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论文

  摘要: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必须要具备情境创设、协作共享、对话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基本要素。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应体现出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任务化以及教学步骤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结合英语专业精读课的特点,英语课堂教学应抓好课前预习、新课导入、课文讲解和课后练习四个环节。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观;精读课;课堂教学设计

一、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应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的活动”,即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个体所掌握的有意义的知识是在不断的互动中建构起来的,学习者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对知识的接受,而是一个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动态生成过程。在教学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主动对新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为了更好地揭示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本质,建构主义者提出教学过程必须要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要素。

  1.情境创设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意义建构。为此,教学情境的创设既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应把情境创设看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帮助学生建构能灵活迁移的知识和经验。

  2.协作共享

  协作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建构主义认为,以协作为主要形式的社会性互动能够为知识的意义建构创设一个教学环境,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组建起教学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协作对教学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教学假设的提出与验证、教学成果的评价乃至知识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每一个成员的思维与智慧都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从而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对话交流

  对话交流是实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建构主义强调教师应放权给教学小组,而且“这种教学小组的规模应足够小,以便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集体任务中”。教学小组的成员必须通过对话协商形成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思路。此外,协作共享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成员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被明确化和外显化了,他们的思维成果(智慧)能够被整个教学小组所共享。

  4.意义建构

  意义建构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它是指学习者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共享和对话交流,把握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对新知识的有效迁移,从而对新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并建立起关于当前所学知识内容的认知结构,从而形成自己理解客观事物的独特视角。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并不是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所讲授内容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关于教学模式(teachingmodel)的含义,许多学者都有过论述。Joyce,weil&Showers(1992)指出:“教学模式是一种可以用来设计课程,选择教学材料,指导在课堂或其他场合的教学活动的模型或范式。”李晓文、王莹(2000:105)认为:“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念之上的为实现特定的教学月标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型。”可见,教学模式的选择是一种基于一定教学理念的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实施英语教学改革最基本的一步。建构主义强调知识需要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学生通过“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一证实假设一发现新问题”的程序来学习。

  教学过程是传播者利用传播媒体传输教学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为了能够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信息,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多媒体教学模式愈来愈受到英语教学者的青睐。康淑敏、王雪梅(2003)在《多媒体环境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一文中,以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互动理论和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为主要依据,结合外语教学的特点,从多媒体视角对自我驱动模式、立体信息输入模式、电子交互模式、竞合探究模式、文化意识培养模式和“学习风格一策略顺应”模式等多元化英语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从而为多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全方位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念启示和实践参照。

  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Leaming,简称TBL)成为现代英语教学较为理想的选择。TBL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在大量科学研究和课堂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它围绕任务来组织教学,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通过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利用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充分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和应用}j的语(朱益华,2008),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2.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任务化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是教学中的一个关于“what”的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明确要

  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语言技能,应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哪些语言知识、感受或体会哪种情感。要做好这部分设计,要求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一个透彻的理解,以此为依据明确学习者应该了解、学习和掌握哪些具体的相关内容。

  同时,教师还要对学习对象进行分析,根据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个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对他们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与预测,并结合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在教学中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在将教学目标任务化、真实化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他们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从而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

  3.教学步骤与教学方法多样化

  这是一个关于“How”的问题。建构主义提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以及爱好,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外部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学习是以学习者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由于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结构,因而会对知识形成不同的理解,需要通过“协商”才能达成共识。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结合英语专业精读课的特点,笔者将英语课堂教学分为课前预习、新课导入、课文讲解和课后练习四个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受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从理论上讲,教学方法应当有无数种。在英语教学中,对于理论性知识的传授通常是以讲授法为主。常用的英语教学方法有交际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动作教学法、活动教学法、三位一体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4945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