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茶艺文化中的绘画艺术研究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茶艺文化中的绘画艺术研究论文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茶艺文化是传统文化里的一块瑰宝;与茶艺文化一同发展的绘画艺术,反映出我国的茶文化在各个时代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中国的绘画作品里,有很多都是以茶为题材,在博物馆珍藏的绘画作品中都生动地记载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饮茶时刻。茶艺文化中我们能感受到绘画艺术的魅力,也在绘画作品中体会茶艺文化的精髓。本文将从茶艺文化中细细品位绘画艺术带来的视觉之美。

  关键词:茶艺文化;绘画;传统;魅力

  绘画艺术可以在侧面反映出茶文化的发展,还能在画作中感受到当时人们饮茶的风气。所以,茶艺文化中的绘画作品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艺术殿堂里的一块瑰宝,并占据了显著的地位。在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的经济在发展,茶艺文化也随着而改变,但不变的是茶艺文化的美始终贯穿于我国的传统文化里。

  1茶艺文化中的绘画艺术概述

  茶艺文化中的核心是茶道,它主要是在讲述关于茶的一系列过程,并在其中灌输人们一种茶道精神。饮茶的人在品尝清香的茶水时,可以感悟到人生的真理,然后通过自我感悟来实现对自己的深化,对自我的完善。因此,茶道在茶艺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茶道在我国的历史十分久远,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与茶之间已经产生出一种意识上的交流,这样的交流我们称之为精神交流。人们追忆着传统的茶艺文化,并从味觉和视觉上共同感知,而后在身心上得到情感的释放。从茶道的行为方式中可以得知,中国古代的茶艺文化是具有一定的区域性质的,由于古代的茶代表的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播,则它与人们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茶艺文化通过饮茶的方式让参与其中的人们获取到不同的信息和经验,绘画作品将茶艺的精神从笔墨中渲染出来,并以艺术的方式将其转化为视觉上的记忆。笔、墨、纸、砚与茶艺文化重叠在一起,相互碰撞出艺术的光芒。茶艺文化将茶画融入进传统的精神文化,而茶画在宣纸上将其由感官变为视觉,在艺术的殿堂里多了一笔浓厚的中国韵。茶画作品之所以这么让人着迷,其原因在于它的背后有茶艺文化的支撑。传统的泼墨山水画只是在抒发自我的意识,而茶画却包含了哲学精神在内,这样的内涵让茶画覆盖上沉甸甸的古韵。茶艺文化通过绘画作品更加传奇地表现了出来,显示出中国人审美和情趣。

  2由茶艺文化引起的绘画艺术的研究

  2.1茶艺文化中的绘画元素

  茶水的流动性与我们的味觉形成一种奇妙的感官表现,这就是茶文化艺术里的书画表达的中心思想。绘画元素在其中作为穿针引线的作用,一方面它解释了一种“回归性”的道理,另一方面它是绘画作品里必须出现的事物。就如同原本是植物的茶叶在一系列的操作之后被制成液态的精华,等待着人们来品尝;而墨在宣纸上蒸发后留下的痕迹,这是它的属性。绘画元素的道理也一样,它的出现可以丰富画面,强调出一种形式美感,从而利于人们后期对画作的分析与欣赏。绘画元素在茶艺文化里的另一种应用在于抒发出当时人们的精神,描绘出当时的生活环境和意识形态。

  2.2绘画艺术在茶艺文化中的应用

  唐代的名画《调琴啜茗图卷》描绘了十二个女人聚在一起饮茶的盛况,她们以茶海为中心,有的站着,有的坐着。茶海中有一只很长的茶勺,方便女人们舀茶入碗。图中女人们的动作都不一样,有的正在品茶,有的在与对面的女子谈天说地,还有弹琴吹箫的女子。画中的女人丰满而有韵味,身上的衣服颜色鲜亮明快,艳而不俗。衣服的细节刻画精致,上面都描绘有大量繁缛华丽的雕纹。这个时候传统的襦裙已经吸收了来自国外大多数的文化而演化出了唐朝的袒胸装,这个衣服上衣是传统的短小襦的样式,下身为十分宽松的长裙,长裙最高系在了腋下,中间用丝巾打结,脖子到胸口的肌肤基本都裸露在外,穿衣十分开放。茶艺文化在这样的气氛中极具唐朝的特色,在国家的物力和财力都十分强大时,妇女们的神态怡然自得,生活也过的开心满足。在画中她们欢笑,品茶都被画家描绘的栩栩如生。唐代的斗茶图风格以色彩浓艳、复杂为主,具有雍容华贵之感;这样的'效果是由于吸收了外来的思想和文化,并结合了中国古代的神话思想后引进了现实的生活之中。唐朝的中国国力强盛,很多外来民族慕名而来,为我国带来了他国的文化艺术,因此人们受其影响,思想得到了很大的解放并开始前所未有的突破。人们在吸取外来文化的同时,自己不断地琢磨和创新,将艺术推上一个至高点。斗茶图很好地阐述了我国唐代时期的服装演变、风格的多样,并展示了唐朝当时的审美观、文化观、绘画技巧以及人物的形象特征。唐朝在我国封建历史上是一段辉煌的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富裕、四夷宾服、万邦来朝。作为世界文化、艺术交流的中心,唐朝的绘画、音乐、诗词等艺术都对国外的风格、文化进行了汲取,加上我国独有的茶艺文化,也让不少外来国度的人慕名而来。茶艺文化中的绘画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朝代的历史文化以及朝代的发展变迁,说明了当时社会上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越来越物质化的心理。

  3茶艺文化中的绘画艺术来源

  3.1构思背景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的大国。在我国的艺术绘画中,具有中国传统独特的民族气息,而斗茶图在经历了一段漫长悠久茶艺文化的熏陶后,已经发展为一个完整、有代表性的绘画体系。而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发展最为强大的时代的唐朝,绘画体系也发展出了一段艺术历史上的小高潮,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发展最迅速,经济力量雄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我国的茶艺文化艺术被推上了很高的地位,在装饰的运用上开创了我国的纹样装饰画先河。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我国的茶艺文化被纸和墨书写下来,唐代茶艺文化中的绘画艺术成为中国斗茶图的历史转折期。时尚流行的元素总是呈轮回的状态,如今人们对茶艺文化的事物有很大的兴趣,因此本文的重心在于提取茶艺文化的精神,将茶道的精神和绘画相结合,通过不同的手法将绘画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气息分析出来。绘画艺术在辉煌灿烂的茶艺文化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以茶为题材的绘画作品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由于其朴素,清新,干净的绘画风格,斗茶图一系列的作品都受到广大爱茶人的喜欢。茶艺文化中的绘画在茶道的感染下,具有精神哲学的意义,这些思想通过画中人物动态和神情表达出来。所以,这样具有传统韵味的“茶”绘画艺术作品在现代也有很大一批的欣赏者。

  3.2构思的必要性

  “茶”在古代的装饰绘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表现出浓厚的中国特色。通过对茶和茶有关的事物进行描绘,展示出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从广义上看,茶艺文化在人类的生活中是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生活和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从茶艺文化的侧面看来,它更重视一种人文精神。绘画艺术重在“意”和“象”的表达,它不仅表达出整幅画面的内容,还可以将茶艺文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这样的方式正符合我国的现代审美。中华上下五千年,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古典传统的生活多了一份向往。茶艺文化中的绘画艺术体现出茶艺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进程在加快,中国的茶艺文化能够抓住这样的好机会,迈出国门,将中国的传统茶艺文化和绘画艺术都发扬光大。

  4结束语

  茶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将“茶”在绘画中进行表达,可以将茶艺文化和艺术相结合,通过画家独特的妙笔,将原本看不见的文艺绘制到宣纸上,以绘画的形式将感知表现出来,这样的结合形式对传承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影响。茶艺文化推动着我国的绘画艺术的发展,随着社会的演变,不同朝代的画家在其中加入创新元素和精神,让茶艺文化和绘画艺术的融合更加紧密。绘画作品被赋予了一种历史的精神文化内涵后,它的价值感也被提升上去。面对改革开放的今天,不少地区也在学习中国文化,而绘画是其中很具特色的风格,它可以很好地展现出中国历代的茶艺文化。因此,将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茶艺绘画艺术带向国外,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5(7):7-18.

  [2]王立霞.茶茶文化茶文化学:茶的文化史考察[J].农业考古,2013(2):23-31.

  [3]娄明利.浅谈明代吴门茶事绘画之画意[J].大众文艺,2013(10):70-71.

  [4]蒋文中,仇学琴,龙翔.论茶马古道上的民族茶文化交流与和谐之美[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1):95-102+108.

  [5]王学铭.中国茶艺馆学奠基之作———读陈文华教授《中国茶艺馆学》[J].农业考古,2011(5):180-185+267.

  [6]费明燕.香茗清馨———中国画中表现的茶艺[J].荣宝斋,2015(1)2:234-239.

  [7]林安君.中国历代画家与茶文化[J].农业考古,1993(2):127-130+4-5.

  [8]李瑞文,郭雅玲.不同风格茶艺背景的分析———色彩、书法、绘画在不同风格茶艺背景中的应用[J].农业考古,1999(4):102-106.

  [9]刘三平.茶艺的艺术性及美感体验[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1):76-78.

  [10]宋炀.郎世宁中西合璧的绘画艺术及其在异质文化中的抉择[J].荣宝斋,2012(9):126-137.

【茶艺文化中的绘画艺术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再发展研究性论文

2.庙会背景文化艺术特质研究论文

3.武术服饰艺术文化符号象征研究论文

4.大学生形体文化艺术研究论文

5.古镇民居装饰文化艺术研究的论文

6.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研究论文

7.包装艺术设计下地域文化影响研究论文

8.探讨城市文化公共艺术中的问题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65147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