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玉龙雪山的导游词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关于玉龙雪山的导游词范文

  玉龙雪山在纳西语中被称为“欧鲁”,意为“天山”。其十三座雪峰连绵不绝,宛若一条“巨龙”腾越飞舞,故称为“玉龙”。下面给大家分享玉龙雪山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

  玉龙雪山的导游词1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玉龙雪山!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小导。今天就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大家如果有什么要求可尽管提出来,我会竭诚为您解决。

  下面就由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极具有传奇色彩的雪山。玉龙雪山是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山势由北向南走向,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25公里,雪山面积960平方公里,高山雪域风景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坝北边,滇西横断山脉尾部和云岭山脉南端,距丽江县城15公里,山北麓直抵金沙江。整座雪山由十三峰组成,由北向南有18座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峰,俗称"玉龙十八峰",呈纵向排列,延绵近50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十三峰,峰峰终年积雪不化,似一排玉柱立地擎天,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海拔5596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度,北纬27度,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雪山峭拔擎天,平均坡度在40度以上。玉龙雪山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秀丽挺拔,造型玲珑,皎洁如晶莹的玉石,灿烂如十三把利剑,在碧蓝天幕的映衬下,像一条银色的玉龙在作永恒的飞舞,故名玉龙山,意指山峰终年银装素裹,山腰白云缭绕,阳光之下晃然如玉。后来,人们将它与山脚之下奔腾咆哮的金沙江共同称誉为“玉壁金川”。

  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它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西北,呈南北走向,东西宽约13公里,南北长约35公里,与哈巴雪山对峙,汹涌澎湃的金沙江奔腾其间。玉龙峰的主峰扇子陡,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度,北纬27度,雪峰悄拔擎天,雪线高度在4400-4500米之间。东山脊粒雪盆以上基岩裸露,平均坡度在40度以上,北山脊通过5000米高的鞍部与一个5391米高的山峰相连,沿山脊线望去只见刃脊峥嵘;南山脊下部则为断岩壁。

  玉龙雪山在少数民族被称为“波石欧鲁”,意为白沙的银色山岩。玉龙雪山是少数民族及丽江各民族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少数民族的保护神“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至今丽江还举行每年一度盛大的“三朵节”。唐朝南诏国异牟寻时代,南诏国主异牟寻封岳拜山,曾封赠玉龙雪山为北岳,至今白沙村北北岳庙尚存,仍然庭院幽深,佛面生辉。拜山朝圣者不绝于途。元代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到丽江时,曾封玉龙雪山为“大圣雪石北岳安邦景帝”,至今白沙村北北岳庙尚存,仍然庭院幽深,佛面生辉。拜山朝圣者不绝于途。玉龙雪山迷人的景观、神秘的传说和至今尚是无人征服的处女峰肯定会让你们心驰神往哦。

  玉龙景观玉龙雪山是云南亚热带的极高山地,从山脚河谷到峰顶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到寒带的完整的垂直带自然景观。雪山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景观大致可分为雪域冰川景观、高山草甸景观、原始森林景观、雪山水景等。玉龙雪山景观大致可分为高山雪域风景、泉潭水域风景、森林风景、草甸风景等,主要景点有玉柱擎天、云杉坪、雪山索道、黑水河、白水河及宝山石头城等。玉龙雪山不仅巍峨壮丽,而且随四时的更换,阴晴的变化,显示奇丽多姿,时而云雾缠裹,雪山乍隐乍现,似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神态;时而山顶云封,似乎深奥莫测;时而上下俱开,白云横腰一围,另具一番风姿;时而碧空万里,群峰如洗,闪烁着晶莹的银光。即使在一天之中,玉龙雪山也是变化无穷。凌晨,山村尚在酣睡,而雪山却已早迎曙光,峰顶染上晨曦,朝霞映着雪峰,霞光雪光相互辉映;傍晚,夕阳西下,余辉山顶,雪山象一位披着红纱的少女,亭亭玉立;月出,星光闪烁,月光柔溶,使雪山似躲进白纱帐中,渐入甜蜜的梦乡。

  大家有听说过玉龙雪山十二景吗?就是这十二景,使本来就让人遐想的雪山更添一层神秘的面纱。玉龙十二景,即:三春烟笼、六月云带、晓前曙色、暝后夕阳、晴霞五色、夜月双辉、绿雪奇峰银灯炫焰、玉湖倒影、龙早生云、金水璧流、白泉玉液。玉龙雪山以险、奇、美、秀著称于世,气势磅礴,玲珑秀丽,随着时令和阴晴的变化,有时云蒸霞蔚、玉龙时隐时现;有时碧空如水,群峰晶莹耀眼;有时云带束腰,云中雪峰皎洁,云下岗峦碧翠;有时霞光辉映,雪峰如披红纱,娇艳无比。

  在雪山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还生长着许多奇花异草,每当春末夏初,百花斗艳,云南八大名花无不具备,仅杜鹃花就有40多种;林木苍郁:以松而言从下到上,分布着云南松、华山松、云杉、红杉、冷杉等;药材的故乡:有虫草、雪茶、雪莲、麻黄、三分三、贝母、茯苓、木香等等很多很多!

  1988年,玉龙雪山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7年5月8日,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面积的雪海是优良的天然滑雪场。据专家考察论证认为:这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滑雪场,也是最温暖的滑雪场。为方便游客这里还建成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旅游客运索道。通过方便的设施可以带你进入这个神奇的世界。

  作为你们的导游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出,我们会尽力为你们解决。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

  玉龙雪山的导游词2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到丽江玉龙雪山进行游览观光。玉龙雪山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少数民族自治县,在横断山脉的沙鲁里山南段,整座玉龙雪山的山脉自北向南走,南北全长35千米,东西宽25千米,总面积大约960平方千米。它是中国最南边的一座雪山,也是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大家请看,在碧蓝天幕的映衬下,整座山就好像一条银色的玉龙在作永恒的飞舞,所以就把这里叫作“玉龙雪山”。玉龙雪山整座山一共包含了十三座山峰,其中的最髙峰扇子陡就是玉龙雪山的主峰,海拔大约5596米,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1988年,玉龙雪山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7年,玉龙雪山景区被评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玉龙雪山的美自古就陶醉了历朝历代的许多名人,其中就有我们的南诏国主异牟寻、元世祖忽必烈。在唐朝时期,南诏国主异牟寻就曾经把玉龙雪山封赠为北岳。元代,元世祖忽必烈到丽江时,又把玉龙雪山封为“大圣雪石北岳安邦景帝”。玉龙雪山自古就是以险、秀、奇著称于世,是一个集观光、登山、度假、郊游为一体的具有多功能的旅游胜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山——蓝月谷,看到水——白水河,看到林——冰塔林。玉龙雪山不仅有秀丽的雪山风光,还有着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所以它还是一座文化之山。玉龙雪山一直是少数民族及丽江各民族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少数民族认为他们的保护神“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所以到现在丽江还会举行一年一度盛大的“三朵节”。

  除此之外,玉龙雪山还是一个天然高山动植物园。这里是一个动物天堂,玉龙雪山里面的主要的经济动物高达6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滇金丝猴、雪豹、藏马鸡等。它也是一个植物天堂,根据数据统计,有藻类植物31科196种,地衣植物17科20多种,苔藓植物有苔类45种、藓类130种,蕨类植物220种,种子植物145科3200余种。都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那么接下里就请大家随我一起步人景区进行参观游览吧!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甘海子。甘海子是玉龙雪山东面的一个开阔草甸,甘海子全长4千米左右,宽1.5千米,海拔约2900米。甘海子通常会给人一种开阔空旷的感觉,在高耸人云的玉龙雪山东坡面前,有这样一个大草甸,为游人提供了一个观赏玉龙雪山的好场地,在这里横看玉龙雪山、扇子陡等山峰历历在目。从甘海子草甸到4500米的雪线,还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高大乔木。甘海子大草甸是一个天然大牧场,每年春暖花开,百草萌发,住在甘海子附近山润的藏、彝、少数民族牧民们都要带上毡篷,骑着高头大马,驱赶着牦牛、羊群、黄牛到草甸放牧。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少数民族人们心中的一块圣洁之地——云杉坪。这云杉坪指的就是我们眼前的这片宽阔的草地,它位于玉龙雪山东面,海拔高度大约3240米,面积大约在0.5平方千米。云杉坪又名“殉情第三国”,据说从这里就可以通往我们的“玉龙第三国”。根据少数民族的古文献东巴经记载,在这里“玉龙第三国”里面“有穿不完的绫罗绸缎,吃不完的鲜果珍品,喝不完的美酒甜奶,用不完的金沙银团,他们还会“把火红斑虎当乘骑,用银角花鹿来耕耘,宽耳狐狸做猎犬,花尾锦鸡来报晓”,大家是不是感觉就像是3.0版本的桃花源呢!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的来到的就是有名的冰塔林了。这个冰塔林指的就是玉龙雪山上面分布的现代海洋性温冰川景观。冰塔林总面积大约11.61平方千米,一共有19条现代冰川,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白水一号”的冰川。那么接下里就请大家随我前往吧!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白水一号”了。“白水一号”位于在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的正下方,全长大约是2.7千米。从山脚望去,这个白水一号就好像一条瀑布悬挂天际,十分的壮观。

  各位游客朋友,接下来我们再去看看冰塔林的冰舌部分。它是不是就好像是一把把直上云霄的刀戟呢?李霖灿先生来到这里看到此情此景的时候,就挥笔写下的“绿雪奇峰”这四个大字来赞美它。那么我们再走进去看看,大家有没有听到“哗啦啦”的流水声呢?这声音就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冰河所传出来的。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了!接下来就请大家好好体验玉龙雪山的魅力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23352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