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探析在语言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语感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探析在语言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语感论文

  论文关键词:语言学 普通话 语感培养 语文教学

  论文内容摘要: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是合格师范生的必备条件,而语感培养又是普通话提高的关键。本文对语言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语感的重要性及在听话教学、阅读教学和说话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语感的具体做法进行了论述。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是合格师范生的必备条件。叶圣陶先生曾说:“凡是当教师的,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根据《云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草案>》的规定,考试的对象和等级要求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普通话教师和语音教师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一级水平。师范院校毕业生、非师范院校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毕业生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以上水平。但学生的实际情况是高分低能,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往往低于证书考核达标能力,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只把普通话当作一门考试的科目去学,不注重培养自己的普通话语感,而语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是言语实践的灵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进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像油一样进入学生的心里的声音就应该有很好的语感。所以在师范类学生的语言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十分必要。

  什么是语感?语感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的习得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言语理解、言语生成的综合全面的直觉的语言能力。它的形成和结果以及运用的过程是无意识的。这“无意识”并不排斥意识活动,而是指它的过程和结果难以用言语表述。也就是说,语感是一种不假思索、迅速准确、自然而然地直觉把握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的能力。夏丏尊和叶圣陶等前辈曾倡导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训练,但长期以来,语感和语感教学、语感培养并未被人们真正地理解和重视,语文教育界对此也敬而远之,不敢涉足。语感就像一个飘忽不定的幽灵,又像一个捉摸不透的“尤物”,传统语言学家认为千万不要涉足“语感的沼泽”,于是,语感和语感教学研究成为一片荒原、一潭死水。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新形势新问题的冲击下,在语文教学自身改革的召唤下,一些学者专家和语文教师才致力于“语感”这一荒原的开发,语感才逐渐发展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自“五四”迄今,有不少人认为学生语文能力是由语文知识转化而来,因而语文教学必须致力于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并通过训练促成向能力的转化。这种以“知识教学”为中心的观念至今仍在语文教育界有一定市场。但从本质上看,语文课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建构。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特别是语感的培养,主要靠语言实践。但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可以赋予语言能力更多的理性观照,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确实有着积极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理清培养语感和传授知识的关系,正确认识它们的关系,掌握好传授语文知识的“度”,将培养语感和传授语文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培养语感中传授知识,借助知识进行语感培养。只有这样,才可能及时将学生对语言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提高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觉性和规范性。我们知道,语感的习得只能来自于语言学习者的言语实践,而这样的实践只有四种形态,即听、读、说、写,也就是说,语感的习得只能从这四种形态的训练活动中得以实现。因此,要谈语感培养的途径,也只能从这四个方面着眼。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

1在听话教学中培养语感

  听话能力是口头语言的接受能力。听,是信息的输入,是内化的吸收。听话活动是听话人借助听觉分析器官,接受语言信息,并通过直觉思维加以辨识、记忆、理解、品评的过程,是以识记、理解语文内容为中心的复杂的心理和生理活动过程,也是听话人将说话人的外部语言(有声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直觉思维)的过程。听话活动有这样四个特点:一是时空性,听人说话要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高度制约,脱离这种时空,听说交流就难以进行;二是意向性,由于口语声波稍纵即逝,要求听话人高度注意和情感的高度投入,做到入境入情,尽心尽力;三是感知性,及时接受话语代码,辨识声波符号,储存语言信息,为思维的深加工充分准备素材;四是理解性,将接受的口语声波信息通过思维进行排列组合、筛选加工,迅速理解和品评说话人的意思。

  在听话教学中培养语感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一是听辨训练,包括辨音辨调和捕捉词语两个方面。前者是培养学生的语音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作同音字辨识的训练,比如“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老龙生气闹老农,老农生气闹老龙,龙怒农恼农更怒,农怒农闹龙怕农”之类的绕口令听读训练;也可以让学生作多音字辨析,例如“着”字有四种读法,“差”字有四种读法,“和”字有四种读法等。可以是声调训练,包括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声的训练和诗文朗诵中昂上、降抑、弯曲、平直四调的训练;还可以对照普通话标准读音,进行校正方言读音的训练。捕捉词语是培养学生的语汇感。即通过经常让学生听读、听说新鲜词语或关键字眼,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感和捕捉词语的能力。二是听解训练。即聆听理解训练,这是培养学生的语义感,也就是训练学生对通过听觉器官并经过大脑辨识的一连串负载语言信息的声波符号进行筛选、组合和提要,以此准确全面地理解说话人所说的内容。通俗地说,听解训练就是训练学生听懂别人说话的能力。这一训练要求学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把握中心,听记摘要,听问作答,听话推测。其中如何掌握听话推测较难。听话推测就是根据已经听到的话语内容来推测、判断其他没有听到的有关内容。或者听测原因,或者听测结果,或者听测说话人物,或者听测说话意图,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训练,它可以全面训练学生听话的辨识力、记忆力、理解力和品评力,也可以培养注意力、联想力、想象力和判断、推理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听话训练的浓厚兴趣。三是听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的意感和情感,即对话语的意蕴感、道德感、理智感、情趣感、情味感、审美感等的品评能力。也就是训练学生学会评价和品味说话人的话语内容和说话特点。这样的训练可以是听后评议、写听后感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7623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