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武术服饰艺术文化符号象征研究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3武术服饰艺术的意象表意性

  3.1审美意象非理性符号的“表魅”象征

  用意象性的审美观念,用心灵意识的视觉语言来表达人们的情感。[14]武术服饰上的纹样摆脱了逼真的摹写,让人进入意象的审美世界,一个神奇的使人类心灵获得自由的非理性艺术王国。在这种意象性的艺术思维里,设计者天马行空,用心灵意识的视觉语言将所有的形象任意夸张抽象变形。如,武术服饰中的象形拳服装,从审美的角度看,它是设计师们通过观察人与自然的过程而形成的一种巧夺天工的艺术创造。根据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具体物象中的抽象而来,从象形拳的形成过程管窥[15]武术服饰这一艺术符号化的过程,发现是武术服饰在经过审美意象的非理性化后。它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或“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16]的艺术品。经过岁月的淘洗和传承积淀,其间渗透、灌注、表达着中国古人的自然崇拜、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武术服饰的魅力在于不受理性形象的约束,放任其艺术想象力在非理性的世界里自由驰骋,用意象性的审美观念,用心灵意识的视觉语言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受众者们通过武术服饰的“表”,即服饰的外在显性特征,通过视觉语言和身体互动转换为对武术服饰文化内在意蕴的一种体悟,甚至是对武术文化的“表”与“意”的魅力解读。武术服饰设计中的艺术文化符号的象征性,正是通过其自身的华丽的“表”,表达其背后浓厚意蕴的非理性审美“意”的特质,使武术服饰文化在对武术文化进行融合的同时,达到自身“表魅”的象征性意义。同时,也正是其象征意义,才使中国武术文化的艺术性变得情深意远,韵重味浓,审美价值大为提高。

  3.2勾勒传统与现代服饰人文情结的象征

  武术服饰艺术符号所蕴含的武术套路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给当代服饰设计带来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它的表现形式与艺术魅力日益为世人所喜爱,已成为中华武术套路精神和武术套路意趣的标志之一,为设计师们创作各种风格的服饰设计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使现代服饰设计得到升华。自2008年武术以特殊身份进入奥运会开始,武术热潮在全世界范围内掀开,[17]与此同时,作为武术文化一部分的武术服饰也作为一种对武术表意象征性的宣传物开始面向全世界。因此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们汲取中国传统武术服饰艺术文化符号的精髓,挖掘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常常采用丝绸织锦、刺绣蕾丝等材质展现中国主题,借这些充满寓意的传统武术服饰文化符号来表达喜庆吉祥、祈福消灾、寄寓理想与希望。武术服饰设计师也在现代服饰的审美中经过解构、重组、整合等手法重新演绎武术服饰,衬托出武术戏剧般的舞台效果,使武术服饰更具东方情调,给武术文化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而现代服饰将武术服饰的某些元素融入晚礼服、日常生活服装当中,并在工艺制作、装饰手段和造型处理上,注入时尚,使其与现代的大环境相融合;通过对装饰工艺和现代材料的处理,切入流行元素,满足当代人的精神需求,恰到好处地把武术服饰的设计理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中国武术服饰文化的艺术性以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出现在世界的视野内。

  3.3创造者与受众者的生命情感象征

  艺术符号的象征意义是形态性与表意性的统一[18],它是人类思想与情感的表达,它可以使人在艺术创造和成果审美的情感中达到最大强度的精神交流。武术服饰艺术的文化符号象征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以约定俗成的武术套路的艺术展现达到人们心理效应的意象过程,借助着联想、想象和情感体验来把握服饰中意蕴的一种思维方式。武术服饰元素由人们运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变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正如苏珊朗格所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19]而服饰的艺术文化符号更是人们寄托生命情感的归宿。武术服饰创造者的每一次设计、制作过程,都是一次自我情感和思想拓开的升华,使自身审美意识和对物化思维方式的的意象性不断丰富,以求通过其精心创造出的艺术品———武术服饰,实现他对生命情感的崇高追求。武术服饰是具象的服饰,作为象征符号的服饰,在本质上是特殊的一种语言。表意象征性形式的服饰是各武术套路的习练者与“受众者”进入艺术语言的中介,武术服饰的受众者们通过武术服饰的艺术性修饰协同身体技艺的难美性展现,表达其对生命的高度热爱和情感的高度升华。在武术服饰的艺术语言和受众者身体语言的融合中,使人们对武术服饰实体本身的意象性地展开视觉意境的想象。这是人们通过不同艺术语言的象征性表达个体生命情感的形式。因此,武术服饰成为象征性的艺术符号,是人们赋予它情感的高度象征意义。

4结语

  中国传统武术服饰艺术的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以及鲜明而复杂的艺术文化符号象征,正是有了象征,中国传统武术服饰变得情深意远,韵重味浓。正如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指出的那样,“衣与饰的结合,突破了衣着原有的单纯基本功能而取得了复杂的象征作用。成为亲属、权利、宗教等社会制度的构成部分,更发展成了表现美感的艺术品,”[20]显示出武术套路精神活动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张杰.基于文化符号圈理论的太极拳文化符号结构研究[J].体育科学,2012(12):85-92.

  [2]张璐婧.汉字的表意性和对外汉字教学[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5):87-89.

  [3]许铁汉.象征: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表意追求[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报,2005(5):70-72.

  [4]赵健伯.文化符号视域下的“云南十八怪”[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2):60-64.

  [5]陈春敏.文学文化意识形态———特里伊格尔顿文学意识形态观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12.

  [6]于瑞华.民族文化符号在影视设计中的应用[J].电影文学,2008(6):24-25.

  [7]王亚婷等.汉子字体本身即为一种隐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3):B01.

  [8]陈保磊.从审美心理学视角论武术套路动作意象[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

  [9]陈保磊.从审美心理学视角论武术套路动作意象[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

  [10]方国清.一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一武术之研究[J].北京体育学报,2011,34(8):36-38.

  [11]陈华文.文化学概论新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72.

  [12]冯聚才.文化符号与文化软实力[J].开封大学学报,2012(3):1-4.

  [13]贾磊磊.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表达———论非文字类文化符号的传播效应[J].现代传播,2011(12):17-21.

  [14]吴学君.试论标点符号的表意性[J].昌吉学院学报,2002(4):84-87.

  [15]龚茂富,刘同为.武术套路视觉特性的文化解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66-68.

  [16]闰民,邱玉相.象形武术———一种用身体表达的动态文化符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4):48-51.

  [17]毛逸伦.女子南拳竞赛服饰的形式美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

  [18]陈华文.文化学概论新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86.

  [19]马敏卿.竞技武术套路的美学赏析与创意[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4):92-93.

  [20]姜霞.武术服饰:再现传统融合现代[N].中国体育报,2013(22).

【武术服饰艺术文化符号象征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武术文化高中作文

2.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的传承与创新论文

3.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论述论文

4.浅谈武术运动研究对加快武术发展的作用论文

5.地域文化视角看蒙古族服饰艺术探析论文

6.民族服饰中幼儿园文化艺术中的运用论文

7.《周易》与武术文化

8.包装艺术设计下地域文化影响研究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4947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