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南岳衡山导游词(3)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穿过御书楼,各位面前的与北京故宫太和殿相似的大殿便是整个大庙的核心——中轴线上第七进建筑正殿。正殿由于供奉着“南岳司天昭圣帝”祝融而又被叫做圣帝殿。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六年即公元1880年重修的,面积达1877平方米。正殿屹立在2米高的16级须弥台座之上,殿高31.11米,是整个大庙的最高建筑,它高出南岳古镇上的所有建筑,凸现出它至高无上的地位。它重檐九脊,面阔七间,宽53.68米,深34.84米,飞檐高耸,雕梁画栋,一派雍容华贵。

  在正殿前有一个占地千余平方米的广场,这是用于酬神演戏和香客朝拜的地方,两边的宝库则是供香客焚香燃烛的地方。南岳大庙的香火十分兴盛,这里终日青烟袅袅,芳香满院。特别是在庙会和春节的时候,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信徒们济济一堂,僧侣道士们也来此讲经点醮,一时万头攒动,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走上台阶,首先吸引大家目光的一定是这里的巨大石柱。正殿内外共有72根石柱,代表着衡山的72座山峰,其外,格扇窗上的《二十四孝图》窗雕、柱梁间的丹玺彩绘、台基旁的144块汉白玉浮雕栏板和台阶上的汉白玉游龙浮雕,无——不是艺术精品,真可以称得上是一座艺术宝库!这里的木雕、石刻和泥塑数量之丰、品种之全、技艺之精,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穿过正殿,后院是大庙的第四重院落,由供奉圣公圣母的寝宫、供奉道教注生真君的注生殿、供奉佛教辖神总管的辖神殿和北后门组成。

  胜利坊

  车行山中,大家满目所见,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衡山之所以能以“秀”在五岳中独树一帜,关键原因就在于只有它处在常绿阔叶林带,树木茂密,四季常青。南岳的树不仅多,而且有名。这里有许多古树名木、奇花异草。福严寺中有一棵据说受戒于南北朝时慧思禅师的银杏树,树龄已达1400多年,树身需三人合抱才能围拢过来。藏经殿后有一棵白玉兰,距今也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此外,允春亭的摇钱树,无碍林的“同根生”和“连理枝”等,也是非常罕见的。

  在这一路上,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了沿途登山的那些头戴皂巾、身穿黑衣、胸系红兜的人?这就是南岳香客。由于南岳衡山佛道共荣,寺观众多,僧道辈出;因此吸引了许多宗教信徒前来进香朝拜,人们称之为“南岳香客”。每年从农历三月开始,香客们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和湖北等地陆续赶来,农历八月后达到最高峰,每天都有一万人次以上。他们怀着种种美好的心愿,不远万里赶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甚至以“烧饿香”或“烧拜香”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虔诚。所谓“烧饿香”,就是离开家以后就不吃任何食物,只靠饮水充饥,直到在衡山烧完香以后才进食:所谓“烧拜香”,就是手持香火,五步一跪,十步一拜,从山脚下一直,拜到祝融峰为止。还有的香客喜欢边拜边唱,一路上旁若无人地唱着进香歌来朝拜,这种古老的佛子歌还引得一些音乐学院的师生赶来学习呐!络绎不绝的香客给南岳的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像当地人所说的:“南岳人,不种田,赶届八月吃三年。”但耐人寻味的是,南岳本地人却很少烧香,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南岳菩萨照远不照近。”

  忠烈祠

  南岳忠烈祠坐落在香炉峰下,是我国建筑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国民政府在大陆惟一一处保留下来的纪念抗战烈士的大型陵园。忠烈祠筹建于1938年,1940年破土动工,1943年落成,历时3年,陵园仿南京中山陵样式建造,坐南朝北,依山而筑,左右对称,层次分明。它沿中轴线共分为牌坊、纪念碑、纪念堂、致敬碑和享堂五部分,长320,米,宽约60米,占地面积2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90平方米。在这里,长眠着第九战区和第六战区的部分抗日阵亡将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朋友们,眼前的这座三拱单檐牌坊就是忠烈祠的正门。这是由花岗岩石砌成的,正上方的汉白玉石匾上镶嵌着原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题写的“南岳忠烈祠”五个镏金大字。

  步入牌坊,便来到一个平坦而又开阔的广场上。有的朋友也许会觉得奇怪:中国如此之大,为什么要选择在南岳衡山修建忠烈祠呢?要说明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谈一谈当时的时代背景了。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华东和华南大部分地区相继沦陷,政府迁都重庆,衡山成了抗日前线大本营之一。1938年11月,蒋介石在衡山主持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等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蒋介石听取了各战区指挥官的汇报后,鉴于“阵亡将士,多暴尸战场”,指示要尽快将烈士遗体设法掩埋。经过讨论,会议决定由中央下拨巨款,第九战区、第六战区和湖南省政府出资并接受社会各界捐款,在南岳名山修建忠烈祠和烈士公墓,安葬阵亡将士的遗骸,以告慰烈士在天英灵。这便是修建忠烈祠的由来。

  参观了“七七纪念塔”,便来到了忠烈祠的第三进建筑—纪念堂。正门上的原匾“纪念堂”是由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书,后被毁,现匾是前民革中央副主席屈武题写的。纪念堂的正中竖着一块高达6米的汉白玉石碑,上面刻有薛岳将军撰写的《南岳忠烈祠纪念堂碑记》,记述了建祠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堂的两侧现在开辟为展览室,陈列着关于南岳与抗战的一些图片文字资料。

  从纪念堂的后门走出,大家可以看到两排石阶依山势而上。石阶共有276级,代表着抗战时期牺牲的276位将官。两排石阶的中间为精心设计的绿地,其中用大理石片镶嵌着“民族忠烈千古”和“民族、民权、民生”的大字。石阶共分九大层,第六层之上有一座“致敬碑亭”。致敬碑亭也称“安亭战役纪念碑亭”,是为了纪念在上海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安亭战役中牺牲的将士所修建的。在亭内树有记述安亭战役的.石碑,亭左还有一面石碑,上面刻着“游人到此,脱帽致敬”八个字,就像古代达官贵人府门前的“下马石”一样,要求无论官民,到了这里必须肃立低首,脱帽致敬,缅怀英烈们的丰功伟绩。

  拾级而上,就来到了忠烈祠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建筑——享堂。在享堂正门上方悬挂着镏金巨匾“忠烈祠”,这是蒋介石的真迹。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发现这块匾上的字有什么特别之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07245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