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论歌唱的情感表现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论歌唱的情感表现论文

  摘要:歌唱是情之所在,情之所至。歌者拿到一首歌曲,反复吟味,随意生感,才会有真情实感。歌者只有了解歌曲思想内容,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歌唱修养,才能打动听众。在歌唱中,歌者须靠自己对生活的亲身体验,以饱满的热情和广博的知识修养去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主体思想、内涵、时代背景,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时代特征等,准确、深刻地诠释作品的曲情词意,才能更好地体现出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歌者的魅力。

  关键词:时代特征;作品风格;歌词;节奏;诠释;文化底蕴

  声乐是以人的嗓子作为“乐器”而进行的表演音乐。歌唱的人千方百计想把乐器“铸造”好,但大多数人重“声”不重“乐”,错误的以为有了声就必然会有乐的。歌者只有凭借自己的歌喉,把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把词曲作者所塑造的形象和所创造的意境,真实、生动、细致地表达出来,才算是一个真正的歌唱者。这就是对歌曲的情感表现问题。

  凡是好的演唱都应该给人以由音响的美、语言的美、思想的美、情感的美以及形体的美凝聚而成的综合的美。因为对一个歌者来说,即使他理解了曲情,有了意境,那还只是理性的歌唱,只有当他有了真感情,他的声音的色彩,语言的抑扬顿挫,节奏的缓急,人物的形象以及动作的分寸都会随之较为准确表现出来。这样的歌唱也就感人了。因此,真实、准确、深刻地表达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是歌唱艺术的根本。要想使演唱富有感情,也就是在歌唱中艺术地处理和表现歌曲,应从对作品的分析和诠释入手,并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深入分析和挖掘作品

  每首歌曲的作者对其作品的构思、意图和所倾注的思想感情,以及艺术表现都已有所设想和处理,这是第一创造。然而,对于演唱者来说,演唱每首歌曲时都应有一个艺术再创造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过程中,既要忠实于作者原本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又要在此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对歌曲进行再度认识,从而使歌唱更加生动、更加完美、更加有感染力。深入分析作品应从以下几方面的分析入手:

  1.准确把握作品的时代特征

  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生活的产物。把握作品的真正意图和内涵,首先需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并把这种特定时期下的历史风格与我们所处的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如果歌者对歌曲所包含的内容有了全面而正确的理解,对其所反映的时代、生活有着真实而深刻的感受,并把这种历史风格与时代精神完美结合,那么他们就会使自己的演唱立下根基,获得生命,从而唱出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歌声。

  2.了解作品的风格

  作品的风格是作曲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鲜明而稳定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作曲家的风格是相对稳定的,但又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时代性、民族性等因素,作曲家生活的改变和世界观的变化都会影响作品风格的变化,从而显现出作曲家风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因此,把握住作曲家总的风格特征并不等于就把握了每一件具体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独特个性,需要研习其他的一些作品才能有助于合理地掌握某一作品的风格,丰富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增强歌唱的艺术感染力。

  3.熟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歌唱是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歌唱中所运用的一切技巧,也都是为表达歌词中的思想与情感内涵服务的。所以,表现歌词中蕴含的文学艺术美,便成为古今中外声乐艺术家们在歌唱艺术的表演实践中的一种追求,同时,也是歌唱艺术的美学价值的一种体现。清代声乐理论家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论曲情时谈到:“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为尤重。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独异,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若世之止能寻腔依调者,虽极工亦不过乐工之末技,而不足语以感人动神之微义也。”鉴于歌词的重要性,在演唱前就必须先熟悉、朗读歌词,通过朗读来获得情绪上的感性认识。

  4.把握节奏,注意强弱和表情记号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和脉搏。声乐作品中的节奏是语言节奏与音乐节奏的紧密结合。作品中不同特性的节奏体现着不同的心理情感和音乐性格,因此,在演唱中特别要强调节奏的重要性。正确地掌握和处理节奏是准确地表现内容、生动地表达感情、完整地体现音乐魅力的关键。唱一首歌,首先要选择恰当的速度,走句时还要注意张与弛的关系。

  强弱变化使音乐富有生命力,又是突出音乐性格的一种重要手段。没有强弱对比,没有力度的变化,音乐就显得平淡沉闷,缺乏生气。唱一首作品要先视谱,将谱面作大概的段落划分,特别要注意强弱和表情记号。努力领会作者的意图,心中对全曲的大致意思有个根据的了解,然后再去逐句练唱。

  二、准确演绎和诠释作品

  对作品的诠释即是通过挖掘、分析作品后,对作品进行外在的表演。音乐是艺术中的一个种类,它是人类用以表现客观世界和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法。中国汉代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曾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说明音乐可以用不同的乐调表达出人们的衷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等六种不同的心情。由此可以推论,音乐是一种表现艺术,也是一种表演艺术,对歌曲感情的艺术表现不仅仅是对作品本身的挖掘,它更需要演唱者通过自己的形体表演来把这种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即作品内容和外部表演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独有的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相统一的音乐艺术美,才可将艺术作品的内容、思想及价值传达给欣赏者。

  就歌唱表演而言,演唱者通过准确传神的身姿、眼神、形体动作等等,对声音和感情进行创造和传达,使听众不仅被赋有韵味的音乐所陶醉,也会为歌唱者的艺术魅力所倾倒,使得歌曲的表现充满了节奏的律动感和视觉欣赏的美感。

  声乐艺术的魅力不仅只在于用声音去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生活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要调动起听众的积极性,使他们也能够不自觉地投入到音乐形象中去,这是检验演唱成败的关键所在。

  演唱者一旦登上舞台,就要与听众紧密联系,歌者对音乐所反映出的形态神情,始终要吸引、召唤听众进入音乐情境中,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紧扣听众的心弦,使之产生美感的同时也能展开想象,共同体验歌者所表现的感情和艺术形象。

  歌唱艺术是歌唱者把自己对歌词和音乐理解、感受和想象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表达出来,使人们听到歌声就知道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作为一个歌者,他不但应是歌词的演绎者,更应该是音乐的解释者。

  单独做到以上任一方面都不是很难的,关键在于能否把这两点有机结合起来。因为听众对一个歌者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求他把乐谱上有的要充分唱出来,还要把作者想到的在乐谱上不一定标志或体现出来的东西,也要唱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准确传情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提高文化素养。文化底蕴往往反映一个人的气质、品位,决定人的审美要求,对音乐的理解、鉴赏、表现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修养,正是这种广征博采的学科品格,才使得音乐有可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声乐作品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紧密相连,是文学精品用音乐形式的再现。从这一角度来说,声乐艺术比其他音乐形式更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所以说,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底蕴后,才有能力对歌曲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歌唱感情的处理才能更深刻、更富有感染力。

  歌唱是情之所在,情之所至。声情并茂的演唱是对歌唱者的最起码的要求。歌者拿到一首歌曲,反复吟味,才会有真情实感,深入体会,才能做到入神的表演,二者的相互融洽,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艺术的魅力和歌者演唱的魅力。

【论歌唱的情感表现论文】相关文章:

1.爱的表现-情感美文

2.论情感诗歌

3.歌唱的相关因素与歌唱心理论文

4.声乐演唱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论文

5.论平面设计民族化表现论文

6.会歌唱的风作文

7.《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说课稿

8.色彩的情感表现的说课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7887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