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等职业教育类的博士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六十年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从弱小逐步壮大,事业规模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类的博士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等职业教育类的博士论文

  浅谈高职院校科技工作水平提升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科技工作水平是反映一所学校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高职院校科技工作定位

  高等职业院校在科技工作定位方面,首先需要明确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科技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差异

  “科技工作”相较于我们之前常说的“科研工作”,内涵扩大了。科技工作包括科学理念和技术开发两个方面,科学理念包括科研及教研相关的内容;技术开发包括校企合作和专利研发等方面的内容。

  (二)高职院校需不需要发展科技工作

  在高职院校科技工作问题上,一直有“需要和不需要”两种不同的声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健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加强职业教育科研科教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这就明确界定了高职需要发展科技工作。“只要是高等院校就要发展科技工作”,这是上一任教育部长周济院士讲的。当前,高校师资的学历层次在不断提高,不进行适当的科技工作,就会影响业务素质的提高,影响对本专业发展前景的掌握,就不会成为名师,甚至会贻误自己的前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才的浪费。

  (三)高职院校科技工作与本科及以上院校的区别

  高职院校的科研与本科及以上院校的科技工作区别主要体现在侧重点方面。本科及以上院校科研支撑学科发展(国家、省的重点实验室),从事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研究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从基础理论创新(国家基金)、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项目研发(863、973以及重大攻关项目)、高水平论文等方面引领社会发展,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高职院校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这一人才培养定位,要求高职院校更加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开展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等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的科研,实际上是科技融合,具有区域性和应用型的特点,重点解决应用技能、技术研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包括提供咨询、担当顾问、解决指导学生技能型提高的教学法研究,培养科研能力,使之逐步进入高水平的科研项目研究等。因此,科研成果具有理论成果、技术成果、实物成果和竞赛成果等。

  随着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入,科技工作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高职院校发展上看,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跨越,离不开对办学定位、发展思路等方面问题的科学回答;从人才培养质量上看,“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师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反思与研究对提升民办高职院校人才配有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从服务行业、企业发展上看,科技工作成果转化成的技术服务项目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也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院校自身吸引力,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科技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二、当前高职院校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科技工作虽然日渐受到重视,但审视高职院校当前科技工作现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科技人才相对缺乏,科技工作意识薄弱

  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科研意识薄弱,往往认为自己只要把书教好即可,科研工作一方面不重要,另一方面也是渴望不可及,特别是新升格不久的高职院校,许多教师对科研的概念比较模糊,对科研工作感到十分陌生和遥远,部分教师虽然萌发了一定的科研意识,但普遍热情不够,许多教师认为教学任务繁重,无暇搞科研,认为科研费时、耗力,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关系不大。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科研工作抱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只是到了评职称、申报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时才意识到需要科研成果作为学术支撑。

  (二)科技工作机制和政策不完善

  现行高职院校科技工作政策中有关科研经费使用及管理、科技成果鉴定及奖励等均存在尚需改进的地方。主要是科技奖励标准要求较高而奖励太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教职工从事科技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约了科技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科技团队的发展,进而影响到科技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三)科技工作体量偏小

  高职院校整体科技工作实力薄弱是有目共睹的,其成果与其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极为不对称。同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科技工作体量偏小。一方面说明高职院校科技骨干,尤其是中青年科技骨干和交叉型人才数量严重不足,科技创新活力不足,教职工从事科技工作积极性未能得到充分激发;另外,高职院教职工承担高层级项目的能力不足,大多数项目是小打小闹,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拿到高层级项目数量极少,在组织申报高层级项目方面,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科技成果层次不高

  客观地审视高职院校的科技工作,不难发现,教职工特别是教师对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视不够、投入不够,这是导致高职院校科技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是立项课题、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还是取得各种科技奖项,均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严格意义上的省、部级以上立项课题、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校企横向课题数量均凤毛麟角;原创性成果缺乏,申请专利数量较少,成果转化率低。

  (五)科技工作领域比较狭窄   当前,高职院校科研处的岗位职能往往局限于纯粹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等涉及较少,科技开发职能尚未充分发挥,科技队伍分散,科技资源浪费严重,相关部门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4754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