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对于产品艺术设计工作来讲,将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设计之中,不仅能够吸引到消费者关注的目光,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艺术设计取材范围,推动艺术设计工作更好地前行与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产品设计毕业论文模板,欢迎阅读!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模板:羌族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羌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羌族的文化艺术极为丰富,内容涵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形式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传承至今的艺术文化遗产种类较多,其类型包含有民间文学、民间歌舞、戏剧、建筑、羌族民间刺绣、民间剪纸、饮食器具、坐具、生产工具、乐器、民间手工艺品等。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羌族传统艺术也在慢慢演变,羌族传统艺术面或趋于消亡;或作为“历史文物”代表着古老的民族文化继续存在;或作为传统民族艺术之精髓,与现代融合,成为新的艺术[1]。21世纪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一些急功近利和不科学的做法,使得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当地具有民族风格的一些文化特质和文化艺术特点已走样甚至变味,保护、传承、研究和开发利用羌族民族传统艺术便成为紧迫任务。

  1羌族传统艺术传承面临的困境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汶川、北川、茂县等羌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大地震不仅使羌族人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还造成了大量的文化古迹、历史文物和文史资料的损毁,几千年形成的羌族文化遭到严重破坏。据西南民族大学蒋彬、侯斌介绍,这次地震不但造成羌族地区重大的人员伤亡,而且地震对羌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损害也相当严重。羌寨的碉楼、吊脚楼垮塌损毁严重,羌族民居建筑受到大面积破坏。理县桃坪羌寨、茂县的黑虎羌寨、汶川的罗卜羌寨、北川小寨子沟等羌族风格独特的羌寨遭受毁灭性破坏,其他羌族民居也大多数倒塌,几乎毁损殆尽[2]。地震造成的羌族人口减少、传承人减少、历史古迹和生态的破坏严重危及着羌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羌族地区传统艺术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巨大冲击下,一些民族旅游地的旅游开发摒弃了珍贵的民族文化特色,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和继承。同时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也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俗风情开始出现同化、汉化现象。珍贵的民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面临退化和消失的危险。一些地方甚至将古朴的民俗文化、民族风情包装成粗俗的商业性表演,致使原有的文化价值被低档商业价值所取代[3],这也是羌族传统艺术传承所面临的困境。

  2羌族传统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地震后,国家与地区政府对羌族民族文化的保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投入力度,这也使羌族地区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广阔的前景。一方面在大力进行重建,另一方面更要注重保护和抢救羌族地区传统艺术文化遗产。发展羌族民族产业,使羌族传统艺术在产业的发展中得到保护传承。基于羌族传统艺术进行产业开发离不开羌民族产品创新,羌族产品创新也离不开羌族传统手工产业的土壤。首先应大力发展在羌族地区和羌寨建立羌族传统艺术手工产品基地,可以先选一个基础较好的地区作为试点,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广,逐步扩大的办法,形成整体优势,促使羌族传统艺术手工产业形成有一定规模、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增收致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4]。发展民族产业是保护羌文化的重要途径,许多羌族传统文化已处于消亡边缘,必须对其开发并走产业化的道路,才能使羌族地区传统艺术产业迅速焕发活力。再者应加强对羌族地区旅游资源产品的`开发。将羌族地区传统艺术和具有使用功能的产品结合,进行产品创新设计,同时开发系列化的品牌旅游纪念品,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并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在羌族地区旅游产品开发的设计中,要呈现出羌族地区传统艺术的特点精髓和神韵,从民族文化内涵人手,在构思和主题上突出羌族地区传统艺术的文化符号特征。在设计中融入羌族地区传统艺术文化符号,同时设计必须与时尚结合,如果直接将最原始最传统的羌族艺术照搬,就失去了设计的意义,也缺乏产品所必需的时尚感。

  3羌族传统艺术形式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运用

  3.1羌族传统建筑形式与产品创新

  羌族民居建筑起源于新石器时期,历经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羌族的建筑形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更趋丰富。今天的羌族民居建筑已远非其原始状态,但依然保持了浓厚的古风遗韵,反映出羌族民居建筑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形成的艺术特色,被誉为中华建筑的活化石。羌族历史上就以擅长砌石、筑堰、打井著称,羌族建筑用乱石碎片砌成。石块之间不用石灰,只用泥土粘连,墙间不用木柱,砌得平直整齐,视觉效果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符号气息。建筑类型有碉楼、石砌房、索桥、栈道和水利筑堰等,其中最著名、最独特的是碉楼,碉楼一般达30余米,最高的达十三四层。有正方形之锥台形式,也有六角或八角形式。明朝万历年间建造的佳山、若达两寨的碉楼,其基础部每边齐地面处各宽5m,墙壁厚约60cm,越往上则碉楼壁越薄并略向内倾,到2/3处,则又垂直上延,碉高10层,外观齐整、雄伟,特别是从下仰视其顶、益觉其巍峨耸峙,直插天际,堪称建筑艺术上的奇迹[4]。在本项目的产品设计中,以教师和学生们组成的团队对羌族建筑进行了仔细认真的考察,主要的设计突破口也是根据碉楼的形态来进行设计创新,通过反复的草图,找出碉楼所特有的符号,将碉楼的形态提炼并简化,或者采用碉楼某个局部的形态进行简化和提炼,并将其移至不同功能的产品创新设计中,最终在外形上保留了碉楼的神韵,使产品具有现代气息。在以羌族传统建筑形式为创意灵感的产品创新设计中,不是对羌族传统艺术形式简单拿来或照搬,此类产品中对羌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在产品的“神”上,形态的来源均源于羌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而在创新上则有产品语意学等现代设计理论的支撑,力求设计出来的产品减少民族旅游产品造型上的还原性和强调装饰性的特点。所以在本类产品的设计创新中确立了一个主题——简练,在注重其使用功能的同时,又能从简练的形态中感受到特有的民族底蕴,作品见图1-2。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62067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