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人事管理虚拟化体系创建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人事管理虚拟化体系创建论文

  1、引言

  虚拟化人力资源管理(VirtualHumanResourceManagement)是组织在知识经济时代,为适应虚拟组织结构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业务外包的形式,对组织的智力资本进行获取、考绩、薪酬和开发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总体而言,虚拟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出现,是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应更加战略导向、更灵活、更高效和更好地满足需求的要求所导致的结果。具体而言,直接导致虚拟化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原因有虚拟组织的出现、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

  1.1虚拟组织的出现

  虚拟组织也叫虚拟企业(VirtualEnterprise),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完成某一特定任务,利用电子手段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合作关系而构成的网络式联盟组织,它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打破联合企业间的时空间隔。这种联盟组织分合迅速,目的在于利用变化多端的种种市场机会;在联盟组织内部,所有公司各自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共同开发产品并迅速推向市场。虚拟组织作为一种全新的联合企业组织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征:精华集成。虚拟组织的本质思想是优势互补协同共进。不同的加盟公司通过组建虚拟公司贡献各自的核心优势,将各自的劣势功能外部化,从而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利用企业资源。技术先进。组成该类联盟组织的公司,以信息网络为依托建立动态联盟,使企业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业务往来得以实现。彼此信任。联盟成员之间建立起相互信赖的伙伴关系是成功的关键。成员公司之间可以分享技术、分担费用,相互取长补短,各自发挥优势。反应迅捷。这一新型的组织模式并无专门的领导机构,相互合作通过计算机网络,同时根据市场机遇和各自优势聚散自由,从而能够对企业内外部客户的需求做出更为迅速的反应。虚拟组织由于借助信息网络,形成了一种力量强劲、运作灵活、优势互补、效益最佳的组合,它大大降低了组织的开支,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服务范围,缩短了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进而为各个公司提供了发展的力量和广阔天地。

  1.2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

  微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除了我们熟知的摩尔定律(每18个月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微芯片的处理速度倍增)外,Gilder定律显示每12个月通信系统的带宽增长3倍;Metcalf定律显示网络的价值将以其节点数量的平方速度增长。IT产业的技术进步带来的溢出效应极大地推动了其它部门和产业的发展,也深刻地改写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游戏规则”:数字资产规则,数字资产在被使用过程中没有损耗;新规模经济,小公司在由大公司主导的市场上也可获得较低的单位成本;新范围经济,同一套数字资产能够同时在不同的市场上实现价值;新交易成本,虚拟价值链中的交易成本比实体价值链中的要低得多。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惊人进步,使得虚拟化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可能。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移动电话、寻呼机、电子邮件、语音邮件及视频远程会议等通信媒介都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外包及促进虚拟组织内外部协作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目前对虚拟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Lepak和Snell在1998年发表的文章“VirtualHR:Strategichumanresourcemanagementinthe21stcentury”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切入研究,在虚拟化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赵春明在国内较早的一本研究虚拟组织的专著《虚拟企业》中讨论了虚拟企业中的人员领导与激励问题;徐小军等在编著的《虚拟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和实例》中介绍了虚拟企业小组的新工作方式。

  2、开放系统与虚拟化人力资源管理

  系统科学认为,一个系统如果与环境有输入或输出或输入—输出关系,就称为开放系统,否则就称为封闭系统。换句话说,凡具有边缘要素的系统,就称为开放系统;凡不具有边缘要素的系统,就称为封闭系统。所谓边缘要素,用系统科学的术语来解释,是指具有下列性质的要素:它的输出不转化或不完全转化为其他要素的输入,或者它的输入不是或不都是来自其他要素。根据以上对虚拟组织特征的描述,虚拟组织显然属于一种开放系统。虚拟组织作为开放系统以各种方式如联合、委托、购买等借用企业外部力量(Outsourcing,在本文中统称为“业务外包”),对企业外部的资源优势进行整合,实现聚变,创造出超常的竞争优势。企业可以获得诸如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具体的职能,但却不一定拥有与上述职能相应的实体组织,而是通过外部资源力量来实现其功能的,即将上述职能“虚拟化”。这样的转变同样发生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领域,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战略目标,很多人力资源部门日益变得虚拟起来,它们更多地依靠外部资源来推行各种人力资源活动。

  2.1人力资源管理虚拟化的决策模型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人们应该将哪些人力资源子职能(HRSub-functions)和活动(HRPractices)进行外包呢?我们对Lepak和Snell的模型进行了改造,以此作为在该问题上帮助组织决策的工具。该模型有两个基本维度:价值和独特性。价值:如果一项人力资源子职能或活动有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或增强核心竞争力,那么它就具有较高的价值,因此适宜保留在组织内部,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施行;反之,适宜将这部分业务外包给外部组织和专家。独特性:如果一项人力资源子职能或活动是该企业所特有的,或是在外部市场上难以获得的,那么它就具有较高的独特性,因此适宜由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施行;反之,适宜将这部分业务外包。当我们把这两个维度结合起来考察时,可以大致将人力资源子职能或活动分为四种类型:核心类,它们的价值和独特性都较高,公司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多将它们交由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施行;与此相对应的是外围类,这些人力资源子职能或活动为企业贡献附加值的能力有限,并且外部市场上标准化的服务就足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比如工资发放、退休金管理等事务性职能),把它们外包当然比自己施行更有效率;传统类,那些虽然有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子职能或活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人力资源软件和数据库的功能升级而日益标准化,因此可以从组织外部很方便的得到;独特类,指那些虽能满足企业的特殊需要但并不直接创造附加值的人力资源子职能或活动。长期以来,IBM、AT&T与Ford雇佣了一些工业心理学家、律师和会计师,用来进行人事调研,现在大多数公司急剧减少或干脆取消了这一人事调研子职能,而改为委托外部的专业咨询公司或大学提供服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4868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