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计划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精品】教学计划锦集8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有了新的学习内容,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计划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计划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2个班历史教学,在他们当中,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在80分左右,整体成绩比较理想,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具体措施

  (1) 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 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 争取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五、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24课时,每周2课时。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0课时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8课时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0课时

  总复习

  附录

  6课时

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依据儿童特定发展阶段的认识方式及特征,采用与相适应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创设具体途径,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品德与社会》教科书采用的是“主题构建”方式。采取的是讲故事的形式,通过讲故事完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要求。

二、教材的主要特征:

  1.围绕儿童生活,符合儿童情趣。

  2.注重已有经验,贴近现实生活。

  3.强调体验参与,引导学习活动

  4.体现综合主题,规格合理适度。

  5.单元组织教材,突出学生主体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生命中的“爱”——家人的爱、社会的爱,认识人类社会对生命的尊重,体会自己生命的可贵,学会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中体会规则的重要性,知道各种规则既制约着我们的行动,又保障了我们的权益。

  3、了解国家所蒙受的耻辱,激发青少年的忧患意识,激励他们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

  4、通过生动的事例,帮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5、让学生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极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意识到开放的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

四、教学措施:

  (一)必须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1.教材的编写不可能是针对所有学校学生,以所有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必须开放。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与《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一文来自!

  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二)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

  五、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坚持用钢笔写字并养成习惯。

  2、培养浓厚的朗读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能有选择的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4、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语句简洁完整。

  5、培养课前预习课文,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的习惯。

  6、培养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

  7、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15916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