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研论文:先练后讲 尝试中学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先讲后练”教学方法,堂上总是教师先讲,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根据教师的要求去做练习。这种知识传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里只是竖起耳朵听教师讲解。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出题,学生答题。学生已经定位在被动的位置上了,怎么能使学生“主动”起来呢。那么能不能倒过来,从“先讲后练”改为“先练后讲”,让学生先试一试,在尝试中学,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尝试练习反馈的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讲解。让学生先做尝试练习,就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上,如果他们尝试中有困难,引导他们互相讨论,形成学生自己探索的态势,这样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一步走对,全盘皆活。 笔者近几年在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的思想基础上,进行先练后讲、尝试中学——高二数学“尝试教学法”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实验的理论依据

  尝试教学法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并不是个人凭空臆想出来的。它是根据现代教学论思想,按照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吸取国内外先进教学法的积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1. 哲学基础

  尝试教学法是以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为它的哲学基础。辩证唯物论认为,人的正确认识并不是先验的,是通过实践和感知,再发展为理性的认识的,尝试教学法中的先练后讲,就是让学生先进行实践。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既强调学生“学”的内因作用,又重视教师“教”和外因作用。充分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正是表现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尝试教学法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在课堂教学的程序上体现出来。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精神是“先练后讲”,一开始要求学生尝试练习,就把学生推到主动的作用。

  教学过程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存在着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教与学的关系、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等。尝试教学法以辩证唯物论为指导,组织尝试教学模式的内部结构,因而能够既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与学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发挥智力,把两者辩正地统一起来;既能重视智力因素的作用,又能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尝试教学法的推广应用,所以能取得大面积的积极反映,道理也许就在于此。

2.教学论基础

  尝试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的要求,尝试教学法的应用,引起教学过程的一系列的变化:

  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先练、教师再讲;

  从学生被动听讲、死记硬背转变为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从技巧性教育为主转变为思考性教育为主。

  尝试教学法的教学论基础,具体表现为突出一个核心,符合两个规律,体现三个为主,发挥四个作用。

  尝试教学法促进了三个结合:学生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这就构成了尝试教学法的教学论基础的核心。

  尝试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材发展的规律,尝试教学法的五步程序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不断指导下以及学生不断地尝试中逐步完成的。它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尝试过程,自觉地放在课内完成。同时,尝试教学法又适应教材编排的规律使学生有可能尝试成功。

  尝试教学法的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三个为主,即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这也是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使“教”为中心转变成以“学”为中心,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尝试教学法吸收了国内外许多先进教学法的积极因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论思想。

3.心理学基础

  尝试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主要是迁移规律的运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他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说明奥苏伯尔十分重视在学生的旧知识上进行迁移的作用。

  尝试教学法是按照迁移规律科学地安排教学程序。尝试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知识迁移的过程。尝试教学法一般分为五个步骤:

  1.出示尝试题——学生的心理状态在知识迁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尝试教学法的第一步是出示尝试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阅读教科书的兴趣,为知识的迁移创造良好的条件;

  2.自学课本——这是促成知识迁移的关键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对准备题与尝试题进行比较,对尝试题和例题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己解答尝试题。为了促成迁移,教师在学生自学课本前先提出思考题,以便使学生带着问题边看书边思考;

  3.尝试练习——能使教师掌握反馈信息,以便引导迁移。学生经过第二步自学课本,基本完成了从对旧知识的认识向对新知识的迁移,但是,这种迁移还仅仅停留在认识阶段,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尝试练习就是检验知识迁移程度的重要步骤。

  4.学生讨论——通过尝试练习的检验,学生试做尝试题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结果正确,这是正迁移发生作用;一种是结果错误,这是负迁移发生作用。在讨论中,让学生各抒己见,使正迁移得到强化,负迁移得到消除。

  5.教师讲解——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深化迁移。教师讲解中重点抓住前后知识之间的共同因素,进行画龙点睛的讲解,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使迁移作用进一步深化。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7735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