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读《三国》有感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读《三国》有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三国》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三国》有感1

  曾几何时,思想在千军万马中驰骋;曾几许时,思想在帷幄之中运筹;曾几何时,情感在桃园之中唏嘘。

  那是一份荣誉,因我考了全班第一,老师赠我一本书。《三国演义》是我的一桶金子,比珍珠更珍贵,我手不释卷,反复阅读。

  在此之前,我只看漫画,见到这本书很新颖,就无意中翻来浏览,却不曾想,一看就陶醉其中,宛若凡人品尝玉露琼浆。开始的开始,我还懵懂无知。对书中所写的内容就像盲人摸象。不过,在反复看过几遍后,终于看懂一些。

  本书讲述的就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间的斗争,终被晋朝统一的故事。书中出现了许多英雄豪杰,各个性格不同。蜀国的关羽忠诚,曾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千里寻主。他也知恩,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最终败走麦城,一代武将就此陨落。蜀国的孔明智慧过人,曾草船借箭戏曹操,赤壁之战大败曹军;他也忠心耿耿,在白帝城立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言。吴国的周瑜是位智才,曾与孔明齐抗曹军,但他小肚鸡肠,终被气死。孙策早对孙权说过:“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读了三国,心中有许多疑惑:如果草船借箭曹操放火箭,那么孔明可能早逝了。为什么关羽会败走麦城……

  对我来说,曹操是个奸雄,也是一个聪明的人,他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寒了多少臣子的心。在赤壁之战后,他又说:“如果郭嘉在,就不会失败!”这一句话又寒了多少老臣之心,我认为他失败不在于别人,在于自己。在大病之时,囚禁华佗,最终害死名医华佗,也害死了自己。曹操也是很聪明的,知道忍,在杨修之事中,他早就想杀杨修,但怕军心不安,最终找到把柄,借“鸡肋之事”最终杀死杨修。

  通过这本书我也明白了许多:在“三顾茅庐”中知道谦逊的好处,在“青梅煮酒”中明白该低头时须低头……

  这本书启迪了我的思想,从此以后,我很少翻漫画。我是狼,一匹饿狼,需知识充饥。我一直在阅读,在积累,我相信总有一天能学富五车。

  我在书中与孔明一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也与关羽一起千里取敌首级过。在书中,我收获甚多。

  跨越千年的距离,我品读《三国》。

  读过,无悔;

  未读,有憾。

读《三国》有感2

  三国演义的诞生,让很多人都为之震惊,桃园三结义,诸葛亮空城计在现在还是广为流传。可以说三国里的故事已经影响到了很大一部分人,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才能让三国演义更继续流传下去。

  三国之三英战吕布,当时在虎牢关,刘关张大战吕布的故事让人们都感觉到了吕布的强悍,战斗力超群的吕布居然能够以一敌三,那种英勇的身姿,给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赵云出现之后,常山赵子龙也被人誉为当时能战之人,长坂坡救下幼主,独战曹操大军,这种英勇的表现也是很多人都为之敬佩的人物。

  就是因为这样,才会有人说,到底是吕布厉害还是赵云厉害。其实在很多时候,人们常常拿这两个人做比较,可是赵云和吕布真的有可比性吗?说的也是,毕竟赵云和吕布两人没有真正的交手过,谁也不知道他们谁更厉害。不过从各个角度去分析之后,两人根本没有可比性,虽然说赵云能征善战,但是和吕布的战斗力相比较还是不行,也就是说赵云要是和吕布单挑,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吕布胜利。

  其实吕布的战斗力在当时就已经有很多人都承认过的,虽然赵云在大战长坂坡的时候被曹操称为猛将,但是还不足以和吕布相媲美。吕布在当时就被誉为是当世猛将,在后世也被称为当时无人能敌的猛将,想想也知道了,评价如此之高的战将,怎么可能有人能和其相提并论呢?

读《三国》有感3

  《三国演义》这本名著读后,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中,描述了众多英雄,可是,我最喜爱的只有几人。

  先说关羽。他是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一个人。他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得知故主消息,便不远万里来相投。书中描写他的样子却十分的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执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一个能精忠报国,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他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凤……这些都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这种人本来应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得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还有赵子龙长板坡单骑救主等等。《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们学习。

读《三国》有感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部《三国演义》,我常读常新,嚼多了自然更知其味。诸葛亮是书中浓墨重彩刻画的一个人物,被后世称为“智慧”的化身。今天我想从另外一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诸葛亮身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的理解。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孔明缓缓走来。他出山前常吟“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守候在风云际会处,早已预料到“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对自己的才华充满自信的他,在等待“慧眼”的到来。他实在是“时势造英雄”最完美的典型。刘备三顾茅庐后,他选择了明君,羽扇一挥,述出一段《隆中对》。他纵观天下大事,一针见血指出:“外联孙权,内修政理”“赤壁之战”“智取汉中”“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蓝图一一变为现实。诸葛孔明成为一代人杰。

  刘备白帝托孤时,那一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这段话成了孔明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他一诺千金“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他殚精竭虑,上表刘禅,在没有任何可乘之机的条件下,“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只为“报先帝忠陛下”。他上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每每合卷,叩问际会的`风云,喧嚣的历史舞台,究竟何者为英雄?唯有诸葛亮——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成败固难测,道义实肩荷。他无愧于“人臣的楷模,智慧的化身”之千古英名。德才兼备者,方堪称作英雄。

  英雄之于时代,犹如火种之于干柴。任何历史永远都只由人民决定,任何时代都需要诸葛亮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透过历史的眼眸,责任和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对芸芸众生的责任与担当;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对整个蜀国的责任与担当;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对华夏民族的责任与担当。这样一个如此不同的春天,全县教育工作者用责任与担当谱写了一曲壮美的赞歌。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县教育系统干部职工既扎扎实实做好本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又积极投身小区的防控值班,这是教育人的责任与担当。

  疫情尚未过去,但开学已经悄然而至。因为疫情,今年的春季开学,安全工作比往年显得更为重要,除了日常校园安全意外,疫情防控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更显的重要。因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全县许多学校都实行了封闭化管理。我们坚持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确保疫情期间学生在校安全,为全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事不避难,责任在心,担当在行,奋勇前进。”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14834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