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皇泽寺导游词模板
刻造像,广政碑,近代的红军碑林等。特定的历史原因,赋予了皇泽寺的多重历史文化积淀,加之近代文物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皇泽寺更加以其丰富多彩的内涵展示在世人面前,让游客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现代历史的伟大和壮烈。
女皇真容地——则天殿
则天殿,位于皇泽寺内的中心建筑大佛楼下层,其殿始建于唐,历史上曾称"武后真容殿"、"则天圣后殿"。现殿内端坐着金身的武后石刻圆雕像,头戴饰有坐佛的宝冠,胸饰缨络,半臂披帛,双手交于腹前作禅定印,结跏趺座,下著裙,披覆于方形石座上,冠服、坐式,一如比丘尼,面相宽额广颐,和史籍记载吻合。武则天,名望,公元624年生于广元,公元705年死于洛阳上阳官。宋人《九域志》载:武则天当皇帝后"赐寺刻其真容"。这尊真容石刻造像,就其形象,有两个特点:
一是石像神态表现出登基以后的持重安祥。
武则天一生执政49年,在位21年,当了28年的皇后,6年的皇太后,67岁正式改唐为周,登上了帝位,成为大周的圣神皇帝。
二是石像作比丘尼装扮。
这也是武则天重佛,利用佛教为其政治服务的例证。当时李家皇族信奉的国教是与皇族同宗同姓的李耳为教祖的道教,统治思想仍是传统的孔孟之道,母仪天下的太宗皇帝的长孙皇后,就是贤德的典范,常居深宫不出,还精心编写出《女则十篇》教化全国女性。唐王朝主张男尊女卑的思想,仍根深蒂固地扎根在统治阶层。而佛教却有转轮女王的说法,于是,借助《大云经疏》的出台,武则天把她转换为女身弥勒佛降世,更能为自己政治上的亮相而得到堂皇正统的铨释。皇泽寺又是北魏时期开创至唐时越发兴盛的佛教寺庙,把自己装扮成佛身,因而更加合适。
关于武则天的评价,人们总是争论不休,褒美和贬詈并存,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没有第二个人物能使史学家们有如此相悖的评价。她是中国封建王朝中独一无二的,孔孟之道流传千年的文明古国脱颖而出的唯一女皇帝,单凭这一点,就使得武则天注定成为一个"盖棺"也不能"定论"的充满魅力的人物。
但是,有几点是历史所公认的。(一)积极推行富民路线,重视农业发展。在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稳步上升,人口由太宗时期380万户增长到女皇晚期615万户。(二)国力强盛。国家版图东西南北四域达到了整个唐代的极至。军事上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贞观时期。(三)任人纳贤。数次下诏求贤,对有才干的人破格重用,从而选拔培养出一大批人才。(四)善于纳谏。当时连农夫樵人都可求见皇上申述意见。还着力改善妇女地位,使唐代妇女生活,出现了封建时代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局面。
武则天的政治生涯是一个复杂的组合,她的局限性也很突出。有过重用酷吏、任用外戚、扰乱刑罚、滥杀无辜之失,给国家造成了一些灾难和损害。
关于武则天宠信男宠薛怀义,二张等人的行为,历来是人们纷纷指责的焦点之一。但古代皇帝哪一个又不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呢?男皇帝如此,女皇帝未尝不可?封建正统史家对此贬斥为"母鸡司晨""淫乱宫闱",会"天下大乱"。然而,在武则天执政数十年时间里,却没有发生过一场成规模的农民起义。
女人称帝,这需要何等超凡的能力与智慧、胆量与气魄!当时不管历经沙场的武将,还是学富五车的文臣,都统统跪拜在一个女人的脚下,正如鲁迅先生说:"武则天当皇帝,谁敢说男尊女卑"。
所以,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女士曾专门题写了"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的评语。郭沫若先生也专门题写了这副对联"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就是说武则天执政,继承和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启发了唐玄宗创建的开元盛世,她的功德在巍巍剑门关一带流传颂扬,光辉业绩使家乡广元也感到荣光。
"真容石刻造像"的右侧,陈列了这样一块碑——广政碑。此碑是1954年,皇泽寺门口修宝成铁路(现铁路己迁)时出土的。碑刻所镌刻时间是"广政二十二年",即五代后蜀孟昶广政年间,为公元959年所刻。碑首额作"大蜀利州都督府皇泽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昭武军节度使李奉虞所立。全文29行,每行29字,骈体文,文中凡遇"后"、"天后",必提行顶格,遇敬语则空三格,对武后备至尊崇。此碑是研究"皇泽寺"历史较早的实物资料,也是考证武则天出生于广元的重要证据。要点有二,一是因为此碑上己明确写着"皇泽寺",这个名称,比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要早120余年;二是碑文说"天后武氏其人也,事具实录……"此句,表明武则天是在其父亲任利州(广元)都督期间,生于广元。碑文还记载了唐五代时期,武则天已被当地人当作神明膜拜,一遇灾事"军民祈祷于天后之庙,无不响应"。以及当时建寺规模、庙产等情况。后来,祈求武后赐福这样一种民间的自发祭祖活动,演变为在武则天生日那天的 "正月二十三,妇女游河湾"的广元民俗,也是广元现在每年9 月1目的"女儿节"的由来。
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是以唐李商隐诗"利州江潭作"、皇泽广政碑"和"武后真容石刻像"等为主要依据,考证出武则天"毫无疑问出生于广元"。
石刻艺术瑰宝——皇译寺摩崖造像
皇泽寺摩崖造像,是国务院1961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造像分布在寺内西山东壁脚下崖面上,寺内造像大小窟龛54个,造像1203躯。石窟始凿于北魏晚期,历经北周、隋盛于初、盛唐时期,唐以后基本逐渐成为武后专祭祖庙,不再继续开龛造像。 " 中心柱窟"亦称支提式窟,位于大佛楼中层南侧,编号45 号,开凿于北魏晚期,初唐略有改雕,是皇泽寺现存最早的一窟。此窟前凿方形窟门,平顶略弧,深2.76米,宽2.6米,窟中央凿中心方柱直通窟顶,窟室三壁开龛,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龛顶雕七佛八飞天,大拿侧下各开一小金,龛中凿一佛二弟子像。三壁上部平面处浮雕千佛,中心桂由塔基、身、顶三部分组成。第一、二层四面各凿一龛,拿中雕一佛二菩萨三尊像。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7905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