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洛阳牡丹导游词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洛阳牡丹导游词

  洛阳牡丹始于隋朝,盛于唐朝,甲天下于宋朝。洛阳牡丹花雍容华贵,艳而不俗,柔而不媚,被誉为“国色天香”。每年4月10日至5月10日举办的洛阳牡丹花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介绍洛阳牡丹的导游词,欢迎参考!

  篇一:洛阳牡丹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在牡丹盛开的四月来到美丽的洛阳。

  我是洛阳市小明星旅游公司的一名导游,我叫快乐一心,希望我一心一意的为您服务,能带给您无尽的快乐!旅游期间,请大家认清导游旗的笑脸?标志,以免跟错队伍。

  请大家上车后扶好坐好。各位朋友,现在是牡丹盛开的季节,每年的四月都要举行为期一个月的牡丹花会。到今年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29届。洛阳牡丹始于隋朝,盛于唐朝而“甲天下”于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各位朋友,关于洛阳牡丹的诗词,哪位朋友知道一些呢?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呵呵,看来朋友们对洛阳、对牡丹的了解很多啊!谢谢朋友们对我们洛阳的关注。牡丹是中国的传统名花,赏花是洛阳人民的古老习俗。1982年洛阳将牡丹定位市花,1983年第一次举办牡丹花会,洛阳牡丹花会已成为洛阳人民的骄傲,也为中外宾客留下了美好印象。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黄、紫、绿、蓝、黑及复色九大色系,十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花朵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牡丹根皮可以入药,花瓣可以酿酒。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排队进入的是洛阳观赏牡丹最重要的场所——王城公园。相信大家已经急不可待了,看着这长长的赏花队伍,大家就可以想象到花会的盛况。好,我现在将带领大家一睹洛阳牡丹的风采。这里有牡丹阁、牡丹仙子,大家可以尽情的欣赏国色天香的牡丹:这是娇嫩的赵粉,洁白的夜光白,黄色的姚黄,花色奇特的二乔……各位朋友可以尽情地合影留念,留作美好的回忆。

  各位游客,牡丹花确实让我们流连忘返,明天我们将游览文明天下的龙门石窟和天下第一古刹白马寺。

  明天早上七点,我们再见!

  篇二:洛阳牡丹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美丽的洛阳,我是你们的`导游xxx,现在正逢第27届洛阳牡丹花会和世界邮展期间,所以洛阳也是热闹非凡,请大家在观赏牡丹花的时候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物品,下面大家就由我带领大家观赏洛阳牡丹,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些洛阳牡丹的知识。

  牡丹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花卉,原为野生植物,与荆棘无异,主要产于我国的青藏高原、黄河流域、巴山秦岭、山西的中条山、河南的伏牛山和邙山等地区,原始牡丹群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

  牡丹在洛阳栽培,据史料记载:始于隋而盛于唐。'名甲天下'于北宋时期《隋志·素问》中有'清明次五日,牡丹华'的记载。自隋以来,牡丹在民间栽培的基础上,开始进入皇家园林,成为宫廷的宠物。公元604年隋场帝建都洛阳,辟西苑周200里,多种牡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牡丹园。及至唐宋,洛阳一直处于国都、陪都地位,栽培、观赏牡丹之风日盛。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即是当时状况的真实写照。皇家宫苑,寺观园林,私家花园鳞次栉比,宋代理学家邵雍写有'人间佳节唯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之名句,可想当时洛阳园林之盛,花卉之壮观。每至春暖花开时'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成为京城洛阳的亮丽景观。诗人刘禹锡的'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以及宋代文人司马光的'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丛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均描绘出唐、宋时期洛阳人们赏花的狂热程度。 

  中国的著名花卉数百种,各显其长,入伍群芳,但惟有牡丹品位极高。它花朵硕大,品种繁多,姿色万千,冠压群芳。'观古今花谱,佳丽360多种,无一可与牡丹伦比。因此,被誉为'花中之王'。而洛阳地处中原,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适于牡丹生长发育。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洛阳做官时,他饱览了洛阳名胜古迹,对洛阳牡丹情有独钟,著有《洛阳牡丹记》。他的'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诗句道出了洛阳牡丹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据说,很早以前,邙山上的野生牡丹人们不以为贵,常割其为柴,有个青年十分怜惜,将其移植院内,精心护养。在一一方手帕,上面绣有大朵的牡丹。这个青年纳闷,正要相问少女忽然不见了。展开绣帕,但见上面题有一首诗:'芳名洛阳花,邙岭为我家。感君情意重,来春见奇葩。'到了第二年春,这位青年家中的牡丹花困果然丰硕艳丽,婀娜含情,从此他便以种植牡丹为生,家境日见丰裕。看来,传说中的这位后生该是洛阳最早的'牡丹种植专家'啦。

  自唐代以来千余年间,洛阳出了不少栽培牡丹的能工巧匠。《龙城录》中记载:'洛人宋单父,字仲孺,能诗,善种植之术。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上皇(唐玄宗)召至骊山植万本,色各别,赐千金归,宫人呼为花师。'历代文人学士吟咏洛阳牡丹流香吐馥、旷代绝姿的诗句美不胜收。唐人王亦真写洛阳牡丹:'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大诗人白居易在《买花》一诗中写道:'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于悟',此诗道出了洛阳牡丹的珍贵及人们对牡丹的挚爱。

  篇三:洛阳牡丹导游词

  牡丹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花卉,原为野生植物,与荆棘无异,主要产于我国的青藏高原、黄河流域、巴山秦岭、山西的中条山、河南的伏牛山和邙山等地区,原始牡丹群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

  牡丹在洛阳栽培,据史料记载:始于隋而盛于唐。'名甲天下'于北宋时期《隋志·素问》中有'清明次五日,牡丹华'的记载。自隋以来,牡丹在民间栽培的基础上,开始进入皇家园林,成为宫廷的宠物。公元604年隋炀帝建都洛阳,辟西苑周200里,多种牡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牡丹园。及至唐宋,洛阳一直处于国都、陪都地位,栽培、观赏牡丹之风日盛。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即是当时状况的真实写照。皇家宫苑,寺观园林,私家花园鳞次栉比,宋代理学家邵雍写有'人间佳节唯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之名句,可想当时洛阳园林之盛,花卉之壮观。每至春暖花开时'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成为京城洛阳的亮丽景观。诗人刘禹锡的'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以及宋代文人司马光的'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丛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均描绘出唐、宋时期洛阳人们赏花的狂热程度。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92154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