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

  象山原名仪山、漓山、沉水山。又因山东端的水月洞有如象鼻,整个山形酷似一头驻足漓江边临流饮水的大象,故称象鼻山,简称象山。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欢迎借鉴参考。

  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一)

  桂林是典型的山水城市,自然山水是构成桂林城市的基本元素。新建和疏浚的“两江四湖”工程,真实地体现了“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美妙景致和“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诗情画意。两江四湖景区是指漓江(市区部分)、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构成的环城风景带。风景带已开发三个主题景区即:以木龙古渡、古城墙为主景,宝积山、叠彩山为背景,体现城市文化的木龙古水道景区;以山林自然野趣为特色的桂湖景区;以体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山水城市空间特征为特色的榕、杉湖景区。三个景区的园林绿化,或亭、台、楼、阁、园林建筑和名人雕塑,或名花、名草、名亭和桂林山水诗廊,均可让人感受到桂林的天生丽质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榕湖、杉湖景区

  位于桂林市中心,北与中心广场毗邻,东与漓江隔路相望,繁华的中山路穿过湖区,是桂林城中开放式的休闲步行公园。榕、杉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为人工开掘的城南护城运河,称为南阳江,元代称为鉴湖,明代城池扩建,成为内湖。自明代起,成为桂林文化活动的中心。

  知音台

  位于杉湖北侧,象鼻山旁,以中国古代琵琶造型为主要构架,辅以园林小路、涌泉、溪流、古树名木,构成—幅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优美意境。溪流的源头小山立有南宋诗人“桂林山水甲天下”诗作者王正功的铜像。

  杉湖双塔

  建于杉湖东南侧。41米高的9层铜塔升腾湖中,与之相伴的35米高的7层琉璃塔屹立于杉湖岛上,两塔通过18米长的水下水族馆连接。铜塔所有构件如塔刹、瓦面、翘角、斗拱等均由铜材铸锻而成,创造了三项世界之最,即最高的铜塔、最高的铜质建筑物、最高的水中塔。琉璃塔的装饰手法富有中国传统韵味。双塔互相辉映,成为城市中心的旅游新景观。

  日月湾

  位于杉湖北部,小广场上塑有“杉湖十子”浮雕。清代此处建有“补杉楼”,诗人龙启瑞、朱琦、彭昱尧等“杉湖十子”曾在此吟诗作赋。浮雕由接块花岗岩精雕细刻而成,极佳地体现出,中国古典文化的意蕴。

  阳桥

  地处中山中路中段,跨榕、杉两湖,是桂林古城南来北往的要道。始建于宋朝,名叫青带桥,又名通济桥,宣和年间吕源重建,后又多次重建改建。明洪武年间,桂林知府焦仲才乃以石建,更名阳桥。今天的阳桥是20世纪末重建的,参照梵蒂冈大教堂的维特马尔桥设计,长37米,宽50米,桥型风格端庄大方,简练有致。阳桥的南北两个桥孔早洞是地下过街通道,里面雕琢有反映桂林历史人物浮雕组图。

  玻璃桥

  位于阳桥之西,为榕湖景区的观光桥,是我国第一座采用特种水晶玻璃构架的实用性桥梁。桥长22.4米,桥宽2.64米,无论是外部立面、雨廊屋顶还是桥面,均以工艺精致、造型考究的水晶玻璃为建筑构件,柱头、栏杆等桥梁构件和饰件也是用水晶玻璃专门熔铸的。桥廊为欧式风格。不论远望近观,水晶玻璃桥都显得晶莹剔透,可爱迷人。

  音乐喷泉

  位于榕湖春岛、秋岛和湖心岛之间,由主喷和四组水型构成,呈圆状飘舞在湖的中央,喷水时水柱凌空百米,堪称广西之最,也是桂林水景的标志与象征。四组水型闻音乐跃出水面翩翩起舞,变幻出梦幻般的迷人景致。

  邀月台

  在东榕湖南岸有清人王鹏运雕塑。他所站的石台,叫邀月台,建于王鹏运祖居西园(清时—大私家园林)遗址上。

  北斗七星桥

  位于东榕湖,东连湖心岛,西接古南门,采用独柱独梁挑板结构。桥形布局走向按北斗七星分布,故名北斗七星桥,桥面栏杆,全部是高级汉白玉,全长126.25米,是广西目前为最长的汉白玉桥,汉白玉栏杆,上雕刻有充满民俗风情的吉庆图案。

  桂林山水诗文碑刻

  自南北朝至今,文人墨客因各种原因来到桂林,为桂林山水所倾倒,写下无数赞美的诗文,其中许多人将诗文摩刻在桂林的山岩上,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摩崖石刻文化,榕、杉湖周边共有37块这样的诗文碑刻。这些碑刻有两种内容:一是古占吟咏榕、杉湖风光及与周边景有历史渊源的诗文;一是古今歌颂桂林的名篇佳作。

  古榕双桥

  跨径为5.7米,单孔桥宽4米,桥长22.6米,地处榕湖中部榕荫堤中段,如—根缎带束出了榕湖的曲线美,站在桥上观景,南通唐景崧故居,北与古南门相凝视,东见北星桥弯弯如月,西望猴山顶落日余晖,两侧湖水清冽,樟林拥翠。该桥借鉴了圆明园天宝坞桥型,为三孔连拱汉白玉桥,皎洁宁静,体态优雅,再现了“两水夹明月,双桥落彩虹”的幽雅情境。

  榕城古荫

  是榕、杉湖的精华景点。生机勃勃的古榕和历经沧桑的古南门交相辉映,互相呼应,令人顿生思古之幽情,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和生生不息。古榕植于宋代,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近旁的古城门,亦建于宋代,是当时桂林古城南边的一座城门,称威德门。周边参天树木给人以城市森林之感。

  黄庭坚系舟处

  与大榕树紧密相连,是一处历史文化含量很高的景点,为纪念文学家黄庭坚而建,由系舟亭、石船、诗碑、书艺长河组成。北宋崇宁三年(1104),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被贬广西宜州,途经桂林,于此系舟登岸,写下了著名的《到桂林》

  芙蓉廊

  位于榕湖南岸,与大榕树遥遥相对,清代此处是桂林著名画家罗辰的故居“芙蓉池馆”所在地。榕溪桥地处榕湖饭饭店东面,紧邻白崇禧故居,西与桂林图书馆相衔。桥型脱胎于中国著名古桥赵州桥,简洁沉稳,栏板及拱圈均由汉白玉雕刻制作,桥拱中心的龙头雕塑,雕工细致,气宇不凡,桥底则雕刻了翩然飞舞的凤凰,祥云缠绕,追求龙风呼应的传统境界。

  桂湖景区

  桂湖是西清、宝贤、丽泽三湖的.统称。南宋末年,为抵御蒙古军队的进攻,桂林修筑城池。在修建城墙时,于其外开挖壕沟,因其三段水面临近古代桂林的西清、宝贤、丽泽三个城门而得名。今日桂湖景区已成为名花名木、名亭名桥博览园。

  迎宾桥

  为翊武路通往榕湖饭店国宾馆的迎宾专用桥,长35.5米。宽6.5米,钢箱梁桥面,以汉白玉和钢索为主要材料,设计上受到布达佩斯锁桥的影响,亦说这座桥是巴黎凯旋门和中国传统吊桥的完美结合,很好地表现了主人凯旋、宾至如归的主题。门拱中心雕刻着桂林城徽,门顶浮雕雕刻着桂林的历史。桥形拙重古朴,韵味绵长,与幽静深邃的迎宾馆相呼应,让人想起城堡的历史,具有浓郁的欧洲古典风格。

  丽君桥

  是市区通往西山景区、桃花江景区和芦笛岩景区的要道。长125米,宽25.5米,是中国第一座自锚式悬索桥。栏杆内暗藏智能音响设备及灯光系统。夜色中的丽君桥显得尤为突出:暖色的灯光刻画下,红色的钢铁之躯屹立在清澈的湖面上,气宇轩昂。钢索的弧线打破了钢梁沉重的感觉,丰富了钢铁材质的造型语言。此桥设计思想源于美国著名的金门大桥。

  观漪桥

  位于宝贤湖和丽泽湖的交界处,长115米,宽44米,是西郊进入市中心的通道。其设计思想来自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特尼塔桥。丰富细腻的雕塑和桥头四座爱奥立克柱,分别代表杉湖、榕湖、桂湖和木龙湖,上面铭刻着四湖的历史和传说。

  宝贤桥

  倚靠老人山,横跨桂湖,桥长45米。宽12米,跨径32米。桥身精致纤巧的石材雕刻,参照了著名的法国亚历山大桥的处理手法。在造型上,讲究豪华精美+铺张夸张。一个个汉白玉雕琢的龙形花环琢附在桥身上,装饰感极强。两座桥墩旁环绕着少女雕像,则引导游人去追溯过去那美丽的传说。

  西清桥

  因临西清湖而得名,仿剑桥大学的数字桥而建。据说原桥暗含了大师牛顿的思想。西清桥东岸为著名的宝积山,桥西则是著名的老人山。桥栏的拼装,既有古桥的随意,也有几何的严谨。该桥为步行桥,双弧造型。桥身用名贵的红松木建造和装饰,桥栏形态颇见乡村风格。桥长60米,宽4.5米。

  宝积桥

  所跨越的西清湖与铁佛塘,原本由护城河演变而来,湖边仍存留古城墙残垣。南与宝积山和宋代城墙相衔,北望鹦鹉山,长50米,宽24米,跨径30米,色调古朴凝重。在造型设计上,采用了古城墙的设计手法,城门、门洞和城堞等城墙元素组成了它的基本构件,暗含烽烟与号角的历史,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这座古城的历史以及桂湖的演变过程。

  中山北路桥

  位于中山北路,是两江四湖工程的新增桥梁。站在桥上西望,是观赏古城墙一段的宝积桥之最佳位置。倚栏向东,可见宋城公园的全貌:桥两边的倚栏都建造了外伸式的观景台。桥身为三跨式连续拱桥,由东、西、中三腹桥组成,长80米,宽53米,双向六车道。设计灵感来自于法国塞纳河上的纳夫桥。

  木龙湖景区

  木龙湖今日之水边建木龙塔,北岸建宋街,与宋代遗留下来的古城门东镇门遥相呼应。南岸为桂林名山叠彩山。

  木龙桥

  宋城公园内木龙湖上新建的桥梁。桥身仿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木桥设计。桥采用纯木结构,长30米,宽6米,主跨26米,桥两端分别连接着宋城主题公园里的街景酒肆和木龙塔,再现了北宋期间桂林的繁华风情。

  解放桥

  解放桥地处市区漓江中段。在宋朝,便建有一座浮桥。1939年建钢木桁架桥梁,名为中正桥。1944年,中正桥毁于日军野蛮的炮火。解放后重建此桥,命名为解放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桥已不能满足漓江两岸来往的需要。1999年12月15日桂林市再建解放桥。新解放桥采用跨空腹厢形连拱没计,桥长为284米,桥宽为45米。桥面宽阔,结构新颖,一弧跨江,轻盈流畅,与环境甚为协调。大桥两岸跨拱底喷绘有蓝天白云图案,为国内首创。东岸桥梁立交桥路段新辟了步行街,西岸匝道设汁成具有几何风格的小园林,并有地下通道相连。大桥两岸设置了绿化带、造型灯柱、喷泉水带等园林小品。临水一侧的玻璃棚、水幕墙跌水等营造优雅的氛围,桥拱下人行道旁还设有铜马群雕和亲水平台,沿着旋梯上桥,可伫立桥上观看象山水月、伏波晚棹、訾洲烟雨、花桥虹影、七星伴月、独秀擎筹著名景致。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5621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