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三】

  心灵天然的好奇心。音乐教育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饱满,、获得发展,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

  1多方位创造演奏乐器,让幼儿体验节奏活动的乐趣

  乐器是幼儿表达节奏的最自然最直接的工具,演奏乐器也是令孩子感到快乐的活动。在各种乐器中,打击乐器是孩子最容易掌握的乐器之一,因此,幼儿园也为幼儿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打击乐器 ,有碰铃、大鼓、三角铁、沙球等等。这些乐器演奏方法简单,音响效果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选择几种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打击乐器进行教学。

  这些乐器固然对孩子的节奏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我们也不能丢弃生活中的“乐器”。其实,孩子对所有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充满着强烈的兴趣,穆希德、桑德威克和威特所说:“当给幼儿一个简单的乐器时,他们使用它就像玩积木和画笔那样自然......孩子们听到的声音和他们用身边的东西创造出来的声响成为他们音乐经历的一部分。”这个“简单的乐器”,可以是铃鼓,当然也可以是锅、碗、瓢、盆,甚至是身体的一部分。教师和孩子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锅,并用它们拼搭组合来代替爵士鼓,把许多不同的盆子吊起来组成云锣,用大小不一的小瓶子做成编钟,旁边还有许多装满水的玻璃瓶等等,这样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音乐区域谁都会想要进去尽情地敲打一番。

  尽管这些自制乐器的音色并不如专门乐器来的动听,但是这种来源与生活的创意一定能够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事实也证明了一点,每一次开展区域活动时,这个小小的音乐天地的人气也总是最旺的。生活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成人也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忽视掉,但是天真的孩子们一定能发现生活的秘密并热情地投入其中。那么我们就不该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乐器演奏了,和孩子一起共同寻找生活中美妙的声音,你会发现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节奏天堂。

  2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音乐创造能力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该去表现美,更应该去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幼儿音乐教育不同于成人音乐教育,这是由幼儿的个性特点所决定的。大家知道,幼儿的基本个性特点就是好奇,爱听、爱看、爱动是这一个性特点的基本特征。幼儿认识了解事物与成人不同,他们往往是在随意中通过听、看、触摸等动作认识了解新事物、增强兴趣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为一名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幼儿的这一个性特点,在幼儿音乐教育工作中,要坚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全方位、多层次、灵活多样地开展音乐教学。教育现代儿童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育,而不是千篇一律、如出一辙的教育。现在的儿童思维灵敏度高,吸收知识的能力强,单一的老师教什么幼儿学什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是满足不了幼儿的欲望和要求的。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幼儿的个性特点出发,创造一种完全没有束缚、极为宽松的气氛,让幼儿参与其中,去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索、去尝试,最大程度地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增长知识。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诚实的良好品德

  通过音乐活动教育幼儿: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美国作家劳伦斯沙皮罗指出:“善良和体贴是孩子遗传基因中就具备的天性。但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培育,那么就会消失。”可见,培育幼儿关心、帮助他人等体贴善良品性是多么重要。在音乐活动《让座》中,就充分体现了小朋友和老婆婆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情感。这一首以小朋友为主人公的叙事歌曲,选择的环境是生活中常见的“乘客实在多”的公共汽车上。歌曲以上行又下行的旋律唱:表现了小朋友对叔叔让座的感激之情。第二段节奏平稳,感情真挚、纯朴,表现了小朋友和叔叔一样的心情,把座位让给老婆婆。最后,歌曲以小朋友第一次请婆婆坐的同样旋律来唱:表达了小朋友和老婆婆互相关心、互相体贴的共同心声。演唱时,要求幼儿用歌声的起伏变化来传情达意,另外,还采用了角色表演形式:让几名幼儿分别扮演老婆婆、叔叔、小朋友。这样,幼儿参与音乐活动亲身体验,激励了幼儿的情感,收到了以情育人的艺术教育效果 。

  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幼儿的朋友,与幼儿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把幼儿的听觉、视觉、动觉充分调动起来,将教师“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要将每一个幼儿带进音乐美好的境界中,在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纯洁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四】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学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学中一项主要的教育课程,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幼儿情操,增强幼儿对美的.意识和理解,还能够激发和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对于孩子一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老师引导得好,孩子的音乐素质可能就大幅度提高了,而且从此对音乐就产生浓厚的兴趣了,那么,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的分析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理解、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并获得音乐能力的发展,是使音乐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除了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还要将音乐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而且对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工作都有所帮助。所以,教师只有在音乐教学中认真分析、研究教材,以发展幼儿的音乐技能、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为目标,用多种方法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促进幼儿在音乐活动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尽管幼儿天性喜欢音乐,但对这种兴趣爱好仍要注意培养,并给予发展。这不仅仅是为了在幼儿园生活的短短几年中,使幼儿能对音乐抱积极态度,而且要使这种兴趣得以巩固、保留,并成为终生的一种需要。要想更好的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首先要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兴趣。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呢?

  1、认识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大家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在散步时,只要一听到音乐就想扭动,正如我们为幼儿播放音乐时的现象,如放进行曲时,他们马上会甩起臂膀,雄赳赳气昂昂的学起解放军齐步走来;当我们为他们播放欢快、激烈的乐曲时,他们马上会手舞足蹈,随音乐欢快的摆动身体——————这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因此,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时刻观察,并进行保护并予以鼓励。

  2、激发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

  认识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后,就应该及时的激发和培养。首先要让幼儿更多的接触音乐,增强音乐对幼儿的感染力。为此,我将音乐贯穿渗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在游戏后休息时,为幼儿播放优美、抒情的轻音乐,让幼儿在安静、舒适的音乐中放松;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专门创设了一个“音乐台”,里边有各种乐器和演出用的道具,幼儿可以随自己喜欢的音乐自由的演奏和舞蹈;在幼儿午睡时,我为他们播放催眠曲,让他们更快的进入梦乡——————另外,我还经常组织幼儿玩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充分调动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二、对幼儿进行合理的教学

  幼儿园的音乐教材,无论是歌曲、舞蹈,还是音乐欣赏、律动,都韵含着一定的教育内容。每当我们拿过来一节课,分析教材内容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分析透彻,才能更好的设计教学活动,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

  1、情感教育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目的是为了抒发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所以,我们在演绎音乐作品时,就应该把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充分的表现出来。针对这一点,我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注意从情感入手,引导幼儿对音,乐作品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的表现力。

  例如:庆元旦联欢会时,我们班集体表演的手语《感恩的心》,孩子们在音乐中用充满感情的手语动作表达出心中的感恩,在音乐中进行表演,孩子能非常的投入,能置身于整个音乐中而不受外界的干扰。如:幼儿歌曲《小兔乖乖》是一首欢快的歌曲,在学习之前,我们先给幼儿把这个故事讲述一遍,让幼儿在故事中感受小兔子的可爱,兔妈妈唱歌时的心情和轻快的声音,以及与后面大灰狼的沙哑的嗓音形成对比,幼儿在表演时就更能把握好歌曲的节奏和语气。唱兔妈妈的声音时轻快缓慢,模仿大灰狼时声音低沉沙哑。

  2、品德教育

  幼儿园音乐教材中的品德教育,使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让幼儿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理解其教育内涵,是达到音乐教育目标的根本问题。

  例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讲述了小乌鸦长大以后不忘妈妈的养育之恩,叼来虫子为妈妈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班有好多孩子都缺乏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对自己的父母没有礼貌。稍有不顺心意的是就大喊大闹。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上课时,着重向幼儿进行了这方面的教育。“连小乌鸦都知道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爱护妈妈,照顾妈妈,拿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这个问题在幼儿之间展开了讨论,使幼儿充分认识到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情感体验中激发了幼儿尊重他人的行为。

  3、音乐技能的培养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首要一点就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技能的培养。通过启发引导幼儿积极参加音乐艺术活动,在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美的感受中,培养幼儿对音乐艺术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幼儿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发展幼儿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通过教学,教给幼儿歌唱、韵律活动、音乐欣赏、乐器演奏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培养训练幼儿的音高感、节奏感、音乐感、力度感和曲式感等基本的音乐素质。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表达力及创造力等方面的音乐能力,促进了幼儿音乐素质水平的提高。

  通过启发引导幼儿参加音乐艺术活动,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身体、语言、认知、意志、情感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节成功的音乐课,除了好的教学设计和幼儿的良好配合以外,教师的主导因素只关重要。一节课能否上好,能否达到教育目标,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表现是分不开的。

  在教学中,模仿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手段。所以,教师的示范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也是幼儿能否正确掌握教学内容的关键。如:教唱歌时,教师准确、清楚的范唱对幼儿正确学习歌曲、掌握歌曲内容、了解歌曲节奏有很大帮助。特别是教授新课时的示范,会给幼儿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

  总之,教师只有在音乐教学中认真分析、研究教材,以发展幼儿的音乐技能、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为目标,用多种方法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促进幼儿在音乐活动得到全面的发展。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音乐教育论文

2.中小音乐教育论文

3.关于音乐教育论文

4.音乐教育的论文

5.有关音乐教育的论文

6.小学音乐教育类论文

7.大学音乐教育论文

8.学校音乐教育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62260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