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论文:二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效能的关联性研究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要] 在全球化盛行的今天,学习第二门语言也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主要潮流和学习趋势。在各大高校中也逐渐开始重视对于外语的教学。在学习第二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动机无可厚非地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效能也不单单指代学习的最终成绩,更多的是学习的结果以及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能力。本文通过研究二语学习的动机与学习效能的联系,来揭示学习第二门语言的症结所在,并为找出更好的第二语言教学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 二语学习;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教学方法

一、引言

  语言学界对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早已形成共识。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文化通过语言得以凸显,其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展示。而在日常生活中,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交流工具。在一些语言学家的眼中,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获取第二门语言的关键之处,可以说,语言的学习动机是在语言学习中最值得观察的变量之一。一些研究表明,语言学习的动机可以分为工具型和融合型两种类型,当然,根据其他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可以划分为其他几种类型。对于学习动机的研究调查表明,语言的学习动机与学习者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最终的学习效能和学习成绩是相关联的,并且,学习动机在这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概念表述

  (一)学习动机

  那么,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可以成为是一种强大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是“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引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提升自己的语言知识。这种学习动机并不单纯是指学生的心理作用,还包括各种不同的因素所构成的整个系统。当然,心理作用也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部分,这种心理因素可以大体分为以下几种:学习的信念,学习爱好以及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动机,学生就更容易拥有学习的目标,而学习目标又是指引学生找到良好学习方法的不可或缺的方面。这一切构成了学习的动机。

  每个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学习动机也不例外。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根据学习动机的内容,可分为正确的学习动机和错误的学习动机。拥有正确学习动机的学生将会变得勤勉自律,努力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各门课程,并且敢于担当和肩负责任。错误的学习动机只能让学生的思想变得狭隘,注重眼前利益而非长远利益,无法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学习计划,其学习目标也很有可能偏向于利己主义,无法肩负起为祖国做贡献的责任。

  第二种,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直接动机和远景间接动机。近景直接动机是指,学生由于对语言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者是求知欲旺盛,再辅以教师生动形象的授课的影响,使得学生产生了一种利于二语学习的动机。这种近景直接动机的作用是促使学生将语言的学习与学习的兴趣、成功的欲望联系起来,让学生有更好的心态进行二语学习。而远景间接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动机只与自身相关,为了自身利益才进行学习。这种动机的持久性和稳定性比较差,容易受到环境和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

  第三种,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因为自身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而对于第二门语言进行积极的学习活动,这种动机通常会引领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已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外部动机是指由于外部推动力而进行的被迫的学习活动,比如为了逃避老师的惩罚而完成作业、为了不被父母责骂而好好看书。这些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并不是为了真正获取知识,更多的是得到一种赞扬。这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比较低,对于学习内容本身并不感兴趣。

  当然,还有一种融合了多方面因素所进行的分类,即在二语学习中,根据学习语言的态度和倾向,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同时也会进行目的语相关文化的学习,即不仅对于语言有所掌握,同时也对这种语言在实际情景语境中的使用有所掌握,而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融入目的语文化的交流圈子之中。具有融合型动机的二语学习者一般都是被一门语言本身的魅力所吸引,对于目的语展现出浓厚的兴趣。这种学习者所进行的是一种纯粹的语言学习活动。而工具性动机是指,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将其作为一种工具进行使用,比如为了应付一些考试、得到更高薪的职位等,这种语言学习者将语言视为一种能够为其带来利益和价值的工具。

  虽说通过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以上四种,但是最后一种,即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是二语学习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动机研究中影响至今的二分法。

  (二)学习效能

  学习效能也可被称为学习自我效能,是指学习者对于自己能够自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的一种信念程度。这个概念起源于班杜拉的理论。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这个概念,是因为他发现在以前的众多对于二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中,研究者的主要参考方向着眼于学习这对于知识的获取阶段,而并未对于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和学习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为了更正前人的思想,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这个概念,拓宽了学习目的对于学习结果的影响途径,解释了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对于学习结果的影响。

  还有其他的学者认为,学习效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学习能量。这包括学习者的求知欲望,以及对于学习目标的动力。第二,学习能力,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能力,比如逻辑能力、运算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等等。第三,心理状态,这关系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学习者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察觉到自身的消极因素并加以调控,以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当然,这些还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处理学习中的难题的能力等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7662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