职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如何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来保持和深化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内化为长期自身发展的需求?教师尝试通过便捷的聊天工具QQ建立班级学生群,通过留言、论坛和群共享等方式使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语文学习的方法,随时解答学生在语文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利用QQ空间布置课外阅读和写作的任务,鼓励学生以转载和摘录的形式收集自己在浏览网页信息时喜欢的文章和精彩片段,鼓励学生在QQ空间上发表自己的原创作品接受别人的评价,我们发现即使是写得不怎么出色的文章,也会在网络中得到同学或好友的“点赞”和鼓励,大家会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习作中的许多亮点。一些在老师眼里看起来不算好的文章,也会有不同的追随者去点赞和写上好评。这与仅仅得到老师一个人的评价,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学生从中获得写作的信心,从而激发了写作的动力。这样产生的写作动力是什么都不能比及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因此,时间一长,许多学生都感叹对写作又有了信心和兴趣。,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4656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