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计划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热门】教学计划集锦十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教学工作者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目标,写好教学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那么如何输出一份打动人心的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计划 篇1

  学校安全教育课必须科学化、规范化,因而制定本年级本期安全课教育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31人,男生13人,女生18人。学生年龄小,安全意识差,几乎不懂得什么是危险,也不懂得生命的珍贵,对安全和危险,他们是出于本能保护自己。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安全是有意识的教育学生“珍惜生命,防范危险,注意安全。”

二、教材分析:

  本期我地采用的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安全教育》课本。第三册共8课,围绕着“交通、用电、课间、动物、饮食”等安全方面阐述的,都与小学生学习、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很实用。

三、重难点:

  重点要让学生掌握“交通、用电、校内、防动物侵害、饮食”等方面安全常识。

  难点是怎样让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时时注意保护好自己。

四、教学目标要求:

  1、以上级教育部门下发的有关安全工作文件和通知及指示为宗旨,结合教材,教给学生安全常识,让学生时时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

  2、紧绷安全心弦,小心防范,保证学生安全,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注意安全,警钟长鸣,结合季节时令,教育学生处处养成注意安全的好习惯。

五、教学方法措施: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给学生安全常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学会生存。

  2、平时重视交通、防火、防水、饮食、体育、用电等人身安全教育,做到安全教育天天讲、时时讲、处处讲,努力营造“平安班级”氛围,做到无意外事故发生。

  3、围绕时序节令出好“安全黑板报”,上好安全课,随时进行安全教育。

  4、通过故事会、看影碟、读书等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时间课题

  第一周(9月2日——6日):开学安全教育:上学、放学、校内安全注意事项教育。

  第二周(9月9日——13日):机动安全教育。

  第三周(9月16日——18日):第一课:平安快乐每一天

  第四周(9月22日——27日):机动安全教育。

  第五周(9月29日——30日):国庆假期安全教育。

  第六周(10月8日——12日):第二课:水上安全航标灯

  第七周(10月14日——18日):机动安全教育。

  第八周(10月20日——25日):第三课:家庭用电小卫士

  第九周(10月28日—11月1日):机动安全教育。

  第十周(11月4日——8日):第四课:愉快课间十分钟

  第十一周(11月11日——15日):机动安全教育。

  第十二周(11月18日——22日):第五课:公共场所隐患多

  第十三周(11月25日——29日):机动安全教育

  第十四周(12月2日——6日):第六课:动物是朋友也需防伤害

  第十五周(12月9日——13日):机动安全教育。

  第十六周(12月16日——20日):第七课:警惕“小霸王”

  第十七周(12月23日——27日):机动安全教育。

  第十八周(12月30日——31日):第八课:莫让病从口入

  第十九周(元月4日——8日):机动安全教育。

  第二十周(元月11日——16日):寒假假期安全教育。

教学计划 篇2

  一、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七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论语·十则》,学生对《论语》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文艺园林”“风土画卷”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名人长廊”:学习屈原、王羲之、魏征、文天祥等人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

  (三)教材编排原则: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四、教法学法:

  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五、教学时间安排(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52580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