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谈略论对中国信息化水平的基本判断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浅谈略论对中国信息化水平的基本判断论文

  论文关健词:中国 信息化水平

  论文摘要: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中国信乌化发展水平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也有极个别学者认为中国信息化已达到信.乌化发展的中级阶段。笔者认为,从全国来看,中国信.忽化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从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大城市来看,其信.乌化水平已处于信,息化初级阶段与中级阶段的交叉地段;从西部地区和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来看,信息化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据此本文将中国信息化水平定义在初级阶段的水平线上,并从四个方面时其作了兵体的分析判断。

  一、近20年来中国信息化水平测算概况

  中国信息水平测算的研究与实测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6年3月至6月,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对1982年中国信息化进行了厕算。从此,中国信息化测算开始了新的征程.

  从近20年来的文献看,中国学者对信息化的测算大致可分为四类:一类是沿用波拉特法进行测算;二类是运用日本信息化指数法;三类是运用国际电联指标体系法;四是运用国际数据公司法;五是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六是运用联合国IPU法.在以上方法中,运用最多的是波拉特法和日本指数模型。根据有关文献统计分析,1986年至2001年,以个人名义具体测算的次数大约为50次,以单位名义具体测算的次数大约为20^-30次。就方法看,除以上方法外,近几年来又有学者创立了不少新的测算方法,如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信息化综合指数法等。就范围看,有测算全国的,有测算全省的,也有测算一个城市的(如苏州市),还有测算某一非行政区域的(如京津地区、珠江三角洲).就重视程度而言,北京、上海、广州等明显重于其他地区,东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明显高于广大农村地区。

  二、中国信息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信息化指标体系是信息化水平测算与评价的重要依据。根据信息化理论,要测算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程度或发展水平,除了选择一定测算方法外,还必须参照或建立一套既定的(或标准的)信息化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判断.这既是信息化水平测算与评价的一般规律,也是研究探讨信息化水平的必要的前提。

  信息化指标及其体系的研究与构建,是近年来中国信息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科技促进发展中心的《中国信息经济初步分析研究报告》,到2001年国家统计信息中心的《中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测算与比较研究》,都十分重视并花不少篇幅去研讨信息化指标体系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还有:卢太宏的《信息宏观测度的研究》、靖继鹏的《信息产业测度新方法: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陈禹的《知识经济的测度理论与方法》、贺坚的《中国信息化能力研究报告》、杨培芳的《我国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杨学山的《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初步研究》、钟义信的《信化水平测度的新方法》、梁宾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数体系》及郑建明的《社会信息化进程测度案例及方法分析》等闭。这些研究成果对构建国家信息化指标,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何构建中国信息化指标体系?这是推进信息化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信息产业部和国家统计局等单位和有关学者的研究,笔者以为:构建中国国家信息化水平测算与评价的指标体系,既要符合中国国情,与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要符合“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竞争开放”的信息化发展方针,还要与国家信息化体系6个要素相一致,同时也要兼顾能与国际信息化水平测算指标体系相衔接。具体原则体现为:一是符合并遵循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二十四字方针;二是符合国情并适合国际间的比较;三是指标体系要讲求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四是指标体系要具有可比性、可操作性和导向性、规范性。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具体设置,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基础详细的统计指标体系,使之成为了解信息化情况的基础数据库;二是建立综合、概括性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比较与分析。

  从现有国家部委及部分科研院所对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的构建设置看,其研究成果的一个共同的重大不足是:设置指标太细、太多;有些指标显然不具有普遍性,拔高了信息化的平均水平。如有的将信息化指标体系设置为6大类,25个指标,有的将信息化指标体系设置为4大类30项指标,还有的甚至设置得更多等。这些研究就理论上讲是必要的、有益的,但以中国实际情况看,则不一定适合。国际经验表明: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信息化指标体系,有助于把准信息化水平的真实状况,对制定正确的信息化方针政策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笔者以为,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的不平衡性,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置宜粗不宜细,突出适用性、可操作性、可比较性,建议设置为5大类20项指标为宜:

  每千人广播电视播出时间、人均带宽拥有量、人均电话通话次数、长途光缆长度、微波占有信道数、卫星站点、每百人拥有电话主线数、每千人有线电视台数、每百万人互联网用户数、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网络资源数据库总容量、电子商务交易额、企业信息技术类固定投资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信息产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全国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每千人中大学毕业生比重、信息指数等。这一指标体系,应该说是当前衡量和评价中国信息水平比较可行的参照系。

  三、对中国信息化水平的基本判断

  对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与测算是信息化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定量分析,能够从数量上揭示信息化发展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有助于国家信息化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调整,也有助于中国信息化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64619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