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傲慢与偏见社会阶级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如果是你,读完《《傲慢与偏见》会有什么想法呢?不妨一起学习下文吧。

  傲慢与偏见社会阶级论文

  【摘要】婚姻不只是一份契约,而是一生的允诺与守候,它在我们的人生之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人的婚姻是否幸福,与他对婚姻的态度有关。有人为爱结婚,有人为情欲结婚,有人为财富结婚,也有人为结婚而结婚。《傲慢与偏见》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婚姻观,也让我们思考,怎样的婚姻才是我们想要的,怎样的婚姻才是适合自己的。

  【关键词】婚姻  态度  爱情  财富  围城

  婚姻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这简短几个字的概念,却涵盖了千千万万种感情,有爱,有责任,有酸甜苦辣千万种滋味。不同的人,对婚姻的期待和看法也是不同的,有人因为爱而结婚,有人因为责任而结婚,有人为金钱而结婚,更有人,只是因为到了结婚的年龄而结婚。

  婚姻到底意味着什么?我觉得婚姻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从他出生便有的。当你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婚姻对你来说,就是爸爸辛苦工作后,回到家,妈妈端上热腾腾的饭菜,给爸爸盛上一碗饭;就是爸爸妈妈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争吵,冷静之后又重归于好;就是有了你之后,从两个人的关系变成了三个人的关系,从两个人变成一个家。爸爸妈妈的婚姻对一个小孩子的婚姻观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当你长大了,懂得了爱情,婚姻对你来说,就是将这段爱情放进自己的储藏室,钥匙由你和你的爱人保管;就是让两个人变成一个家,“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或者说,从来都是如此,婚姻不只是纯粹的爱的围城,里面有了责任,有了金钱,有了各种各样世俗的东西,为爱结婚被人看成是一种笑话,一种异想天开,一种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奢侈。婚姻变成获取金钱,寻求安定的工具,有时候又像是一种作伴的习惯,两个人,到了结婚的年龄,自然而然地结婚了,可能没有爱情,没有冲动,有的只是一种理智,一种思考和选择。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让我对婚姻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作者运用风趣诙谐的语言刻画了几对不同的婚姻,每一个婚姻都折射出在简奥斯汀生活的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婚姻的态度。通过对四对青年男女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莉迪亚与魏肯,夏洛蒂与柯林斯婚事的描述,我们看到了:为了财富而结婚的世俗婚姻和为了美貌和情欲而结婚的盲目婚姻都是错误的,不能得到长久的幸福,而真正幸福的婚姻是建立在爱情和理智基础之上的。

  一、夏洛特卢卡斯的婚姻--最现实的婚姻

  夏洛特是伊丽莎白最要好的朋友,但她们在婚姻的选择上是不同的。和伊丽莎白一样,夏洛特没有财富,她貌不惊人,但很有头脑,也可称得上是个精明人。她认为“婚姻生活是否幸福,完全是个机会问题。”作为一个已经二十七岁的女人,她对婚姻的选择完全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当她第一次遇见柯林斯的时候,她就见识了他的愚蠢,而且当他向她求婚时,她也清楚地知道“柯林斯肯定不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也不叫人喜欢”。但是她还是立刻答应了,因为“婚姻一直是她的目标,至于找什么样的男人,婚后生活怎样,则不太看重,对于受过良好教育但财产不多的年轻女子来说,嫁人是唯一的一条体面的路,而且尽管能否得到幸福毫无把握,嫁人也一定是她们最惬意的可以免于贫困的避难所”。①夏洛特为了金钱而结婚,通过婚姻她仅仅得到一个富有的人,从而有了经济上的安全感。婚姻对他们来说可谓是一项任务,但是柯林斯夫妇都从婚姻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夏洛特得到了安定富足的生活;柯林斯也得到了一个温暖的家,这就是他们对婚姻的理解。

  二、莉迪亚贝内特的婚姻--最荒唐的婚姻

  贝内特家的小女儿莉迪亚是一个头脑简单、轻浮而又虚荣的姑娘,小小年纪便热衷于社交,喜欢与梅里顿的军官往来,并以此为荣。“只要任何人一怂恿,她就会投入任何人的怀抱。她的感情总是不停地起伏波动,摇摆不定”。威克汉姆是一个外表英俊,实际道德败坏,非常奢侈,又背信弃义的人。他先是引诱富有的达西小姐,但阴谋告破,没有得逞。在加入民兵团后,他先对伊丽莎白大献殷勤,继而又对富有的金小姐展开追求,最后竟然和丽迪亚私奔。

  莉迪亚与威克汉姆的结合可说是荒唐至极。她对威克汉姆的爱慕完全是由于对方“俊朗的面庞、标致的身材还有迷人的谈吐”。他们的关系完全是建立在情欲与外表上,没有任何爱情基础,可以说是既不实际,也不浪漫。他们之间的婚姻也是有条件的,是在达西的帮助下,两人才勉强地结了婚。但是“两人奢侈挥霍,只顾眼前快活,从不顾及将来,他们常靠给简或伊丽莎白写信求助,指望他们的接济来支付帐单。威克汉姆对莉迪亚的爱不久就一落千丈,化为冷漠。”②莉迪亚和威克汉姆也都从婚姻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莉迪亚得到了情欲的满足;威克汉姆也得到他想要的财富,这就是他们对婚姻的理解。

  三、简贝内特的婚姻--最“美满”的婚姻

  简和宾利的婚姻被认为是最美满的婚姻。贝内特家的大女儿简温柔可爱,漂亮大方,对人总是往好的一面去想。她的这些迷人气质完全吸引了年轻英俊、潇洒富有的宾利。两人相互吸引和相互爱慕,虽是好事多磨,最终他们也抛弃了身份地位的重重阻碍走到了一起。这是一桩令人艳羡的美满婚姻。然而,我觉得这美好的背后是潜伏着一定的危机性的。简和宾利男才女貌,彼此相配,任何人看来,他们都是最适合在一起的。他们的婚姻,在我看来,爱情不是最主要的基础,最主要的是一种吸引力。宾利为简的美貌和善良所吸引,简为宾利的英俊潇洒和绅士风度所吸引,他们之间的爱更多表现为一种相互之间的仰慕之情。婚姻是一份复杂的契约,双方必须有足够的爱的基础来维持这份契约。而简和宾利之间的爱情太过平淡,太过于理所当然,以至于不够刻骨铭心,让我感觉不太安稳,似乎潜藏着一丝丝危险的气息。

  四、伊丽莎白贝内特的婚姻--最让人羡慕的婚姻

  钱钟书先生将婚姻比喻成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但是我觉得这个婚姻理论是不适合达西和伊丽莎白的。他们之间的婚姻是以曲折跌宕却又刻骨铭心的爱情为基础的。伊丽莎白和达西一开始就给对方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伊丽莎白认为达西傲慢无礼,而达西也因为伊丽莎白所处的'社会阶层和她那些不甚体面的亲戚而忽视了她的优点和美德。后来,达西终于认识到伊丽莎白的可贵之处,展开追求,在被拒绝后仍然不气不馁,终于通过自己的行动消除了伊丽莎白对自己的偏见和误解,从而两人走到了一起。

  以第一次求婚为界,在思想上改变的不单单是伊丽莎白,还有达西。伊丽莎白因为达西的信,认识到了自己的偏见;达西因为伊丽莎白的话,认识到了自己的傲慢。如果伊丽莎白对于达西的第一次求婚没有拒绝的话,可能达西对于她的迷恋并不会持久。如果没有拒绝时的对话,达西还是那个虽然家财万贯,虽然一表人材,但太过傲慢的高高在上的人。对于这样的人,伊丽莎白即使因为一时冲动而同意嫁给了他,在不久的将来,伊丽莎白仍会后悔的。而如果没有拒绝后的那封信,伊丽莎白仍旧是那个虽然开朗,美丽,直率,却太过主观和偏见的人,对于这样的人,达西不久便会厌倦的。因为有这些波折,他们之间的爱情才显得更加珍贵,更加深刻。

  如果说婚姻是一座围城,而男女主人公是像达西和伊丽莎白这样的人,那么,即使一开始他们互相看不顺眼,彼此存有偏见,到最后还是愿意被困在这样一座城里的。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可以让一个惹人讨厌的人为爱改变,可以让你抛开偏见,重新认识并接受一个人。

  爱是冲动,是失去理智,是意气用事,任由自己癫狂,爱情本身就是疯狂。然而,又有多少人能为爱疯狂呢?现实是残酷的,婚姻不等于爱情,以至于“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个理想离我们越来越远。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婚姻是最幸福的,除了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达西雄厚的财富。金钱在他们的婚姻中一点也不世俗,这份财富给他们的爱以阳光和养分,他们的婚姻是最让人羡慕的。如果婚姻是这样一座围城,那么我会很愿意被困在这样一座城中,被爱围困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人的婚姻是否幸福,与他对婚姻的态度有关。有人为爱结婚,有人为情欲结婚,有人为财富结婚,也有人为结婚而结婚。《傲慢与偏见》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婚姻观,也让我们思考,怎样的婚姻才是我们想要的,怎样的婚姻才是适合自己的。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我对婚姻最美好的期盼,也是我看了《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后更加坚定的信念。

【傲慢与偏见社会阶级论文】相关文章:

1.傲慢与偏见论文

2.从社会的不公平谈到阶级分化杂文随笔

3.中产阶级的身体言行修辞论文

4.探究18世纪英国中产阶级文化的实效性社会论文

5.关于阶级的经典名言

6.阶级兄弟的历史故事

7.无产阶级女孩初中作文800字

8.社会行政相关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62555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