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农民思想道德观念研究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农民思想道德观念研究论文

[摘要]“城中村”是指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由区域范围内失地农民所组成的“过渡型社区”。黔灵镇位于贵州省会贵阳市中心,下辖11个村,其中9个村,在城镇化进程中均与城市相融,成为贵州省内典型的“城中村”。本报告以黔灵镇下辖的沙河村、茶店村、东山村、西瓜村、云岩村、三桥村、改茶村、黔灵村、宅吉村9个“城中村”作为个案研究的分析对象,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思想道德观念,对农民思想道德出现的许多问题,作出一个明确的判断并作出一个导向性的对策研究,以促进农民思想道德观念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城中村;思想道德观念“城中村

  ”是介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由于其位于城乡结合部,有时也称城乡(郊)结合部社区”、“过渡型社区”。“城中村”中的农民作为失地农民,与传统农民相较而言,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经济收入相对较高,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发生新的变化。同时,作为周围城市社区存在明显的差异的村落中的居民,同真正的市民相较而言,“城中村”农民仍保留着明显的农村特征,由于长期处于城市管理的真空地带,其思想道德观念也存在一些问题。黔灵镇位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中心城区,地处城郊结合部,处于贵州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商业信息、交通中心。下辖11个村,其中9个村,在城镇化进程中均与城市相融,成为贵州省内典型的“城中村”。本文以黔灵镇下辖的沙河村、茶店村、东山村、西瓜村、云岩村、三桥村、改茶村、黔灵村、宅吉村9个“城中村”作为个案研究的分析对象,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思想道德观念,对农民思想道德出现的许多问题,作出一个明确的判断并作出一个导向性的对策研究,以促进农民思想道德观念的良性发展。

1黔灵镇“城中村”农民思想道德观念现状

  由于地处特殊的过渡地带,黔灵镇中许多村民就是靠出租自己搭建的房屋,成为食利者。许多本地“村里人”以及出租屋里的“外来人”居住在同一社区,传统的农业文化、移民文化及现代都市文化构成的多元文化的碰撞能让村内居民产生出多种思想状态。其思想道德观念方面有不少积极面。1.1黔灵镇“城中村”农民思想道德观念积极转变1.1.1村民的民主意识意识和法律意识有所增强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有所增强。表现在“村民对法律、法制的认识在不断发展、深化,趋于理解、认同、遵循和接受”。作为正在融入现代化的城市公民的一部分,“城中村”农民的对现代社会的主要规范——现代法律的关注增多。调查中,我们发现,面临“当发生纠纷时,您采取哪种方式来解决?”这一选项时,受访村民中有41%会首先采用法律手段,有30%倾向于首先找村干部评理解决,有26%选择直接找对方理论,仅有3%的受访者表示会找机会威胁、打击和报复对方”。这一数据表明他们对法律已不再陌生,而把法律作为解决纠纷和问题的手段有所增加。对于物权方面,由于村民都获得了房屋的产权,过渡型社区内居民的权利意识明显增强。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住房是其各项财产中所占比例最高也是最基本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居民的财产受到侵犯时,60%村民就会积极地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1.1.2新型人际关系开始在村民中形成传统的农村社会,农民的人际关系以亲缘关系为圆心,比较紧密,而城市社区,人际关系表现为冷漠疏远,以业缘为轴心。而城中村作为一个过渡社区,人际关系表现为明显的过渡性,即不完全松散。因黔灵镇地处城市,村民们居住方式相对封闭,居民之间直接见面的机会减少;而新媒体时代,电话,移动电话,网络等传媒日新月异,村民花费在与媒体上的时间有所增多,而花费在邻里交往上的时间有所减少。而“城中村”这样的过渡社区与城市社区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其大多由血缘关系、姻缘关系,以及世代居住在同一村落的传统地缘关系的居民构成,因此邻里关系还是比较热络、协调。但“由于他们原来的村落变为成片高楼,许多不同“村里人”以及出租屋里的“外来人”居住在同一个楼里,相互间又存在一定的距离感,出现城市社区居民间客套生疏的关系状况。”1.1.3农民的生活方式开始向文明、现代化方向迈进由于长期居住城市,现代城市文明影响农民的吃穿住行和精神生活,使农村生活方式向现代文明的方向迈进,很多农民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出现“求富、求知、求乐、求美的多元需求,休闲娱乐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调查中,30%村民表示会有除麻将以外的各种休闲风方式,其中35%选择电视、上网等媒体方式,看书、学习有11%的村民选择,旅游、购物也有8%的村民选择。黔灵镇所辖城中村作为城市中比较难治理的过渡地带,一直存在违章搭建多,社会治安难以监控,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居住在此的村民们在思想道德观念上也存在诸多问题。1.2黔灵镇“城中村”农民思想道德观念存在问题1.2.1崇尚金钱,热衷消费,素养不高商品社会,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原则,往往诱使人的价值取向发生扭曲,价值目标指向金钱。通过调查发现,“黔灵镇”村民一旦通过拆迁,获得大量拆迁款和多套甚至多栋出租房暴富之后,往往失去奋斗目标,开始追求物质享乐,热衷消费。这种价值取向和生活追求,在当今黔灵镇所辖“城中村”,已成为普遍现象。政治素养方面,黔灵镇村民普遍对政治反应平淡,90%的村民无党派,共产党员的比例仅为10%,还有少部分信仰宗教。这种情况导致其村民与城市居民相对而言,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比较缺乏精神追求。调查中,被问及村民的业余爱好的问题时,尽管也有少数居民会选择其他的休闲娱乐方式,但仍然有超过35%的村民回答是打麻将。而关于村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由于地处西南地区,调查显示,约80%以上村民是高中、初中以及以下文化程度。有41%的人至今没有进行任何形式和内容的学习。这种状况使村民很难融入所在的城市社区,严重制约过渡社区的发展。村民们不仅文化低,观念转变慢,还缺少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对市场经济相关知识和规律不甚了解,对如何参与更表现出无所适从。更会对村民带来发展、就业等多重挑战。甚至有村民出现“拆二代,富二代”没有就业技能,结果好逸恶劳、坐吃山空,沉迷赌博,几年后败光家产的事例。1.2.2伦理道德观念迷失社会道德失范改革与社会转型,使部分村民特别是青年人出现道德迷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不清。局部社会道德失范,村民的道德水准下降,法制观念淡薄,社会治安状况堪忧。黔灵镇所辖“城中村”在“区域上属于城市,在管理上又属于农村社区,并且一些区域与城市居委会管理范围重叠,造成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失地村民搭建的出租屋价格低廉,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居住。因而,辖区内大部分均是流动人口,复杂多样的人口构成,五花八门的职业构成,监管难度很大。加之“城中村”社会管理相对薄弱,而村民自我监管的力度也不够的情况下,这些过渡社区极易成为社会不良现象的滋生地和治安事件的高发区,不利于社会稳定。在这次调查中,有25%的村民表示对社会治安状况不够满意,有50%的村民表示社会治安状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城中村”村民的这种状况直接制约了其融入城市化的进程。1.2.3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融入城市有一定难度黔灵镇下辖的9个村,作为贵阳市内典型的“城中村”,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造就了一批批失地农民,他们怀揣着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的拆迁补偿金和多套可以出租的房屋,开始了不一样的生活。他们成为了所谓的“农民收租阶级”,即从不参与劳动过程与就业,依靠房租收人就能维持基本生活的食利阶层。本地农民产生出多种心理状态,其消极的表现仍然保留封闭的小农思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成为食利者。这些失去了土地却一夜暴富的农民们有的沉沦、有的迷茫,不愿工作,或者工作没有热情,也没有把职业看成是需要长期性,持续性学习进步的事业。据调查,目前在业人数占70.1%。无业或下岗的人还是占了29.8%左右。对“您为了就业,最希望获得的帮助”的提问时,有55%的人回答是“各种技术培训”,有38%的人回答是“多渠道推荐就业”,其余的有7%是希望得到融资和借贷。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4666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