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学期教学计划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精品】学期教学计划汇编十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工作,该写为自己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教学计划了,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期教学计划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期教学计划 篇1

  一、班级概况分析:

  一(2)班学生48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0人。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在学前对数学中的加减、简单的图形等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但这种了解是不深刻的,还需进一步系统学习,学生能借助手指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能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几乎没有,计算的速度还很慢,等等。总之,刚入学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已经写满文章的纸。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五、总复习(4课时)

学期教学计划 篇2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九年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在思想上和学习上迫切需要我们的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作为九年级思品教师必须有一套符合自身和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来指导我们工作。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有效的教学成绩,为此,制定如下计划:

  初中思品共五册课本,七年级上下两册、八年级上下两册和九年级全一册。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及我们手中的学习资源,本人将本学科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紧扣教材、狠抓基础

  此阶段我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利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带领学生把基础知识复习一遍,差不多一节课两个单元,之后我将用2—3套中考试题考察一下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做题能力,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知和认识中考,并且认识到自己此时的水平,作为教师以此来再次确定自己复习的方向和目标。

  第二阶段:立足基础、提高能力

  此阶段我将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利用2—3周的时间对基础知识再次落实,同时我将根据内容标准(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和(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这三大块进行专题复习,复习将不局限于教材所列的内容,要源于生活,高于教材,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阶段我将穿插试题以此来规范学生的做题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结合时政、专项训练

  此阶段我们将在前期复习的基础上,整合近期的国际国内时政热点大事要事,联系教材知识进行专项复习,并且对整个初中阶段的内容再次进行回顾,再次重温。

  计划固然重要,切实可行的计划尤为重要,计划落到实处更为重要。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51320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