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计划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有关教学计划集锦8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学计划,就是在准备做教学计划吧。那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的真正价值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反映地理学的和社会的新发展。

二、学情分析

  我校八年级共四个班。本学期我任130班和131班的地理教学任务。从总体来看,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地理能力欠缺,成绩差距大。有的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不当,成绩不理想。面对八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我决定对成绩好的,中等的,较差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的主要内容有:中国的疆域和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其中第一章讲述的是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二章讲述的是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等知识)。第三章讲述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第四章讲述中国的经济发展。其中中国的疆域,人口,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教材的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和气候成因是教材的难点。

四、教学措施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新课标的要求指导教学。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学习的空间。

  2、密切联系实际,重视地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让学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3、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勇于改革,不断创新。

  4、开设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怀。

五、教学进度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1至3周)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4至8周)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9至12周)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13至16周)

  复习17至19周。

  期终考试20周

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培养和巩固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备战市、区中学生足球比赛。在对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的足球队员进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争取在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同时为校足球队打好基础。

二、训练指导思想

  科学进行训练,贯彻从小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原则,抓好身体素质、球技。

三、奋斗目标

  力争比赛踢出好成绩,让更多人喜欢上足球运动! 四、训练的基本任务,内容要求及手段 (一)提高队员的训练比赛作风。

  训练作风方面:

  1、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2、严格的训练自觉性

  比赛作风方面:

  1、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2、培养勇猛顽强的踢球作风

  3、严格的比赛律。

  (二)全面提高队员的基本技术 初一、初二、初三年级:

  1.提高队员运控球能力。

  2.掌握正确的传接球技术。

  3.提高队员的传接球的速度。

  4.学习简单的传切配合技术。

  5.提高队员战术,重点是个人与局部的战术配合。

  6.明确个人的攻守职能,进攻防守原则。

  7.提高个人战术意识和局部二打一,三打二结合射门能力。

  8.增加战术意识、提高战术修养,每日进行局部对抗、演练战术配合,每周进行一次对抗比赛,继续狠抓基本功、身体素质以及力量等

  (三)主要训练手段:

  身体训练手段:克服自身体重的各种跳跃、后退跑、曲线跑等。 技术训练手段:各种个人垫、运、控练习,各种一对一攻守,二三人跑动中传接球配合。

  (四)训练主要技术:

  踢球:以脚内侧踢球、脚背正面踢球、脚背内侧踢球为主,脚背外侧踢球、脚尖踢球为辅。

  停球:以脚内侧停球、脚底停球为主,脚背外侧、脚背正面、胸部大腿停球为辅。

  头顶球:以前额正面、前额侧面顶球为主,介绍鱼跃头顶球。 运球:以脚背正面、脚背内侧运球为主,脚背外侧、脚内侧为辅。

  (五)战术:

  二过一配合:横传直插二过一、横传斜插二过一、踢墙式二过一、回传反切二过一等。

  训练时间为: 每周一、三、五 下午第二课休时间

教学计划 篇3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我校主要课程之一。掌握传统的乐理,属于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基本能力,一向得到大家的充分重视。我们自始至终地追求,力求达到两个方面的进一步完善:一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安排与教学手段使知识传授获得最大的效果;二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基本能力与音乐实践相结合。

  经过多年教学,在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基础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发现,传统乐理课重概念轻实用,大多数学习者在其脱离实际应用的理论中学习,这一问题不仅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更直接地影响到其日后全面音乐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所需能力的培养。

  理论学习必须缩短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本课程一改以往乐理教学中以概念为主导的作法,以大量的作品为实例,通过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详细讲述了其实用型乐理的技术化应用,使学生一目了然,在实际作品中轻松地找到所学的理论答案,且牢记不忘。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教学原则

  本课程以实用为原则,实例化了乐理的概念化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简单易学。

  (二)教学方式与考核

  1、本课程以课堂教学讲授为主;

  2、考试方式为笔试。

  3、本课程为1学年,每周两课时,共32周。每学期讲授14周,复习1周,考试1周。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

  第一学期

  第1—2周第一讲第一章记谱法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五线谱

  第二节音名唱名等音音的分组

  第三节谱号

  第一讲掌握要点:

  识别五线谱

  了解各种谱号及相关的音名、唱名

  第3——4周第二讲

  第四节谱表

  1、高低音谱表

  2、大谱表的另一种形式

  3、总谱

  第五节音符及休止符

  1、音符

  2、音符的写法

  3、符尾的写法

  4、附点的写法

  5、休止符及写法

  第二讲掌握要点:识别不同时值的音符、休止符

  第5——6周第三讲第二章节奏节拍

  第一节拍子

  1、拍子的记号

  2、小节、小节线

  3、强拍弱起

  第二节拍子的种类

  1、单拍子

  2、复拍子

  3、混合拍子

  4、变拍子

  5、切分

  第三讲掌握要点:拍子的种类与实际作品

  第7——8周第四讲

  第三节节奏记谱法

  1、各种拍子的节奏组合

  2、休止符的组合方法

  3、符杠的连接

  4、连音符

  5、变音记号

  第四讲掌握要点:各种节奏的组合形式

  第9——10周第五讲第三章音阶

  第一节大调音阶

  1、升号系列的音阶

  2、降号系列的音阶

  第二节小调音阶

  1、自然小调音阶

  2、和声小调音阶

  3、旋律小调音阶

  第五讲掌握要点:音阶的形成及运用

  第11——12周第六讲

  第三节半音阶

  第四节特殊音阶

  1、全音音阶

  2、日本五声音阶

  3、其它类型的音阶

  第六讲掌握要点:其它类型音阶的结构

  第13——14周第七讲第四章调

  第一节调号

  第二节近关系调

  第三节等音调

  第七讲掌握要点:调的构成及关系

  第15周期末复习考试

  第16周期末考试

  第二学期

  第1——2周第八讲第五章音程

  第一节度数

  第二节种类

  第三节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第四节音程在音乐中的表现

  第八讲掌握要点:音程的构成

  第3——4周第九讲

  第五节单音程与复音程

  第六节音程的转位

  第七节稳定音程与不稳定音程

  >第八节等音程

  第九讲掌握要点:音程的运用

  第5——6周第十讲

  第一节五声调式的产生

  第二节六声调式

  第三节七声调式

  第四节同宫系统各调

  第五节同主音系统各调

  第十讲掌握要点:调式的结构及实际作品

  第7——8周第十一讲

  第一节三和弦

  1、种类

  2、音阶各音上构成的三和弦

  第二节七和弦

  1、种类

  2、音阶各音上构成的七和弦

  第十一讲掌握要点:和弦的构成及性质

  第9——10周第十二讲

  第三节七和弦的解决

  第四节等和弦

  第五节其它和弦及标记

  第六节字母和弦标记

  第十二讲掌握要点:和弦的其它表现形式

  第11——12周第十三讲第八章移调与转调

  第一节移调的方式

  第二节移调乐器

  第三节调式分析

  第四节转调

  第五节调式变音及其它

  第十三讲掌握要点:移调及调式分析

  第13——14周第十四讲

  第一节与速度有关的术语、记号

  第二节与强弱有关的术语、记号

  第三节术语、记号中的修饰词

  第四节速度、强弱变化的术语、记号

  第五节表达情绪的术语

  第十四讲掌握要点:音乐记号、术语与作品

  第十五讲

  第六节有关演奏法的术语、记号

  第七节装饰音

  第八节反复记号

  第九节省略记号

  第十五讲掌握要点:音乐记号、术语的运用

  第15周期末复习考试

  第16周期末考试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05610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